陳先義
今年,中國共產(chǎn)黨將迎來建黨100周年。作為伴隨著新中國成長的新一代藝術家,用自己的作品給社會留下永恒的藝術,一直是全國著名的根雕藝術大家、國家非遺文化傳承人王心愿的藝術追求。
百年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國家從一個積貧積弱,被列強欺凌的落后國家,逐漸成為一個自立于民族之林的世界大國,進而向世界強國昂首邁進。我們整個國家和人民煥發(fā)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找回了民族自強自立的民族魂。這是我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基礎和保證。應該表現(xiàn)我們的民族精神,應該謳歌我們民族的魂魄。
王心愿決心用手中刀筆,展示我們的民族魂。說起根雕藝術,我們一般想到那些小巧玲瓏的各種掛于臥室書房廳堂的擺件,表明主人的嗜好和風雅。但是用根雕表現(xiàn)民族文化的恢宏氣韻,在根雕藝術界卻很鮮見。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傾盡畢生積累,從社會上購得一件30噸重的巨型烏木??梢哉f,這件烏木是目前國內罕見的珍奇巨木之一,它源于中國大西南岷江江底,烏木近2米的直徑、 30米的長度,橫臥那里,像一條巨龍震撼人心。
有了這樣世間罕見的巨型烏木,用它雕刻什么?在一段時間內,王心愿在烏木前漫步徘徊,思忖再三。巨大的烏木,像一道歷史之路,在他面前鋪展開來……他突然想到,為何不用一幅民族風情的畫卷來象征我們偉大民族走過的漫長的五千年呢?
想到這里,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開封人,他忽然想到,與其鋪開畫卷另外構圖創(chuàng)作,為何不將我們聞名世界的國寶畫卷《清明上河圖》重新展現(xiàn)呢?將這樣一幅巨大的作品雕刻在世界巨型烏木之上,用古老的烏木承載千年古畫藝術,承載我們民族文化的燦爛與輝煌,這本身就是最好的構思和創(chuàng)意呀!伴隨著王心愿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這場異常艱難的跋涉拉開帷幕……
在近30米的巨型烏木上,要用精美的根雕藝術二度創(chuàng)作出中國繪畫藝術的珍品,不僅考驗精湛的工藝,更考驗作者的毅力。當年從遙遠的大西南購得這件巨型材質之后,為了運回中原,他歷經(jīng)了多少艱辛已經(jīng)無法盡述。如今,在雕刻工程中,哪怕有一點閃失,不僅成為遺憾,而且可能前功盡棄。
《清明上河圖》人物眾多,景象萬千,形態(tài)傳神,韻味生動,具有非常濃郁的北宋時代特點,顯示了那個時代我們的燦爛文化。將這樣一幅稀世珍品用木雕形式再現(xiàn),絕不意味著對古畫的單一臨摹,因為巨型木材也不是平平坦坦的一張宣紙,它要求創(chuàng)作者因時因地因材去進行創(chuàng)作,去表現(xiàn)出古畫的神韻。比如,《清明上河圖》上的虹橋邊,畫中有一條激流中行駛的帆船,張開的帆蓬上扯下一根長長的纜繩到橋上,那是表現(xiàn)不讓船只的帆蓬與橋刮撞。按照根雕藝術的要求,這根在畫上為平面的纜繩,在烏木上卻是鏤空的。一根直徑不過幾毫米的長長的纜繩,利用原來的木頭雕出來,這真是需要巧奪天工的高超技藝。對王心愿來說,這不僅是藝術才華的考驗,也是對他心理的考驗。
經(jīng)過連續(xù)披星戴月的勞作,一幅舉世震撼的根雕《清明上河圖》終于問世了。在深圳文博會,在中原大展,在全國各地,幾乎引發(fā)轟動。
但是,王心愿決非就此止步。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用手中刀筆,表現(xiàn)和記錄我們整個民族燦爛的文化史。他的杰作《汴水虹橋》,同樣取材于《清明上河圖》,這座當年橫跨汴河之上的著名橋梁,形態(tài)優(yōu)美,宛若凌空飛過的一道彩虹。
他的烏木根藝《一飛沖天》,則凝聚了作者韜光養(yǎng)晦、奮發(fā)向上的堅定抱負。王心愿對古木賦予了新的生命,一飛沖天,表達了我們這個曾經(jīng)受過無數(shù)磨難的民族,對美好未來的無比向往。
他的巨型木雕《絲綢之路》借用古木的曲折年輪,著意描繪了古絲綢之路上駝隊跋涉的身影,表現(xiàn)我們的先祖?zhèn)冊跉W亞大陸上開拓進取的決心和意志。這樣一件作品正好契合了我們今天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的“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表現(xiàn)了我們偉大民族自古以來那種睦鄰、善鄰、友鄰、富鄰的美好道德傳統(tǒng)??梢哉f,這是一部寓古于今的偉大現(xiàn)實主義作品。
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應該有寬廣的胸懷,應該有關注國家關注民族關注人民的遼遠志向,應該將自己藝術才華與我們偉大民族的命運融為一體。眼下,正當藝術盛年的王心愿正在以更加遠大的抱負,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眼光投向我們更加宏闊的歷史。有人說他已經(jīng)是一個“根癡”“木癡”,他遠離故土,偏安北京一寓,在根和古木的世界享受著他的創(chuàng)作人生。一柄刻刀、一套紙筆,書寫著他內心對祖國對民族的一片深情。
王心愿,這位曾經(jīng)在保衛(wèi)祖國南部邊境立過戰(zhàn)功的老兵,如今正在新的戰(zhàn)線繼續(xù)為傳承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為謳歌和頌揚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不懈努力,再立新功。
(責任編輯:夏一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