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吉紅 趙文博 海 華 陳棟力 趙海運
白內障是高發(fā)于老年群體的常見致盲性疾病,現(xiàn)臨床上尚無特效藥逆轉或阻止白內障疾病的進展。手術是治療該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是治療白內障的最先進治療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等優(yōu)點。但其為表面麻醉微創(chuàng)手術,術中患者眼球可自主轉動,使眼位配合不佳,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間接影響術后視力恢復。研究顯示,眼科手術前予以眼位注視訓練將有助于患者術中眼位固定[1],但是否能有效促進白內障摘除術患者術后視力恢復,尚存爭議。本研究探討術前眼位注視訓練對老年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患者術中眼位及術后視力恢復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老年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2016 AAO臨床指南:成人白內障》[2]中白內障診斷標準,并經ERG視網膜電圖確診;(2)入組前1個月眼部無活動性炎癥;(3)裸眼視力均在0.5以下。排除標準:(1)嚴重心肺腎疾病,牽拉性或孔源性視網膜脫離;(2)晶狀體嚴重渾濁,不適宜玻璃體切除術;(3)依從性差,不配合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2例和試驗組53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齡50~80歲,平均(65.20±7.45)歲;雙眼患病11例,單眼患病41例;晶狀體核硬度Ⅱ級 31例, Ⅲ級 13 例, Ⅳ級 8 例。試驗組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齡50~80歲,平均(64.89±6.74)歲; 雙眼患病14例,單眼患病39例;晶狀體核硬度Ⅱ級 30例, Ⅲ級 12 例, Ⅳ級 11例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圍術期管理。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術前眼位注視訓練。(1)于術前30min對患者進行眼位注視訓練指導。(2)取坐臥位使用頭架固定頭部,患者身體放松,自然閉合口唇,將下頜置于頜托凹槽上,保持前額與下頜于同一水平面并垂直于地面。囑患者避免頭部左右前后移動,并指導患者睜開雙眼水平注視前方約30cm 的目標物,保持角膜頂點與地面保持平行,保持眼球不動注視目標物1min后休息1min,反復練習15次。
(1)觀察兩組術中眼位情況:調整眼位次數>3 次和眼球旋轉偏移率。(2)術后1個月視力恢復情況:分為<0.3;0.3~0.4;0.5~0.8;>0.8四個等級。(3)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高眼壓、角膜水腫、后囊膜破裂,并計算發(fā)生率。
表1 兩組術中眼位情況的比較 n (%)
表2 兩組術后視力恢復情況的比較 n (%)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n (%)
白內障是因晶狀體蛋白質變性渾濁,影響光線投射,進而影響視物的疾病。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是治療的有效方法之一,此方法不僅需要先進的醫(yī)療設備和高超的手術技巧,還要求患者眼位固定保持在某一方向。而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為表面麻醉,眼位難以保持于某一固定位置。研究顯示,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術前予以患者眼位訓練可降低術中眼球偏移和術中眼位調整次數[3-4]。但是否增加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尚需進一步研究證實。因此,本研究將其應用于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患者中,并探討其對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的影響。
術前眼位注視訓練于術前30min開始訓練,使用頭架固定頭部,保持前額與下頜于同一水平面,保持角膜頂點與地面保持平行,指導患者注視前方目標物,幫助患者眼位固定,并通過反復練習利于患者更好掌握配合技巧,強化基本技能,彌補口述眼位訓練指導的抽象[5]。在手術過程中雖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儀器具有眼球自動跟蹤系統(tǒng),但術中若患者眼位不配合常需停機調整患者眼位,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6]。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中調整眼位次數>3 次和眼球旋轉偏移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術前眼位注視訓練能有效改善患者術中眼位情況。術前通過反復強化練習,使患者更具體的掌握術中配合技巧和技能,彌補口述指導的抽象,規(guī)避患者因理解能力不同形成對指導知識的理解偏差,使患者更好的固定頭位和眼位,增加術中眼位的配合度,減少眼球旋轉偏移率,從而減少眼位調整次數[7-8]。
術中患者眼位配合度是影響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的重要因素。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是評估手術療效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視力恢復至0.5以上比例為60.38%,高于對照組的40.38%(P<0.05);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5.09%,低于對照組的32.69%(P<0.05),表明術前眼位注視訓練能有效促進患者術后視力恢復,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術前眼位訓練利于患者眼位固定,提高患者術中配合度,有助于術者術中及時清理病灶,同時良好的眼位固定可有效減少因術中反復操作對患者眼角膜的損傷,降低因眼位偏移或眼球轉動引起的角膜損傷,從而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利于患者術后視力的恢復[5,9]。
綜上所述,術前眼位注視訓練老年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患者,通過降低術中調整眼位次數和眼球旋轉偏移率,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患者術后視力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