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梅
在這個浮躁、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似乎向著貪欲的奮勇拼搏才是上進的表現(xiàn),無欲無求也可以被解釋為不思進取。就連拉羅什??埔舱J為,不追名逐利只是一種無奈于生活的表現(xiàn)。他在《道德箴言錄》中寫道:“哲學家們蔑視財富,不過是想通過蔑視命運不賜予他們的東西,而隱瞞自己對命運賞賜不公的報復心理?!?/p>
追名逐利是欲望使然,淡泊名利也是。只不過后者的欲望是尋一份安逸和清靜。欲望本不分好壞,但有層次和境界。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是樊錦詩先生的真實寫照。樊錦詩,人們親切的稱她為“敦煌的女兒”,一個把根扎在了石窟蟠批注、把一生都奉獻給敦煌、奉獻給考古的科學家。2019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對她是這樣描述的:舍半生,給茫茫大漠。從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輩的火,開辟明天的路。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jīng)得起吹打。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發(fā)。心歸處,是敦煌。
最后一句頒獎詞也正是樊錦詩先生的自傳書名——《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真正讀完這本書,才發(fā)覺她并不是一位超脫世俗,自立于世間的圣人。而是一個有過動搖和掙扎,在家庭和事業(yè)的天平上不斷搖擺,卻最終順從內(nèi)心意愿留在敦煌的普通人。而命運的安排讓她這一堅守,就是55年。從青絲到白發(fā),唯有熱愛可抵漫長,執(zhí)著理想方可乘風破浪。
從她的生命足跡里,品到了堅毅,讀到了專注,也深深感到那個瘦弱并不偉岸的身軀里,包裹著一顆高貴倔強的靈魂。西北大漠的風沙吹硬了樊錦詩的吳儂軟語,也在她的臉上留下了道道印痕,卻從沒改變她堅守敦煌的那顆心。
或許真正的英雄,從不追名逐利,也不會不甘于平凡。他們的一生,不是為了存在,而是為了燃燒?!镀椒驳氖澜纭防镉羞@樣一句話:“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喧嘩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群。”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英雄之心不僅潛藏在史冊里,更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人這一輩子,選擇性很多,追名逐利乃身外之物,普通不普通,也不影響我們選擇一個有意義的人生。這也是為什么過來人總說:結(jié)果不重要,過程很重要。并不是淡泊名利的人比追名逐利的人更高貴,而是前者更達觀,在更寬廣的時空范圍內(nèi)擁有更大的正確性。作為當代青年人,想要承載起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就應不忘初心,也要耐得住寂寞,耐住性子,要在自己的事業(yè)上嚴謹認真、勤勤懇懇。不要讓繁華迷失了心境,無欲自剛強。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許籍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