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安慶
前幾年去一位老師的家里做客,她的孩子軒軒出來跟我打了一聲招呼,然后進(jìn)房間繼續(xù)看書去了。老師當(dāng)年教我時,軒軒還是一個被抱在懷里的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一個清秀靦腆的少年了,成績穩(wěn)居全校前三,會多種樂器,讀書也多。我感慨道:“真不錯,未來是個人才?!崩蠋熜α诵Γf:“他啊,什么都好,就是有一點不好。”我訝異地問是什么,老師瞥了一眼軒軒的房門,小聲說:“我總覺得他太文氣了,別的男孩子都會去打籃球、踢足球什么的,他都不喜歡。他就愛坐在房間里看書。我擔(dān)心他這樣的性格,以后容易受欺負(fù)?!?/p>
我聽完后心情很復(fù)雜。想了想,我跟老師講起我自己的經(jīng)歷。
我小時候跟軒軒很像,十分文靜,不愛跟男孩子們玩耍,就喜歡一個人待著,做自己的事情。嬸娘形容我是“冬雞兒”,意思是我像冬天的雞一樣喜歡窩在一處不動。有時候太陽難得出來了,我拿著一本書坐在門口兒,一邊曬太陽一邊看,路過的大人會開玩笑說我像個“女伢兒”。而我這樣的性格,在學(xué)校更會引人注目,不管是拿筆的姿勢、走路的樣子、說話的口吻,都容易被人拿來嘲笑—“你看他,娘兒們兮兮的”。
“娘”這個字,就像一根刺一樣扎在我心里。那時候我非常害怕別人這樣說,特別想要通過改變自己來扭轉(zhuǎn)這個局面:走路時,我模仿那些打籃球的男孩兒,刻意走得大大咧咧的;說話時,故意壓低聲調(diào),希望自己的聲音能夠聽起來更“男人”……在這種改變中,我體會到一種違背自己本性的別扭感。我不能按照我自己的本來面目去生活,反而需要通過這樣的偽裝來讓自己避免受到欺負(fù)。
即便如此,有一次,我還是被高我兩個年級的男生推倒在地,他用腿壓著我的頭,叫囂道:“你個死娘兒們,莫在老子面前逞強(qiáng)!”圍觀的人一陣哄笑。我不敢反抗,等他覺得沒意思了,起身離開后,我才從塵土中爬起來,一個人默默地往回走。
這件事我沒敢告訴家人,我怕他們說我懦弱。母親常擔(dān)心我不合群,我也很少帶朋友到家里來玩兒。她經(jīng)常跟我說:“你多出去,跟他們玩玩嘛。”我也嘗試過幾次,那些男生們覺得別扭,我也覺得別扭,我喜歡的他們不喜歡,他們喜歡的我覺得太粗野。我們的關(guān)系就像是油與水,互不兼容,只不過我是一滴,他們是汪洋一片。
工作之后,這種壓抑的感覺少了很多,畢竟同事之間不像同學(xué)的關(guān)系那么緊密,說話也不會那么直白和赤裸。但偶爾在社交場合,比如在飯局上,經(jīng)常有人會拿著酒杯過來,叫嚷道:“你還是不是男人,是男人,就把這一杯給干了!”那種被壓迫的感覺,讓我又一次想到那個壓在我頭上的男生。但此時,我也不再像是小時候那般只能忍耐了,強(qiáng)硬地拒絕幾次后,再也沒有人強(qiáng)迫我喝酒了。
“男人該有個男人的樣子,女人也要有個女人的樣子?!蔽以谌粘I钪新牭竭^太多這樣的話了,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我的老師擔(dān)心軒軒也會遭遇這些,不是沒有緣由的—世間多少惡行是以此名義而實行的。
我認(rèn)為對于一個還在成長中的人來說,最要緊的,不是要成為什么被規(guī)定好的“陽剛的男人”或者“溫柔的女人”,而是先成為一個人,懂得尊重每個人,也讓自己活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那才是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