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森 牧瀨
人類器官或部位能否更換成機器部件?半人半機械的人類是否會出現(xiàn)?機械戰(zhàn)警是否會成為現(xiàn)實?
人類用科技改造著周圍的一切,但還不滿足,期望著改造自己。無數(shù)科幻作品向我們展示了人機合體實現(xiàn)后的種種奇妙世界。在現(xiàn)實中,也出現(xiàn)了許多將機器納入身體的人,甚至有人正在將自己的身體部位一個個地改造成機器。
讓我們一起了解他們的故事,并通過科幻作品欣賞未來機械人類存在的奇妙情景。
以目前的科技,即便是超級瘋狂的科學家,也不敢把自己健康的身體部位更換成機械部件,然而,對于一個將死的科學家而言,機械改造成為了現(xiàn)實。
浴室里,彼得·斯科特-摩根剛洗完澡,正準備甩走腳上的水珠,腳卻挪不動了。隨后幾天,他的手腳越來越不聽使喚。他去醫(yī)院檢查后得知,自己患上了“漸凍癥”,這種病會讓四肢、器官接連失效,使人無法走動、進食、排泄,直至無法呼吸而死,而且沒有任何治愈方法。醫(yī)生告訴他,他只剩下兩年的生命。
就在親朋為他感到難過時,彼得沒有讓自己陷入絕望。他是個機器學博士,對人工智能充滿熱情,而且相信科學能夠使人類變得更強大。于是,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用自己做實驗,把自己變成“半機械人”,即便沒有延長生命,也能夠為人類貢獻出寶貴的研究資料!
彼得·斯科特-摩根
改造的過程看起來有些殘忍,但這都是為了延續(xù)生命,保留彼得身體的基本功能。
插入管道,改造吃飯和排泄功能
彼得首先將一根喂食管插入胃中,這樣不用通過食道,就可以用機械將食物輸送至胃部,防止彼得以后無法控制吞咽;再將另一根導管插入膀胱,用于導出尿液;最后在肚子上開一個口子,將一段腸管拉出來,縫于開口處,接上收納容器,完成排便功能的改造。如此一來,彼得以后吃飯和上廁所的問題就解決了。
彼得完成了結腸口手術。
彼得與為他實施切喉術的醫(yī)生。
彼得改造的第二步更加殘忍,那就是切開自己的喉嚨,將食道和氣管徹底分開,減少唾液掉入肺部的危險。因為漸凍癥患者的舌頭和喉嚨肌肉無力,不能將喉嚨產生的唾液自動吞咽,反而越積越多,唾液容易順著食道流進氣管,造成窒息,或者帶有病菌而導致肺部發(fā)炎。
被切掉喉嚨的彼得雖然不會窒息了,但也不能說話了,他該如何與外界交流?曾經為霍金提供交互技術支持的科研團隊為彼得制作了一套智能交互系統(tǒng)。
為了在全身癱瘓后能繼續(xù)使用電腦工作,彼得首先接受眼部激光手術,提升了視力,使他能在摘掉眼鏡后看清70厘米遠的電腦屏幕;同時,團隊為彼得研制了一套眼球追蹤系統(tǒng),通過這套系統(tǒng),彼得可以用眼球活動控制電子設備。
團隊事先收錄了彼得朗讀的成千上萬個單詞和句子;他們研發(fā)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以下簡稱AI)會根據(jù)彼得的說話習慣,自動發(fā)出實時回應;當彼得不滿意回應內容時,可以對其進行標記,幫助AI不斷學習,更加完善;AI還能使他的聲音富有情感,甚至能切換多種語言。有時,AI給出的回答比彼得自己想到的更風趣。
研究團隊還為彼得創(chuàng)建出一個和他幾乎一模一樣的3D形象,彼得在與他人交流時,他胸前屏幕上的這個3D形象也會與他人互動,做出各種表情,比如微笑、皺眉、點頭等等,當彼得因面部肌肉失去運動功能而面無表情時,這個形象能使與他交流的人感覺自在一些。
現(xiàn)實中彼得的自我改造也許看起來并不那么奇妙,但這已經是人類機械化最大尺度的嘗試了。接下來,科幻作品會讓我們腦洞大開。
彼得的2.0改造已經完成,他存活的時間也超出了醫(yī)生預計的兩年。他與研究團隊開始進入下一輪升級的研發(fā)當中。
假如未來連眼球也無法動彈,那就通過腦機接口,用腦電波來控制各種交互系統(tǒng),比如控制電視和其他家用電器、呼叫電梯或開門等;為了方便彼得出行,需要開發(fā)更加智能的電動輪椅,以適應各種復雜環(huán)境,例如爬樓梯、在冰面上行走等等,同時增加超級自動功能,如“一鍵到家”服務;為了讓彼得與他人進行更生動的交流,團隊科學家們準備開發(fā)更智能的語音系統(tǒng),使話語更接近真實人類,帶有悲傷、激動、溫和等更豐富的情緒。
機械人類的未來世界
2077年,一座名為“夜之城”的繁華大都市坐落于美國的西海岸。各種飛行器穿梭于高樓之間,五光十色的霓虹燈照耀夜空。走在城市的街頭,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人看上去非常與眾不同:有人長了猩猩般粗壯的胳膊,能單手扛起一輛汽車;有人雙腿被鋼鐵包裹,身體比姚明還高;有人甚至沒有眼睛和上半張臉,取而代之的是冒著紅光的攝像頭……他們都是接受了機械改造的市民。
這就是科幻題材動作游戲《賽博朋克2077》的背景。雖然對今天的我們而言,半機械人仍是個十分遙遠的存在,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在未來,夜之城的奇景或許就會走進現(xiàn)實。
游戲《賽博朋克2077》里的半機械人
在游戲里,半機械技術不再局限于給殘障人士提供輔助,而成為了極其普遍的存在。幾乎每個人都會找義體醫(yī)生進行機械改造,就像今天的拔牙一樣常見。
作為游戲主人公,你扮演的雇傭兵“V” 是一位胸懷大志的青年,你可以讓他接受改造,用機械義體替換原本的器官。從皮膚、四肢、五官到五臟六腑,改造的程度越深,身體能力越強。
未來,我們或許也能定制自己的身體,甚至給自己換上動物造型的義體,像駿馬一樣在草原上馳騁、像雄鷹一樣于天空中翱翔。
游戲《賽博朋克2077》的主人公“V”
身體改造完畢后,我們的體能將大大提升。新的體育賽事應運而生:和汽車賽跑、徒手打穿鋼板、扔飛鏢擊中500米之外的靶子……這些普通人類必敗無疑的項目,半機械人卻能奪得勝利。
游戲《賽博朋克2077》人體改造界面
也許連學習都會變得輕而易舉。語文數(shù)學、天文地理,一切知識都能在網絡中獲得,通過腦機接口傳輸進大腦里,你再也不用天天上學、補課,只需將下載到的知識慢慢理解消化就好了。
你甚至可以下載各種動作程序:電影里的“跑酷”動作瀟灑酷炫?下載對應程序,你就能化身跑酷大師,在高樓間靈活穿行;鋼琴演奏娓娓動聽?不用再去興趣班,你靠程序就能成為音樂家,彈出美妙的音樂。
不過,其他半機械人也能實現(xiàn)類似的升級,那時,你的創(chuàng)造力將成為最珍貴的寶藏,這是機械與程序無法模仿的。
電影《超驗駭客》的主角成為了數(shù)據(jù),進入到全球網絡中。
人類腦細胞的壽命是有限的,當大腦衰老,人們依舊要面對死亡。但在未來,或許會出現(xiàn)將大腦信息提取、轉換成電子數(shù)據(jù)的技術。
在游戲《少女前線》中,一個小女孩瀕臨死亡,科學家掃描她的大腦,把獲得的數(shù)據(jù)植入機器人的身體中,機器人復雜精密的處理器就相當于大腦。小女孩就這樣在機器中“復活”了,她既擁有機器人卓越的運動能力,又保持著人類的情感,成為完全機械化的改造人。只要定期修理、更換受損的零部件,她就可以一直運行下去。
我們甚至可以拋棄身體,只保留意識,成為電子世界的住民。在科幻電影《超驗駭客》中,科學家威爾生命垂危,他讓同事全面掃描自己的大腦,將轉換成的數(shù)據(jù)上傳到網絡中。通過網絡與遠超人類的電腦計算速度,威爾不但擁有了全人類的巔峰智慧,還能把自己復制進任意一臺計算機中,從而實現(xiàn)永生。
在機械和程序的輔助下,人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輕松。但別高興得太早,半機械人也將面臨許多問題。
醫(yī)護人員正在搶救感染病毒的半機械人。
保留了部分生物器官的半機械人仍會受到病菌、病毒的威脅,但他們可能更害怕另一種病毒,那就是計算機病毒。
普通人類可以待在家里來遠離病毒,而半機械人即便足不出戶,計算機病毒也能通過數(shù)據(jù)線或網絡進入腦機接口,攻擊控制身體的程序,導致失明、失聰或癱瘓等癥狀,甚至致人死亡。它們可能比真正的生物病毒更加兇惡,傳播和變異速度極快,半機械人必須經?!按蛞呙纭?,即更新防護程序,才能避免被感染。
手機、電腦經常會更新?lián)Q代,要想玩更好的游戲、用更高級的軟件,每過兩三年,人們就得購買新款手機或電腦。而半機械人的義體部件也會不斷推陳出新,我們能靠它們實現(xiàn)更豐富的功能,但反過來說,如果不及時升級自己的身體,我們就會逐漸落伍,無法運行更高級的程序。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購買這些新產品。今天有許多人買不了新款手機,未來也會有人因為經濟拮據(jù),只能使用舊款甚至被淘汰的義體部件,在生活中可能會遭遇許多不便。
有人將自己改造成巨型機器人。
你或許曾下定決心:明天一定要早起;一定不能再吃這么多零食了;周末一定要和小伙伴出去打球……但由于嘴饞、犯懶又或是怕熱等等原因,你安逸地躺回被窩,吹著空調啃薯片,然后又開始后悔。不過,如果你是半機械人,就能變得超級自律。
為了操縱半機械的身體,我們需要在腦機接口中安裝各種智能程序。只要設置好計劃,程序就會不斷提醒你,甚至控制義體,強制你睜開眼睛、閉上嘴,完成設定的目標。
程序幫助我們控制自己,但另一方面,我們或許也被程序控制了。也許你真的想休息,程序卻讓身體繼續(xù)工作;也許你想大哭一場,程序卻關閉了你的聲帶,甚至刪除了讓你不開心的記憶。這時的我們,究竟是有機器輔助的人類,還是殘留著人類情感的機器呢?
半機械人可以在身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用于應急。
如今,有同時消耗電力和汽油的混合動力汽車,而半機械人也與今天的人類不同,他們也成了混合動力人類。大多數(shù)義體部件都要依靠電力運行,因此半機械人不僅需要呼吸、進食,還要定期給自己充電。說不定以后的充電寶不是為手機充電,而是給人充電呢!
但這又會帶來一個問題。如果人人都成為半機械人,全球對電力的需求量就會暴增;要生產那么多的電能,就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資源。要是現(xiàn)在突然停電,你可能就郁悶一會兒,生活還能正常進行;可如果你是半機械人,就該驚慌失措了。
電影《頭號玩家》中,人們在一輛面包車里,依靠體感設備就能玩游戲,而半機械人連這些體感設備都不需要了,通過腦機接口就能讓意識進入無限廣闊的游戲世界。無論是浩蕩的銀河系艦隊,還是藏在海底的龍宮,不用任何顯示器,一切虛構的游戲場景都能投射在你的腦海中,你可以讓身體一動不動,僅憑意識就能在游戲里暢玩。
另一方面,法律也會因此而發(fā)生變化。對于犯人,他的身體不一定需要被關在監(jiān)獄中,只需把他的意識關進一個空無一物的“游戲世界”里——這就是他的牢房。不到規(guī)定的年限,他的意識就無法從這個虛擬空間中脫離。
看來,半機械化技術在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豐富多彩的同時,也可能存在一些弊端。因此,我們在期待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同時,也要保持警惕?;蛟S健康的人沒必要舍棄原本的身體、成為半機械人,但殘障人士一定能從中受益。
各懷絕技的半機械人
那么,在現(xiàn)實中,除了彼得·斯科特-摩根,還有哪些人接受了怎樣的機械改造呢?
來自英國的尼爾·哈比森在頭部植入一個永久固定的天線,專門用來“聽顏色”。尼爾原本患有全色盲,只能看到黑色與白色,但他植入的天線能探測各種顏色,并將其轉換成不同頻率的聲音,通過頭骨將聲音傳到尼爾耳中。尼爾為了能“聽懂”顏色,記下了360種不同色彩所代表的音調,其中紅色音調較低,藍色音調較高。
這是帕特里克手部的X光片,白色的圓點和條狀物即磁鐵和芯片。
史蒂夫·曼是一位加拿大工程師,他發(fā)明了一款頭戴式智能眼鏡,這副眼鏡被永久固定在他的頭骨上,成為他身體的一部分。這副眼鏡能實時拍攝他看到的畫面,并合成理想的照片。
來自荷蘭的帕特里克在自己的手掌和手指上一共植入了9個感應芯片和5塊磁鐵。帕特里克手指尖的磁鐵可以吸起瓶蓋、硬幣、釘子、回形針等小物體,同時能感應周圍磁場和電磁場的存在;依靠手掌上的感應芯片,他不需要密碼和鑰匙,手一揮即可解鎖自己的智能手機、門鎖。
一個美國生物學組織從治療夜盲癥的藥品中,提取出一種混合物,將它滴入人眼后,人眼可以在幾乎全黑的環(huán)境下看清10米外手掌大小的物體,甚至能指出50米外樹林中藏身之人的位置。夜視能力可以持續(xù)幾十天,不過會逐漸降低。
有不少科技團隊正在研發(fā)各種機械部件,希望增強人的能力,比如美國“神經連接”公司研發(fā)的大腦芯片,可以通過大腦控制應用程序;中國香港科技大學研發(fā)的仿生眼,能讓人的視力增強,還有夜視功能;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fā)的電子皮膚,可以植入傳感器,監(jiān)測人的健康情況;法國一家實驗室研制的機械外骨骼,可由大腦控制,目前也正在測試階段。美國軍隊則設想一種半機械士兵,他們擁有超強視力的機械眼和能聽到更多聲音頻率的人造耳,并被植入了腦機接口,可以遠程遙控武器,這種士兵的戰(zhàn)斗力將大大升級。
科學技術之間是息息相關的,科學家們在研究如何改造人類時,也可以制造更靈活、更智能的程序與機械設備,如機械臂、外骨骼、機器人等;從為病人做外科手術,到探索、改造外星球,都少不了機械改造技術的貢獻。毫無疑問,它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步。
未來究竟會怎么樣?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