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未
K2,是世界第二高峰、喀喇昆侖山脈主峰喬戈里峰的簡稱,其中“K”指代喀喇昆侖山脈,“2”表示它是該山脈第2座被考察的山峰,同時也有世界第二高峰的含義。K2位于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邊境線上,海拔8611米,攀登難度和危險程度都極高,在全球14座8000米以上海拔的高峰中,被公認(rèn)為最難以征服的一座,因此獲得了“野蠻巨峰”的稱號。
雖然K2的攀登難度極高,但在人類登山史上,成功登頂?shù)挠涗泤s也并非寥寥可數(shù);那么,為何此次尼泊爾登山隊在冬季登上K2,能引發(fā)全世界的關(guān)注?這一次登頂究竟意味著什么?
在國際登山界中,登頂K2被視為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能夠達(dá)成的,無一不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登山家。甚至于有人認(rèn)為,登山者能夠向其發(fā)起挑戰(zhàn),都是一種勇氣和實力的證明——K2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影響力,極高的攀登難度是主要原因。
攀登K2的難度在哪里?首先是海拔和地形。在對一座山峰進行地理考察時,有兩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概念:“地形突起度”以及“絕對海拔和相對海拔”,它們往往被用以衡量該山峰的獨立性,并作為判斷其攀登難度的重要標(biāo)準(zhǔn)。作為世界第二高峰,K2在喀喇昆侖山脈中地形突起度最高,超過4000米;與此同時,K2的絕對海拔為8611米,而北側(cè)峰底海拔為3892米(人類駐扎、起攀的北坡大本營所在),從而產(chǎn)生了超過4700米的垂直高差(即相對海拔),在14座海拔超過8000米的高峰中,位居第一!這意味著,攀登K2所上升的實際高度是最高的。
那么,“野蠻巨峰”的考驗,是從3892米開始?并非如此。實際上,就連想要到達(dá)起攀點,都絕非易事。在我國目前開放的山峰中,K2的進山路線是最長的:從新疆南部的葉城出發(fā),乘汽車沿新藏公路到麻扎,再沿簡易公路前行25公里來到達(dá)拉村;而從達(dá)拉村開始,還要進行為期6天的徒步,在高原地帶穿越90公里的行程,方能抵達(dá)大本營所在地。
到達(dá)大本營之后,登山者需要面對的,便是極端陡峭、險峻的4700米攀登高度。K2的整體形狀呈金字塔型,冰崖壁立,鋒利的山脊間布滿了雪崩的槽溜痕跡,觸目驚心。尤其是北坡路線,平均坡度超過45度,如同刀劈斧削一般。此外,K2的周圍還覆蓋著皚皚冰川,這些冰川面積廣闊,其中有大量或明或暗的冰裂痕跡縱橫交錯,顯得支離破碎,在頻繁的雪崩、冰崩、垮塌、滾石等自然現(xiàn)象共同作用下,地表形態(tài)極為復(fù)雜多變,登山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遇重大事故。
因此,在這樣險惡的條件下,登山者想要登頂K2,除了要具備超乎常人的實力、經(jīng)驗、毅力和勇氣,運氣也很重要?;仡櫲祟愄魬?zhàn)K2的歷史,從1902年一支英國登山隊首次攀登失敗開始,此后長達(dá)50多年的時間里,不斷有登山隊伍進行嘗試,但均未能成功。直到1954年,一支意大利登山隊伍再次向K2挺進,他們沿著巴基斯坦一側(cè)的東脊線路,耗時近100天后,在7月31日,隊伍中的2位成員終于成功站在峰頂,摘下了人類首登世界第二高峰、喀喇昆侖之王的桂冠。
然而,意大利人首登成功后,接下來的K2并沒有迎來頻繁的登頂熱潮,反而是陷入了20余年的沉寂期;直到進入80年代,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各國的登山隊伍帶領(lǐng)下,挑戰(zhàn)K2和完成登頂?shù)娜藬?shù)開始陸續(xù)增加。2004年7月,我國西藏登山探險隊的3名成員,首次將五星紅旗插上了8611米的絕巔……
在2021年的今天,人類挑戰(zhàn)K2的歷史已經(jīng)有100余年,登頂K2的人數(shù)記錄已經(jīng)超過200人,相當(dāng)于平均每年都有2人成功。但與此相伴的是觸目驚心的死亡人數(shù)——僅僅在1954到1999年之間,死亡人數(shù)就達(dá)到了57人之多,其中有22位是登頂后下撤途中遇難,3位登頂?shù)呐匀坑鲭y。最可怕的一場災(zāi)難發(fā)生在2008年8月,17名登山者從巴基斯坦一側(cè)登頂返回時遭遇雪崩,其中11人遇難,成為K2乃至世界登山史上最慘烈的登山事件之一。就此,K2又有了“殺人峰”的稱號,在全世界依舊向它投來崇拜、向往甚至敬畏的目光時,也在人們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
2021年1月16日,尼泊爾登山隊成功在冬季登頂K2的消息,引發(fā)了全世界的關(guān)注,媒體紛紛感嘆:人類登山史,再度翻開新的篇章!
那么,為何此次登頂,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如前文所言,在登山過程中,除了主觀條件——登山者本身的能力之外,客觀條件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包括山峰本身的難度、線路的選擇、登山的季節(jié)和天氣、各種地理環(huán)境等等,都可以成為決定登山是否成功的關(guān)鍵因素。因此,在這些條件的影響下,即使是攀登同一座山峰,難度截然不同,登頂?shù)某删妥匀灰哺饔懈叩?。這里用登山界所看重的“3個首次”,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分別是“首次登頂”“首次冬季登頂”“首次無氧登頂”——而這次尼泊爾登山隊,便同時拿下了其中的兩項成績:首次在冬季登頂和首次無氧登頂。
這樣的登頂方式難度在何處?登山面臨的主要困難,就是高海拔地帶極端的低溫與缺氧。與絕大多數(shù)位于北半球的高峰一樣,冬季的K2很難有晴朗天氣,極其寒冷,氣溫甚至低于零下50攝氏度,在利刃般鋒利的寒風(fēng)席卷下,風(fēng)雪呼嘯,不僅視線總是被云霧籠罩,腳下還布滿深淺難測的積雪與冰川,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人能保證行進的安全。此外,相比低溫和嚴(yán)酷的天氣,缺氧所帶來的威脅無疑更加致命,隨著海拔的上升,高海拔的氧氣會越發(fā)稀薄。而所謂的“無氧登頂”,是指在不攜帶氧氣的情況下,登山者憑借自身的經(jīng)驗來控制和調(diào)整呼吸節(jié)奏,從而完成登頂。
由此可見,無論是冬季登頂,亦或是無氧登頂,都絕非易事。而這支尼泊爾登山隊,卻是在K2本身的攀登難度、危險系數(shù)都極高的基礎(chǔ)上,同時將兩者完成,這無疑增加了此次攀登的傳奇性。
可以說,從技術(shù)角度而言,此次冬季登頂K2,代表了人類登山整體水平的又一巨大進步,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從歷史角度而言,在此之前,K2是全球14座8000米以上海拔高峰中,唯一一座尚未完成冬季登頂、無氧登頂?shù)母叻?,直?021年1月16日,這一人類登山史的巨大缺憾,終于被填補。
在登山界的評價中,此次冬季登頂還有另一個重大意義,那就是回歸了登山的寶貴精神和本質(zhì),即人類不斷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極限的“勇于攀登的精神”。之所以會有這種觀念,與近年來登山界被普遍認(rèn)為越來越商業(yè)化有著很大關(guān)系。
以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為例,目前,登頂珠峰早已不是一種“稀罕的成就”,而是日趨商業(yè)化、產(chǎn)業(yè)化,即使是沒有多少戶外經(jīng)驗的普通人,也可以通過付出一定金錢,被“足夠安全地帶上”峰頂。幾年前甚至有新聞報道,由于前往珠峰的“登山愛好者”太多,導(dǎo)致珠峰的山脊上竟出現(xiàn)了人擠人的擁堵現(xiàn)象!夸張程度可見一斑。因此,對大多數(shù)登山熱愛者而言,登頂珠峰或許已經(jīng)失去了必要和意義,而此次尼泊爾隊伍登頂K2,才是他們心中“真正的攀登”。
討論此次冬季登頂K2的偉大時,有一點需要注意:并非是2021年1月16日尼泊爾登山隊成功站上頂峰后,他們登頂?shù)南⒉乓l(fā)世界關(guān)注;事實上,早在2020年12月中旬,“來自尼泊爾的登山隊伍將要挑戰(zhàn)K2”的消息就已經(jīng)在國際上流傳開來,而在此時,K2峰腳的廣袤冰川中,已經(jīng)有一群人類的身影,正緩慢、堅定地一步步朝它邁去。
人們對此次攀登的關(guān)注程度,是隨著攀登進程的不斷深入而逐步提升的。在巴基斯坦當(dāng)?shù)貢r間2021年1月15日夜間,“登山隊伍已經(jīng)出發(fā),正式發(fā)起沖頂”的消息使得全世界都開始全神貫注,1月16日午間,訊息傳來:“他們已越過最危險的‘瓶頸段,距峰頂僅有400米!”2小時后,訊息再度更新為:“距離峰頂僅剩200米!”隨后又是數(shù)個小時的消息靜默,無數(shù)人翹首以盼。終于,在當(dāng)?shù)貢r間下午5點,來自巴基斯坦的新聞?wù)揭l(fā)了沸騰:“一支10人規(guī)模的尼泊爾登山隊伍成功登上了K2峰頂,他們創(chuàng)造了人類登山史上又一個偉大的奇跡!”
隨后,這支由10名尼泊爾人組成的登山隊伍安然下撤,幾天后,他們出現(xiàn)在公眾和媒體面前接受采訪。值得一提的是,這個10人團隊其實是由3支不同的隊伍組成,其中一個團隊是由國際著名的登山家明瑪G帶領(lǐng),在采訪中,明瑪G完整地講述了此次攀登的全部過程,透露了更多外界所不知的細(xì)節(jié)。
“實際上,我是從2020年11月就開始籌備這次攀登的,”明瑪G表示,“12月7日,我們一行三人就到達(dá)了巴基斯坦,在獲取了登山許可證并準(zhǔn)備好一切后,我們于13日正式徒步進山。”在背夫們的幫助下,12月18日,明瑪G團隊到達(dá)BC大本營。出于天氣原因,兩天后才正式到達(dá)C1的他們,又在修好前往C2的線路后被迫返回BC營地,直到29號,才經(jīng)過攀升到達(dá)7000米營地。正是在這里,明瑪G團隊、Nims團隊以及另一位夏爾巴人Sona結(jié)成伙伴,他們互相幫助,并最終決定一起攀登?!?021年1月初的十來天,迫于天氣我們只能呆在帳篷里,直到1月13日才再次前往C3,15日下午到達(dá)C4,當(dāng)天夜里我們開始沖頂?!泵鳜擥說:“16日下午4點43分,我們10人在最后10米的地方停了下來,然后肩并肩,一起唱著國歌,同時走上峰頂?!?/p>
正如明瑪G所言,此次冬季登頂K2,被視為尼泊爾人和夏爾巴人的偉大成功。在這10位尼泊爾登山者中,有9位都是來自著名的高山民族——夏爾巴族群,這個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兩側(cè)的偉大民族,在近現(xiàn)代登山史中一直以“最可靠、最強大的登山助手”著稱,可以說,沒有夏爾巴人,就沒有現(xiàn)代登山運動。但這一次,夏爾巴人不再是以“助手”和“陪襯”的角色出現(xiàn),而是作為真正的主角,創(chuàng)造了登山界的歷史與奇跡,站在了K2的絕高之巔。正如此次登頂?shù)牧硪晃活I(lǐng)隊Nims在社交媒體上寫的那樣:歷史為人類創(chuàng)造,歷史為尼泊爾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