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源
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八寶山街道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內,傳來陣陣朗讀聲,語速時快時慢,情感時起時伏,激昂時濃墨重彩,感傷時婉轉低回,讓人不自覺地沉浸其中。
“最好的文字,是寫給心靈的。朗讀者,就是要把文字轉換成力量傳遞給大家?!?2歲的黃家龍穿著白色的襯衫,打著領帶,精神飽滿地朗誦了一首《父母之河》,“這首詩歌,我練了兩個月了?!?/p>
這是八寶山街道朗讀藝術團舉辦的第四屆朗誦者大賽上的一幕,參加比賽的多是銀發(fā)一族。72歲的鄭女士是此次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大的,朗讀的是《第十一位教師》。上臺前,老人認認真真地化了妝。
據(jù)了解,八寶山街道朗讀藝術團成立于2017年,成立之初有五六十人,現(xiàn)已擴充到近百人。除了退休人員,還吸引了不少在職人員參加。
說到朗讀,黃家龍兩眼泛光,言語間都是滿滿的興奮:“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走進另一個天地?!?019年7月,黃家龍到遠洋沁山水南社區(qū)居委會辦事,恰巧緊挨著居委會的八寶山街道圖書館在上朗讀培訓課。他經(jīng)工作人員推薦,也進去聽了聽?!袄蠋熤v的是‘啊的變音—原來朗讀有這么多學問。于是我主動向‘組織靠攏,加入了朗讀藝術團,從此一發(fā)不可收?!秉S家龍說。
加入朗讀藝術團后,每天不朗讀一兩篇文章,黃家龍就覺得難受。老人說,從默讀,到研讀,再到朗讀,每次得花三個小時。因為讀不好、讀不完,他經(jīng)常讀到凌晨,老伴兒說他太癡迷了。但在他看來,朗讀實在是太棒了,每每讀到好的文字,都讓人感到一種安定的力量。
朗讀藝術團每周活動一次,團員們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玩得不亦樂乎。為了更好地交流學習,黃家龍和同住在遠洋沁山水南社區(qū)的陳曦玉等人還專門成立了沁南胡楊小組,小組成員經(jīng)常在一起切磋、排練,還經(jīng)常在“荔枝”“全民K歌”等App(應用程序)上發(fā)表作品。
“我們成不了藝術家,但也能品嘗到藝術的美好滋味。從朗讀到朗誦,再到演誦,每一位團員都努力向藝術靠攏?!?9歲的張少賢是八寶山街道朗讀藝術團的團長,他說,團員們愛朗讀,更愛讀書,很多人都能靜下心來閱讀。有了朗讀藝術團,到圖書館閱讀的人也比以前多了,查閱電子圖書時往往還得排隊。
朗讀不僅讓人歡喜,有成就感,還能改變生活。對鄭女士來說,朗讀給她和女兒帶來了積極、向上、陽光的生活。
鄭女士說,她的老伴兒很早就去世了,她和女兒一起生活。女兒因為身體不好,情緒經(jīng)常很低落,鄭女士的精神面貌也不好。但自從母女倆接觸了朗讀,女兒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性格開朗了,情緒也變好了?,F(xiàn)在,朗讀已完全融入母女倆的生活,無論買菜、做飯、吃飯,兩人隨時隨地就對詞、排練上了。為了方便練習,兩人還把每個朗讀文本都抄上三四份,包里放一份,隨時拿出來看看,廚房、衛(wèi)生間、臥室也貼滿了?!凹依锏男β暥嗔?。朗讀改變了我們,我現(xiàn)在感覺非常幸福!”鄭女士笑著說。
“朗讀的美妙及其帶來的力量,讓每個朗讀者都受益無窮。”在張少賢看來,朗讀時聲情并茂,是全身心的閱讀,是用心靈去體會文字的美,能使人感悟人生。張少賢是一名老黨員,曾經(jīng)從事文藝宣傳工作。他說:“不發(fā)揮點兒作用,感覺對不起大家?!彼?,這兩年他和團里的其他負責人都想辦法為大家創(chuàng)造學習提升的機會。他一方面以身作則帶好頭,另一方面積極協(xié)調,在街道的幫助支持下,請名家過來指點。讓他覺得自豪的是,藝術團還常?!白叱鋈ァ?,到東城、西城的社區(qū)演出,參加區(qū)里、市里的活動,有些團員還在各種大賽中取得了好成績?!捌鋵崳蠹业哪康闹挥幸粋€,那就是用聲音傳遞美好,傳遞正能量!”張少賢說。
(摘自《北京青年報》2021年2月9日,若子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