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 郭雪杰
摘 要:文章基于體驗認知理論,旨在研究兩個問題:(1)人體隱喻機械工程術語翻譯及其認知理據(jù);(2)根據(jù)Newmark提出的七種隱喻翻譯策略,每種人體隱喻的機械工程術語翻譯策略使用比率及每個策略具有什么認知理據(jù)。文章從《英漢機械工程術語》中收集語料,探討英—漢人體隱喻的機械工程術語翻譯策略。該研究有助于科技術語翻譯理論與實踐。
關鍵詞:人體隱喻;機械術語;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159;F407.4;N0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1.02.007
Translating Machinery Engineering Terminology: A Body-based Metaphorical Approach//GAO Wei,GUO Xuejie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metaphorical processing in translating terminology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an embodied cognition perspective. Our findings are helpful to th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erms.
Keywords:body-based metaphor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引言
術語是形式和意義相結合的語言符號,是科學知識在語言中的結晶,是人類認知活動的重要產(chǎn)物。研究術語特性是正確翻譯、創(chuàng)造和移植術語的前提。而隱喻是術語生成的主要特性之一,是術語命名的一種重要方式[1-2]??萍夹g語隱喻翻譯是科技術語學與翻譯學中一個重要課題。
1995—2018年,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隱喻翻譯研究論文128篇,其中,涉及科技隱喻翻譯和策略的論文有7篇,主要探討在科技領域隱喻的普遍性和相應的翻譯策略;涉及科技隱喻術語翻譯及策略的論文僅有1篇[3]。許明武探討了計算機英語術語中的隱喻及其翻譯策略,發(fā)現(xiàn)很多科技術語是通過隱喻生成的,隱喻在科技英語術語與翻譯中具有顯著的認知作用,但是對于科技隱喻術語翻譯策略的認知研究尚需深入[4]。此外,科技隱喻術語翻譯要借助語言學理論,對某一特定科技領域的術語理據(jù)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2],而不是隨意籠統(tǒng)地選擇個別科技術語作為案例。迄今為止,國內外尚無系統(tǒng)闡述人體隱喻的機械工程術語翻譯研究成果。
Newmark提出了七種隱喻概念翻譯策略,按照優(yōu)選順序分為:(1)復制相同的意象到目標語;(2)用目標語中的標準意象來替代源語的意象;(3) 用明喻替代隱喻以保留原始意象;(4) 用明喻加上意義來翻譯;(5) 將隱喻轉換為意義;(6) 省略;(7) 采用相同的隱喻并附加意義[5]。Newmark 提出的七種翻譯策略,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完整性,但是基于主觀偏好和推測,缺少定量分析,并且局限于翻譯策略本身,而沒有結合具體專業(yè)或語境,未能解釋翻譯策略背后的認知理據(jù)。
綜上所述,本文從體驗認知視角,研究兩個問題:(1)人體隱喻機械工程術語翻譯及其認知理據(jù)是什么;(2)根據(jù)Newmark提出的七種隱喻翻譯策略,每種人體隱喻的機械工程術語翻譯策略使用比率是多少,每個策略具有什么認知理據(jù)。
1 研究方法
Newmark指出科技翻譯要從機械工程開始,而科技術語是科技翻譯的難點[6]。本文從《英漢機械工程術語》中采集人體隱喻術語作為語料,用Antconc統(tǒng)計,觀察人體隱喻的英漢機械工程術語翻譯,探討隱喻術語翻譯策略的認知理據(jù);隨后,結合Newmark的七種隱喻翻譯策略,分析討論人體隱喻的機械工程術語翻譯策略。
2 結果與討論
2.1 人體隱喻機械工程術語翻譯及其認知理據(jù)
從《英漢機械工程術語》中收集30 016條機械術語,其中,人體隱喻詞匯共1833條,占該詞典詞條的 6.11 %;涉及41個人體部位,其中最為凸顯的是“head”(頭),346條術語,占比18.88%;“tooth”(牙齒),279條,占比15.22%;“hand”(手),228條,占比12.44%;“joint”(關節(jié)),195條,占比10.64%;“face”(臉),118條,占比6.44%。其他各部位占比較少,如圖1所示。
以上數(shù)據(jù)顯示,人體隱喻在機械工程術語與翻譯中發(fā)揮關鍵性的認知作用。機械工程人員的思維中存在一個根植于身體經(jīng)驗的隱喻概念系統(tǒng),其體驗認知是機械隱喻術語概念產(chǎn)生的來源,是機械術語概念的本質與特性。機械工程人員以“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認知原則,將人體各部位投射到機械術語中,通過人體隱喻來定義機械工程術語。
體驗認知強調心智的體驗性,人類用身體的感覺系統(tǒng),諸如眼、耳、臂和腿等,沿著由近到遠,從具體到抽象,形成范疇和概念[7-8]。當機械工程人員使用機械術語的形式對應于隱喻概念系統(tǒng)方式時,語言形式和所指意義之間就自然會有一系列的理據(jù)性對應關系。機械工程人員通過與機械制造環(huán)境的互動體驗,使用人體認知隱喻,描述、定義機械工程術語,其認知過程投射(project)在術語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與系統(tǒng)結構之中。
2.2 人體隱喻的機械工程術語翻譯策略使用比率及認知理據(jù)
人體隱喻映射的認知過程決定機械術語翻譯策略。根據(jù)Newmark提出的七種隱喻翻譯策略,觀察人體隱喻的機械工程術語翻譯策略使用頻率,所得數(shù)據(jù)如圖2所示。
機械人體隱喻翻譯策略使用頻率依次為第五種翻譯策略(S5)占比42.44%、第一種翻譯策略(S1)占比38.35%、第二種翻譯策略(S2)占比9.11%、第七種翻譯策略(S7)占比5.56%、第六種翻譯策略(S6)2.67%、第三種翻譯策略(S3)占比1.85%,而第四種翻譯策略(S4)沒有出現(xiàn)。
機械工程人員借用人體部位的意象與功能來定義機械工程術語,同樣,人體隱喻的機械工程術語翻譯策略也是基于術語的意象和功能。Newmark認為隱喻翻譯主要取決于隱喻的意義:當源語意象移植到目標語中、其意義直接被理解的情況下,采用直譯;如果意義弱化,采用保留隱喻、附加意義的策略;當強調隱喻功能時,采用意譯策略[6](圖3)。
人體隱喻的機械工程術語所描述的物體與人體部位的意象、術語功能、意義與翻譯策略之間,是認知的過程,也是功能與意義選擇的結果。當工程術語所描述的物體與人體部位形象結合,產(chǎn)生直觀意象和意義時,翻譯策略為:復制相同的意象到目標語、用明喻替代隱喻以保留原始意象、相同的隱喻并附加意義。當譯者強調工程術語所描述物體的功能時,通常轉換意象,甚至省略意象,凸顯術語的意義,翻譯策略為:用目標語中的標準意象來替代源語的意象;隱喻轉換為意義;省略。
3 人體部位意象映射決定的翻譯策略
3.1 復制相同的意象到目標語
這種翻譯策略在語料術語中使用比例達38.35%。根據(jù)人體和所描述工程術語之間部位的相似性,將人體部位意象映射到機械物體,源語術語意象與目標語術語意象均保留,形意對等。例如,hex head bolt,是機械設備中的一個緊固件,其部位形狀與人體頭部相似。在漢語術語中保留頭部意象,“head”意象復制在漢語術語中,即“六角頭螺栓”。翻譯語料案例見表1。
3.2 相同的隱喻并附加意義
在目標語中保留意象,并增加意義解釋。該翻譯策略為語料術語5.56%。例如,tooth contact area,是有齒的、互相嚙合的機械零件?!皌ooth”這里指“齒輪面”, 結合機械術語所描述的物體,補充意義,譯為“齒輪接觸面積”。翻譯語料案例見表2。
3.3 用明喻替代隱喻以保留原始意象
該翻譯策略在語料術語中使用比例為1.85%。英漢術語保留源語意象,用身體詞匯來修飾零部件的特征。人體部位作為明喻,在目標語術語中增加“……式”“……形”“……狀”。例如,saw tooth screw thread,即螺紋截面形狀如齒的螺紋,譯成“鋸齒形螺紋”。翻譯語料案例如表3。
4 人體部位功能映射決定的翻譯策略
4.1 隱喻轉換為意義
該翻譯策略為42.44%,主要體現(xiàn)機械零件功能,說明術語意義。比如,screwed pipe joint螺紋管接頭,joint(關節(jié))的意象沒有直接復制,而是說明其功能與意義,表示連接。術語案例見表4。
語料顯示,一些源語中人體部位隱喻術語在目標語術語中將隱喻意象引申,側重于功能相似,表示動作狀態(tài),目標語術語出現(xiàn)名詞動詞化現(xiàn)象,屬于隱喻轉化為意義策略,術語案例見表5。
4.2 用目標語中的標準意象來替代源語的意象
該翻譯策略為9.11%。源語術語中人體部位的意象,在譯語術語中由其他人體部位所替換。比如,bent nose pliers→彎嘴鉗,用于夾持、固定加工工件。在漢譯中結合部件張合時的形象及其功能用途,翻譯為“嘴”,凸顯該零件的功能。案例見表6。
從以上例子中可知,英語中jaw(頜)、head(頭)、nose(鼻),arm(臂)、leg(腿)、face(臉/面),在漢譯中轉換為爪、口、嘴/口/頭、手、腳、頭。漢譯中,雖保留了源語的特有概念映射方式,但替換了相應的喻體。用目標語中的標準意象來替代源語的意象,在表達上對隱喻形象進行調整,采用部分對應的方式,這樣會更加符合目標語讀者的思維習慣。
4.3 省略
該翻譯策略為2.67%。為體現(xiàn)零件術語的功能與意義,科技術語中的意象在英譯漢時省略其意象。例如,elbow bent pipe→彎管。英語中elbow是“肘”,上臂與前臂相接處向外凸起的部分?!皬澒堋蹦軌驕蚀_表述該事物的特征,即使省略意象,也不會產(chǎn)生歧義。案例見表7。
4.4 用明喻加上意義
該翻譯策略主要是用工程師或發(fā)明者的名字加上術語的意義解釋,沒有涉及人體,不在本研究范疇之內。
最后,語料顯示,在機械人體隱喻術語中,有些英文詞匯,對應了兩種以上譯文,例如,cutting lip的譯文為“鉆唇,鉆口,鉆刃;切削刃,刀刃”;finger board的譯文為“鍵盤板,指板”;foot stall的譯文為“基腳,柱墩”;hair crack的譯文為“發(fā)裂,細裂縫”;face cutting譯文為“切削面,端面車削”;grinding wheel head譯文為“磨頭,砂輪座”;knuckle bearing譯文為“鉸式支座,球形支座,關節(jié)軸承”。該類翻譯策略主要是基于不同的認知視角,或從隱喻意象,或從功能來定義術語。
5 結語
本文探討人體隱喻的機械工程術語翻譯策略,通過系統(tǒng)的機械工程術語語料,發(fā)現(xiàn)機械工程人員基于體驗認知,借用人體部位的意象與功能來定義機械工程術語。當工程術語所描述的物體與人體部位形象結合,產(chǎn)生直觀意象和意義時,翻譯偏向直譯策略;當譯者強調工程術語所描述物體的功能時,通常轉換意象,翻譯偏向意譯策略。本文也為Newmark 隱喻策略提供了實證,成果可為其他工程技術領域人體隱喻術語翻譯提供借鑒。但是,本文只是局限于英—漢隱喻術語翻譯,沒有論及漢—英術語翻譯,對此將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RONDEAU G. Introduction de la Terminologigque[M]. Contre.ducatit et Culure Inc,1981.
[2] 馮志偉. 現(xiàn)代術語引論[M].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3] 孫毅.隱喻翻譯研究在中國(1995—2018)[J]. 外語與翻譯,2019(2):7-18.
[4] 許明武. 計算機英語中隱喻及其翻譯技巧[J]. 上海翻譯,2003(2):69-72.
[5]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104-105.
[6]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88-91.
[7]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8] 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高?。?963—),男,博士。大連大學英語學院院長、教授,英國斯特林大學外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翻譯學會常務副會長,遼寧省外語教學與研究學會副秘書長,國際期刊《商務翻譯》主編。先后在蘭州理工大學、英國赫瑞·瓦特大學和斯特林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曾在機床公司從事科技、商務口譯筆譯工作。近5年來,在《中國外語》《外語電化教學》《上海翻譯》《中國科技翻譯》等期刊發(fā)表論文1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7部,主持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省部級項目6項,獲第7屆(2015—2016)遼寧省哲學社會獎·成果獎(省政府獎)二等獎1項。通信方式:2276987032@qq.com。
郭雪杰(1994—),女,大連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yè)為外國語言文學。通信方式:13513388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