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逸麟
《巡回檢查組》聚焦在巡回檢察制度,以現(xiàn)實主義作品的形式向觀眾普及政法系統(tǒng)整頓以及巡回檢察改革。作為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懸疑作品,它擁有自然而生活化的臺詞,錯綜復雜但明確的人物關系,是一次現(xiàn)實主義題材文藝作品的高分實踐。在此,筆者將故事分為三個完整的段落,簡要分析。
馮森是片中的主角,而故事也可根據(jù)馮森的行動分為三個不同的段落。
第一部分是前十二集。在完成了各個角色的出場后,以馮森揭示巡回檢查組組長身份為結果,并正式進入檢察院工作。
在該段落中,幾乎完成了故事中所有重要伏筆的鋪墊。在人物關系方面,有血有肉地塑造了眾人的形象,從而為后期的人物性格與人物關系轉變埋下了充分的伏筆。正是有了以上鋪墊的內容,才使得在第一部分末尾的高潮段落——馮森揭示身份的片段具備了可信度與可看性,在劇作中,完美完成了“英雄的出場”。
第二部分是從第十三集到第三十集,該段落從馮森進入檢察院一直講述到在馮森的調查下,找到了埋藏在樹下的苗苗尸體,初步粉碎了犯罪分子的計劃。
該段落也是這個故事中節(jié)奏最明快,最富有戲劇沖突的。前期的伏筆被逐漸收回,“甩棍”與黃四海的手腕、沈廣順一家情況的揭示、妻子探監(jiān)米振東等都是極富戲劇沖突的段落。人物關系的變化乃至反轉數(shù)量極多,層層遞進。任何一個細枝末節(jié)的特寫鏡頭都富有深意,為前期本已立體的人物增添了血肉。
第三部分是第三十一集到第四十三集,是伏線的揭示階段,也是最能帶給觀眾震撼力的段落。
但在第三部分前期,內容節(jié)奏趨于緩慢,在最終的結局揭示階段卻略顯匆忙,是劇集中完成較為草率的部分。前期伏線過多難以收回的問題也在這一部分顯現(xiàn),無論是“拿彈弓的孩子”還是“馮森的另外兩名組員”,都未能在該部分得到合理的展示。但該部分的亮點依然十分顯眼:劇中大量強烈沖突的對峙都出現(xiàn)在該段落,揭示結果的高潮部分更是符合觀眾的期待,最重要的是,幾近完整地講述了整個故事,并留下了回眸與思考的空間。在故事的最后,馮森的座右銘“舍得一身剮,才能干政法”已充分展示,為觀眾留下了偉岸而又不失人情的檢察官形象。
故事從一幅雙面錦旗開始,以另一幅雙面錦旗結束,闡釋正義與法治、權力與責任,是一部優(yōu)秀、厚重且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政法題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