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盼,易軍,董家壽,柳雅奎,李奎
(荊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胸外、心臟大血管外科,湖北 荊門 448000)
肺挫傷是一種胸外科中較常見損傷之一,隨著全球范圍內(nèi)工業(yè)化進程及交通工具不斷發(fā)展,在生產(chǎn)過程中及交通事故造成的胸部鈍性創(chuàng)傷所致肺挫傷患者呈上升趨勢[1]。肺挫傷對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功能產(chǎn)生嚴重影響,主要包括胸痛、呼吸困難以及血痰等,致殘率及致死率較高[2]。肺挫傷患者通常合并多發(fā)傷,增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發(fā)生風險,不利于患者預后[3]。目前,對肺挫傷繼發(fā)ARDS以支持、對癥治療為主,缺乏療效確切的治療方式,因此判定肺挫傷嚴重程度及在入院早期預測ARDS發(fā)生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黏附分子CD44是一種細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在炎癥、免疫等反應(yīng)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4],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種重要的促炎因子,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反應(yīng)組織損傷程度的敏感指標之一。本研究以胸部鈍性創(chuàng)傷所致肺挫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胸部鈍性創(chuàng)傷所致肺挫傷患者外周血CD44及TNF-α、IL-6的表達水平,并進一步分析其臨床意義。
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荊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5例胸部鈍性創(chuàng)傷所致肺挫傷患者為病例組,同期入院體檢的45名健康人群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齡40~65歲,平均(52.33±12.18)歲。病例組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齡42~65歲,平均(52.60±11.83)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納入標準:(1)患者有明確的胸部外傷病史,符合肺挫傷診斷標準:臨床表現(xiàn)為胸痛、氣短、咳嗽、咯血甚至呼吸困難,胸部X線粟粒樣或斑片狀陰影,CT 檢查表現(xiàn)為肺紋理增多、增粗、輪廓模糊,伴有斑點狀陰影或邊緣模糊不清的片絮狀影[5];(2)無活動性感染;(3)受傷致入院時間2~4 h;(4)臨床資料完整。兩組排除標準:(1)哺乳期、妊娠期婦女;(2)合并休克、肺不張患者;(3)胸部手術(shù)史患者;(4)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全部病例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止血、吸氧、祛痰、止痛以及抑酸等對癥治療,治療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動脈血氣變化,其中4例患者并發(fā)血氣胸接受胸腔閉式引流者治療,4例患者合并多發(fā)肋骨骨折接受手術(shù)治療,3例患者給與呼吸機輔助呼吸,均未接受抗生素治療。45例患者均成功治愈出院,無死亡病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加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的測定 入院時,取受試者外周靜脈血3 mL,采用低溫高速離心機以3 000 rpm的轉(zhuǎn)速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漿,保存于-80 ℃冰箱中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測定受試者外周血CD44、TNF-α、IL-6水平,CD44檢測ELISA試劑盒購自上海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 觀察指標 (1)比較健康對照組與病例組患者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2)采用簡明損傷定級標準(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和損傷嚴重度計分(injury seventy score,ISS)[6]對患者入院情況進行評分,根據(jù)肺挫傷的嚴重程度分級標準將病例組患者分為輕度組(AIS-ISS<4)、中度組(4≤AIS-ISS≤15)、重度組(AIS-ISS≥16)[7],比較3組患者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3)根據(jù)ARDS柏林定義[8],明確誘因下1周內(nèi)出現(xiàn)的急性或進展性呼吸困難;胸部X 線平片/胸部CT顯示雙肺浸潤影,不能完全用胸腔積液、肺葉/全肺不張和結(jié)節(jié)影解釋;呼吸衰竭不能完全用心力衰竭和液體負荷過重解釋。如果臨床沒有危險因素,需要用客觀檢查(如超聲心動圖)來評價心源性肺水腫。根據(jù) PaO2/FiO2≤300 mm Hg確立 ARDS 診斷,將病例組患者分為ARDS和非ARDS組,比較兩組患者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4)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肺挫傷后繼發(fā)ARDS的影響因素;(5)通過繪制ROC曲線評價外周血CD44、TNF-α、IL-6及三者聯(lián)合對肺挫傷后繼發(fā)ARDS的預測價值。
病例組患者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比較
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患者肺挫傷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均呈上升趨勢。其中重度組CD44、TNF-α、IL-6表達水平高于中度組(t=4.434、4.948、7.003),重度組高于輕度組(t=10.220、12.789、11.989),中度組高于輕度組(t=6.817、9.355、5.298),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嚴重程度肺挫傷患者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比較
ARDS組患者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高于非ARDS組(P<0.05)。見表3。
表3 肺挫傷后繼發(fā)與未繼發(fā)ARDS患者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比較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血小板計數(shù)、合并糖尿病、合并多發(fā)傷及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是肺挫傷后繼發(fā)ARDS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4。
表4 肺挫傷后繼發(fā)ARDS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當CD44>3.17 ng/mL時,預測肺挫傷后繼發(fā)ARDS的AUC為0.689,敏感度為57.1%,特異性為94.7%;當TNF-α>26.31 ng/L時,AUC為0.799,敏感度為71.4%,特異性為73.7%;當IL-6>41.25 ng/L時,AUC為0.788,敏感度為71.4%,特異性為92.1%;三者聯(lián)合預測肺挫傷后繼發(fā)ARDS的AUC為0.902,敏感度為85.7%,特異性為89.4%。見表5及圖1。
表5 外周血CD44、TNF-α、IL-6峰值及三者聯(lián)合對肺挫傷后繼發(fā)ARDS的診斷效能
TNF-α是由粒細胞及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分泌產(chǎn)生的促炎性因子,可通過多條信號通路發(fā)揮促進炎癥反應(yīng)的作用[9];IL-6主要由T細胞及單核細胞產(chǎn)生,在急性炎癥反應(yīng)過程中水平迅速上升,急性肺損傷后患者血清IL-6水平持續(xù)升高,從而激活中性粒細胞并使其聚集于炎癥部位,損傷肺泡上皮細胞及肺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10];黏附分子CD44是一種跨膜蛋白多糖分子,在細胞膜上廣泛表達,促進T細胞活化、巨噬細胞及T、B細胞的分化,并廣泛參與炎癥反應(yīng)[4]。CD44異?;罨桥c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1]、肺結(jié)核[4]、肺癌[12]等多種疾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但在肺挫傷中傷未見報道。在本研究中,病例組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且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依次呈上升趨勢(P<0.05),徐曉婭等[13]以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大鼠為實驗對象,發(fā)現(xiàn)模型組大鼠黏附分子CD44水平高于對照組,推斷其參與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發(fā)生發(fā)展-α水平高于無損傷對照組。上述研究結(jié)果與本研究基本一致。
研究[14-15]表明,肺挫傷患者病情多變,隨著病程的不斷進展可能繼發(fā)ARDS,增加治療難度,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對肺挫傷后能否繼發(fā)ARDS的進行預測,并盡早采取干預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主要方式。ARDS組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高于非ARDS組(P<0.05),分析原因是由于肺挫傷后隨著時間推移,早期的僅因機械性損傷因素引起的肺泡內(nèi)出血逐漸發(fā)展成至炎癥細胞激活、釋放大量炎性介質(zhì)等過程,推斷其中的炎性介質(zhì)可能包括CD44、TNF-α及IL-6。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年齡、血小板計數(shù)、合并糖尿病、合并多發(fā)傷以及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是肺挫傷后繼發(fā)ARDS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對于年齡較高的患者,身體各項機能下降且多合并基礎(chǔ)疾病,預后較差;血小板過低表示患者凝血功能較差,與不良預后相關(guān);過高的血糖可能導致氧自由基聚集、對細胞免疫功能造成破壞,導致免疫力降低,增加繼發(fā)ARDS風險,且通過繪制ROC曲線發(fā)現(xiàn),三者聯(lián)合預測肺挫傷后繼發(fā)ARDS的敏感度為85.7%,特異性為89.4%。孫麗等[16]發(fā)現(xiàn),重癥肺炎并發(fā)ARDS的老年患者血清TNF-α、IL-6表達水平高于未合并ARDS組,二者水平升高可作為重癥肺炎患者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國外Law等[17]發(fā)現(xiàn),將小鼠CD44基因敲除后其炎癥細胞因子水平降低,肺內(nèi)炎性細胞數(shù)目減少,ARDS發(fā)生率降低,與本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綜合本研究結(jié)果得知,肺挫傷可通過引起早期的體液和細胞防御反應(yīng),發(fā)生系統(tǒng)性炎性反應(yīng),從而導致ARDS,由此推斷進行抗炎治療以期實現(xiàn)對肺挫傷后ARDS的防治效果。近年來研究[18-19]發(fā)現(xiàn),通腑瀉肺法、葶藶大棗瀉肺湯等中醫(yī)療法可通過調(diào)控炎癥反應(yīng)發(fā)揮對ARDS的治療效果,但其對于ARDS的預防作用仍需進一步探討。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由于樣本量受限,肺挫傷繼發(fā)ARDS患者較少,因此研究還需進行大樣本多中心試驗驗證。
綜上所述,胸部鈍性創(chuàng)傷所致肺挫傷患者外周血CD44、TNF-α、IL-6表達水平上升,且隨著肺挫傷的嚴重程度加重而逐步上升,三者聯(lián)合可作為輔助指標以預測繼發(fā)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