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書節(jié)
唐朝末年,刀兵四起,諸侯稱霸,戰(zhàn)火紛飛,土匪猖獗,民不聊生。
南岳之西,有一地名喚“探花村”,村中有五條河,主河穿村而過,村外四條支流,主河曰“將軍河”,相傳這里曾出過探花郎和武將軍。
河東人為楊姓,是文官之后;河西姓李的多,乃將軍后裔。
楊姓族長楊仁,是一位教書先生,秀才出身,足智多謀。
一日,土匪進村搶糧奪米,村民四散,膽小的奔走逃命,膽大的抽刀御敵,無奈土匪人多,不敢妄動,唯獨楊仁跳上屋頂,喊話土匪:“你們有何本領敢進我們村?”
“翻墻走壁,殺人越貨,無一不精?!蓖练斯笮?,為首者答道。
楊仁說:“殺人算什么,敢殺自己么?”
土匪不解,一時無話,個個心中暗思:“傻子才會自己殺自己?!?/p>
楊仁補充道:“誰敢拿刀砍自己頭顱而不死的,我奉為英雄,給你們讓道。”
“人頭就一個,砍了就沒。有本事,你砍給我看看?”土匪群中,有機智者先發(fā)制人。
“砍啊!”“你敢砍頭,你砍??!”“再不砍,我砍你頭?!蓖练吮魂囼}亂,紛紛叫囂。
楊仁不慌不忙,撩起白衫,取出一把明晃晃的大砍刀,對土匪說:“我若砍頭不死,你們就給我滾蛋?!毖援?,大叫一起,橫刀抹脖,血染白衫,頭顱掉落后院,身子仍然直挺挺站在屋頂。
土匪個個屏住呼吸,面面相覷。
這時,只見“無頭尸”舉刀在手,直指土匪,大喊:“你們還不快滾!”
土匪大驚,拔腿就跑,再也不敢進村。
楊仁智退土匪,村民無不欽佩,唯獨一人不服。此人姓李,排行老三,人稱李三,家住河西,天生神力,為人忠厚。
一年春天,李三趕著家養(yǎng)的大牯牛犁田春耕。牯牛力大難馭,偷懶貪吃,走走停停,見草就吃,屢止屢犯。他一生氣,拿著鐵犁要砸牛,不巧,犁陷泥中拔不出,便抄起擦汗手巾,對著牛頭抽打起來,一直打到牛眼耳口鼻流血不止,拉回家的第二天,牛就死了。
李三的“牛脾氣”從此出了名,村里無人敢惹。
楊仁和李三雖住同村,卻往來很少,兩人心里,誰也看不起誰。你說我空有一身蠻力,我說你只會耍嘴皮子。
可偏偏兩家子女交往甚密,楊家有一子,名叫楊智,李家養(yǎng)一女,取名李艷,二人郎才女貌,青梅竹馬,轉眼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楊家有意迎娶李家女,無奈李家不許。
為了給兒子提親,楊智娘急得團團轉,逢年過節(jié),殺牛宰羊,讓兒子送去李家,李家一律拒收。
一年中秋,楊家殺羊過節(jié)?!皟芍谎蛲?,給你李叔送去?!睏钪悄飳鹤诱f。
楊智應了一聲,提著羊腿來到李艷家。 只見李三坐在門前的石墩上抽煙葉,連忙上前打招呼:“叔,給您過節(jié)的。”
“拿走。”李三留下一句話,轉身進了屋對女兒說:“少和他們家來往?!?/p>
“我一輩子在家伺候您,好不好?”李艷溫和地懟了一句。
李艷性格隨父,天生倔強,她和楊智的親事,是她認準的,即便父親反對,她仍然堅持。楊智感念其情,也不放棄。
轉眼間春節(jié)到了,為了兒子的親事,楊智娘豁了出去,拿出了壓箱底的嫁妝——銀鐲,交給兒子送給李家。
楊智來到李三家,拿出鐲子,尚未開口,李三就發(fā)話了:“拿走?!?/p>
按照當地的規(guī)矩,女方收下男方的禮物,婚事才有眉目。
李三再次拒收,兩家婚事只好來年再議。
第二年端午節(jié),楊智決定親自去集鎮(zhèn)挑選禮物。
路上,他見一老者,頭戴斗笠,在河邊放牛,看背影似曾相識。老者時而搖著蒲扇自解暑熱,時而用蒲扇為牛驅蚊趕蠅,一邊走一邊大聲放歌,歌曰:
東山有五河,河水泛清波;
書客愛仙鶴,黃庭換白鵝。
西山有五河,河里妖出沒;
惹惱李將軍,彎弓射鬼魔。
山間有五河,河畔傳說多;
大戶娶媳婦,要娘送玉鐲。
山外有五河,河邊道僧過;
掌中蒲扇破,滿面樂呵呵。
楊智聞聽老者放歌,若有所思,想起“王羲之寫經換白鵝”“唐太宗端午贈扇”的故事,靈機一動,買了一只白鵝和一把蒲扇,來到李三家。
李三下地干活回來,滿頭大汗,一手拿著葫蘆瓢舀水喝,一手拿著手巾擦汗。楊智連忙遞上蒲扇說:“叔,您扇一扇?!?/p>
李三接過蒲扇,一邊打著扇,一邊指著地上的口袋問:“這里面裝的是什么?”
“鵝?!睏钪谴鸬馈?/p>
“哦!”李三應了一聲轉身進屋。
親事,成了!
楊李兩家“扇結姻緣”,在探花村傳為佳話。若干年后,當地有個習俗:準女婿送端午禮,須送蒲扇一把、白鵝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