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底教育部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yè)教材,完善教學設計等,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洞髮W英語思政導學教程》明確了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應傳授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還應幫助學生拓寬國際視野,樹立世界眼光,增強溝通能力和思辨能力,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健全人生觀和價值觀,為課程思政背景下推進大學英語教材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關 ?鍵 ?詞】英語;思政;出版;教材
【作者單位】徐曉艷,煙臺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2020年度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科研項目“課程思政視角下大學英語課程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研究”(2019SD0058A);煙臺大學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大數(shù)據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4.027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各有關部門和各高校以“立德樹人”為使命,緊緊圍繞“誰來抓、抓什么、怎么抓”的問題,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2017年底教育部下發(f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yè)教材,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充分挖掘和運用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其作為教材講義必要章節(jié)、課堂講授重要內容和學生考核關鍵知識,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
大學英語是高等院校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20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大學英語是大多數(shù)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本科教育階段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和核心通識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教育界持續(xù)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學英語教材也經歷了若干次教材完善的過程,這源自高校教學模式的轉向影響了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教育部在2020年5月印發(fā)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yè)全面推進,發(fā)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 ,因此,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十分必要。大學英語教材出版需要充分發(fā)掘和運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強化大學英語教材內容導向,在教材編寫中融入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學生課程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2020年8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該教材基于“導學”的視角,從學習意義、學習要求、學習策略、學習資源、學習實踐等多角度對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進行全面闡述。同時,該教材進一步明確了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應傳授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還應幫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樹立世界眼光,增強溝通能力和思辨能力,并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健全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品德修養(yǎng)。
一、編者思想決定圖書內容的高度
《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由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吳鵬教授擔任主編,徐慧霞、季麗珺兩位老師擔任副主編,副校長陳紅教授擔任主審專家。出版方在編者的選擇上緊密結合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經驗實際,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以提升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主體,以推進學生“批判性討論能力”和“跨文化場景溝通能力”為兩翼,并將“一體兩翼”的教學模式與課程思政建設緊密聯(lián)結,全面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具有引領示范作用?!耙惑w兩翼”的教學模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要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巧妙地融入英語課堂教學,對于堅定學生“四個自信”,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大有裨益。因此,江蘇大學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在全國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導學”是大學英語課程的先導環(huán)節(jié),導學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制訂科學的學習計劃,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學習價值觀?!洞髮W英語思政導學教程》是典型的英語導學讀本,其以全國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學生為讀者對象,內涵豐富。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清晰地把握該教材編者的思想脈絡: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出發(fā),闡述大學英語課程的時代使命,挖掘大學英語課程的育人內涵,使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同時,養(yǎng)成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善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取得扎實的學習成效。
《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前言中提到,“作為一門集語言、文化和思維教育于一體的課程,大學英語課程不僅要傳授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還要幫助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拓展國際視野、具備世界眼光、理解西方文明與思維方式,使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西方文化及其核心價值觀”。想要實現(xiàn)這些目標,“首先要幫助學生通曉中國社會文化價值理念,理解并堅持中國社會文化立場與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是反思差異、展開對話的基本立足點。筆者認為,編者的思想決定了圖書內容的高度。江蘇大學的編寫團隊不但編寫思想符合時代要求,而且編寫經驗豐富,因此,他們編寫的教材立意深遠,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二、內容細節(jié)決定圖書內容的寬度、深度
從圖書的內容細節(jié)來看,《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英語知識體系,實現(xiàn)了兩者的有機統(tǒng)一。大學階段是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學生不僅要增加知識儲備,還要培養(yǎng)人格、塑造品性。大學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逐漸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渠道,承擔著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任。在堅持立德樹人的基礎上,我們應充分挖掘大學英語課程所蘊藏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洗禮和情感陶冶。
《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是國內第一本融思政教育和課程導學于一體的大學英語教材,具有開拓性意義。該教材將中國社會文化立場和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導學當中,于潤物無聲中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拓寬學生的新時代視野。該教材分為四個部分,先后回答了“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等新入校大學生關注的英語學習焦點問題。其一,該教材從加強國際溝通、助力國家建設、實現(xiàn)個人發(fā)展三個層面入手,闡述了學習大學英語的意義。其二,該教材提醒學生在大學英語階段應注重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文化知識與跨文化溝通能力、思維方式與思維能力等的培養(yǎng)。其三,該教材為學生提供優(yōu)秀的學習案例、學習資源、學習計劃,幫助新生盡快進入大學英語學習的高質量快速通道。在該教材中,策劃者巧妙地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知識體系中,并以導學的方式,為學生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引領正確的方向,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注重大學英語學習中的思辨能力培養(yǎng)?!洞髮W英語思政導學教程》從學習意義、學習要求、學習策略、學習資源、社會實踐等多角度對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進行全面闡述。其一,在英語思政導學教程的學習中,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強化學生的思維教育,讓學生肯思考、會思考,在學習中思辨,在思辨中成長。其二,在第二部分《大學英語學什么?》板塊,專門設置《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章節(jié),該章節(jié)提出了三個重要問題:中英兩種語言在思維方式上有哪些差異?英語學習與哪些思維能力相關?大學英語學習中應該堅守哪些價值觀?并概述了英語學習中的論證能力及人文素養(yǎng)相關內容。這種內容設置方式既提出了問題,又給出了答案。此外,章節(jié)的每部分均設置“常見誤區(qū)”“釋疑解惑”和思考題,幫助學生厘清英語學習中的一些錯誤認識,引導他們深入反思,鞏固知識,精進英語能力。從《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編者始終在引領學生增強認識批判思維,他們認為,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喜歡探求真理,思想開放,具有分析能力和系統(tǒng)化能力,具有自信心和好奇心;批判性思維是創(chuàng)新的必要條件,知識的增長包括對原有知識的不斷修正和更新。批判性思維的內核是論證能力——言之有物并言之有理,這些理念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素養(yǎng)提升要求。從整體上看,編者不但在圖書內容中闡明了思辨理念的內容及重要性,還通過成書實踐詮釋了該理念的內涵。
再次,重視學習方法,關注學習過程。一般來看,大學英語新生導學重點是要解決怎么學好大學英語的問題,《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從培養(yǎng)學習能力、運用學習策略、制訂學習規(guī)劃、積累學習資源等角度出發(fā),為學生提供了實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基于大學英語學習的全過程,《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的編者除介紹學習能力外,還開設了學習策劃、學習規(guī)劃、學習資源等板塊,并通過學習者案例還原真實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這些學習方法更為鮮活、有針對性,方便學生閱讀和掌握。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滿足學生日常學習的需要,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習效率??傮w來看,大學英語的學習是不斷“通關”戰(zhàn)斗的過程,《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打開了“競技場”(水平測試、學科競賽、社會實踐)的大門,讓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
最后,融合出版助力智慧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線教育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如學習形式的多樣化(音頻、視頻等)、學習終端的多樣化(手機、電腦、Pad 等)及學習內容的多元化。《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配備了編者精心制作的系列微課,既可以作為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工具使用,也可以作為教師課堂講解素材使用,實現(xiàn)了線上教學與線下自學的互動結合。學生可以通過掃描書中的二維碼進入“外研社微服務”,在線收聽或者打包下載書中資源,也可以登錄官網,下載配套資源。這些免費的資源提升了圖書的品牌力,拓展了圖書內容服務的范圍。
三、《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的啟示
當前,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為強化高等院校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和通識基礎教育,拓展外語學科人文性和應用性的內涵,有關單位和部門也在積極作為。出版社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橋梁,更是引領出版方向的燈塔。從《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首先,高質量教材要緊跟時代需求,提高政治站位,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于出版始終。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社要聯(lián)合高校、編者、作者,在教材出版中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教材為載體,關注教材內容細節(jié),于細微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做實事、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把統(tǒng)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fā)展”。因此,出版社的教材選題也要跟上時代步伐,提升政治站位,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內涵式發(fā)展,為新時代育新人奠定基礎。
其次,高質量教材要有好的編者,要將育人實踐與理論相統(tǒng)一。好的教材出版創(chuàng)意依靠好的編者。所謂好的編者,一是要有駕馭出版選題的能力,二是要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要將兩者緊密結合,實現(xiàn)育人實踐與理論的統(tǒng)一。為此,出版社要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秀選題以及優(yōu)秀編者,策劃出版高質量的教材,為教育服務,進而實現(xiàn)雙效發(fā)展。
最后,高質量教材要在融合出版中體現(xiàn)公益精神和擔當意識。當今時代,是向融合出版要效益的時代。這里的效益不僅指經濟效益,還包括社會效益。《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的在線微課體現(xiàn)了出版者的公益精神和擔當意識,體現(xiàn)了教育出版以實現(xiàn)社會效益為先的責任擔當。這種責任擔當既提升了圖書的品牌價值,也提升了實體圖書的銷量。
總而言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加強配套的教材體系建設。教材是課程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也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根本保證。教材的編寫與出版需要各高校與出版社合作,共同謀劃,在大學英語教材編寫中融入課程思政的培養(yǎng)理念和內容,體現(xiàn)新時代、新要求,牢牢抓住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自覺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加有關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經濟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加強先進文化教育的弘揚傳承,進而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R]. 2017.
[2]教育部.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R]. 2020.
[3]劉曉陽.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研究[J]. 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8(5):126-128.
[4]王慧芳. 新時代高?!罢n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教材體系建設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8(34):158-159.
[5]汪承平,胡玉明,陸秀東. 高校外語類“課程思政”建設思考[J]. 皖西學院學報,2019(4):12-14+32.
[6]吳鵬,等. 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
[7]楊國斌,龍明忠.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J]. 中國高等教育,2019(2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