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雄
我們生活在這個現(xiàn)代繁雜的都市里,每天在這個嘈雜的環(huán)境里工作和學習,都會讓自己產(chǎn)生一種向往自然和安靜的心理。尤其是當下的國人則更加地向往自然的生活,沒有什么人不向往青山綠水的。但是作為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們并沒有那么多機會去這種貼近自然的地方,即便是有也并沒有那么多時間去為之駐足欣賞,在繁忙的生活中慢慢失去對生活的期望和對美的發(fā)掘。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抒發(fā)感情的一種藝術品,在欣賞山水畫面的時候,人們就像是置身在畫卷中一樣貼近自然,如同站在高點,在俯看整個山水一般,山間的云霧,飛鳥如同在自己腳下一般。這種意境能夠使觀察者將自己的位置放在高處統(tǒng)攬一切,使我們的視野變得開闊,盡情也隨之舒暢,從而解開心結,鼓足勇氣迎難而上,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這也是山水畫的魅力所在。
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往往是將一個宏大的空間表現(xiàn)在一個畫面中,將自己置身于這個畫卷中會使人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也就是因為這樣,人們置身于這個空間的時候會變得更加的堅強,山水畫就是將這個宏大的空間和有限的畫卷進行了一個融合,使其達到一個平衡,這與畫家的構圖和工藝有著很大的關系。本文所講到的這件四方書畫簽筒創(chuàng)便是這種理念的一種體現(xiàn)。
本文所講的這件“四方書畫簽筒創(chuàng)”便是紫砂陶刻與傳統(tǒng)山水畫的結合,在欣賞這件作品的時候、觀看這個山水畫面的時候能夠有所感悟。需要知道的是在古代人們除了運用詩歌辭賦來抒發(fā)情感,山水畫卷也是人們抒發(fā)情感的一種方式,并且這種方式更加的永恒,更加直觀地去感受。當?shù)谝谎劭吹竭@幅山水畫的時候往往會被其畫面里的山峰高大雄偉的氣勢所撼動。這件作品的畫面在構圖的時候做到了主次分明,在畫面嘴中心的地方描繪了一個山峰和一個瀑布。山峰沒入云中,層巒疊嶂,起伏不定。這個構圖不僅僅是平面上的一個居中,把他放在三維空間里他也是居中的。作為上下中心,前后的中心。在前后景深的處理上作者采用了虛實變化的方式來區(qū)分其遠近。將最前面的山石刻繪得非常的細致,而往后面的山水則慢慢虛化,刻淺一些??汤L山石的線條硬朗挺拔,一層層的向后延伸如一層層的山石一般,并且在刻畫的時候不忘將山石的背陽的陰暗面表現(xiàn)出來,陰影的加入更增加了整幅畫面的立體感,山川連綿不絕,林木郁郁蔥蔥。
在進行陶刻作品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山水畫面換了一個載體。原先在宣紙上面繪制的畫面現(xiàn)在是通過刻刀在筆筒上面可繪出來。這樣便有了表現(xiàn)效果的不同。原先的筆鋒變成了刀鋒,輕輕抹上去能感受到凹凸感,也就使原本的平面已經(jīng)慢慢轉換成了三維立體的效果了。在刻繪山峰的時候,為了使其山峰更加挺拔需要再用刀,時下刀要快,干凈利落,這樣才能刻畫出傳統(tǒng)山水畫面的效果。遠處群山霧繞,雖然看的不是很清晰,名峰卻實實在在的存在的。山水畫面除了山那就是水,我們利用留白的手法來表現(xiàn)瀑布的水流,也就是通過對山的刻畫,將山與山之間留白這便成了我們所要表現(xiàn)的水,無形之中完成了對水的刻畫。水流由遠及近慢慢向下流,那也就將這個畫面的前后布局做了鋪墊,遠處的山都是模糊的形狀,而到了近處,樹木郁郁蔥蔥,水流穿過樹林,看整幅畫面,山水相間,樹木郁郁蔥蔥甚是美麗。
總結:這件紫砂“四方書畫簽筒”的筒身陶刻山水畫,畫面雄偉大氣,氣勢逼人。將這幅山水畫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人們通過畫面感受到山川之雄偉,給人以無窮的回味。將畫面的表現(xiàn)與自己的思想相融合,就如同自己置身在畫卷之中一般,這樣的畫面才是更加的使人震撼的。更能達到好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