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洪
通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放射科,江蘇南通 226300
甲狀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內分泌系統(tǒng)惡性腫瘤,在全身實體惡性腫瘤中其占比大概為1%左右[1],在我國小于30 歲的女性中發(fā)生率排名第1[2]。依據2018年國家癌癥中心對外公布的數據可知[3],我國甲狀腺癌總發(fā)病率是12.40/10 萬,在這當中,女性發(fā)病率是18.99/10 萬,呈逐年增長態(tài)勢。相關文獻指出[4],國內外甲狀腺癌患病率正在以年均增長4%的速度不斷提高。近些年來,各項檢查技術水平在逐步提升,甲狀腺癌的術前診斷率也在持續(xù)提升。近年來,隨著薄層CT增強掃描的普及,甲狀腺腫瘤的診斷陽性率有所提高。該研究回顧了 2018 年 3 月—2020 年 3 月在該院行增強CT 掃描后經手術治療的73 例甲狀腺癌和甲狀腺腺瘤、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患者,旨在探討在甲狀腺瘤與甲狀腺癌鑒別診斷中增強CT 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73 例甲狀腺結節(jié)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26 例,女 47 例; 年齡 19~81 歲,平均(46±18.89)歲。所有患者均行普通 CT 和增強 CT 掃描,均經手術及病理證實。其中經病理證實為甲狀腺腺瘤23 例,甲狀腺癌36 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 14 例。該研究經過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73 例患者均采用實施增強掃描與平掃。令患者取仰臥頸部過伸位,由顱底到頸根部進行掃描。如果甲狀腺范疇太大,那么應結合實際合理拓展掃描范疇,這當中也涵蓋了全部甲狀腺組織。選擇歐乃派克進行注射,選擇雙管高壓注射器通過肘靜脈以3 mL/s的速率注射80~100 mL 對比劑,層厚是5 mm,實施1.25 mm 重建,在注射造影劑30 s 之后實施增強早期掃描,延遲180 s 實施延遲期掃描。圖像經后工作站重建,把圖像重建成1 mm、層距0.5 mm 的薄層圖像,同時將CT 值測量出來。
患者CT 掃描影像學評價是讓兩位副高職稱影像診斷醫(yī)師予以描述、作出診斷的,第一批次根據普通平掃結果出具診斷報告,第二批次再根據增強CT結果出具診斷報告,最后對兩批次診斷報告進行匯總,若影像學診斷與影像學特征不相同,則應組織所在影像診斷小組展開探討,作出決定。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 χ2檢驗或 Fisher 確切概率法。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種疾病診斷陽性率增強CT 均顯著高于普通C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73 例甲狀腺結節(jié)患者診斷率比較[n(%)]
73 例患者病歷報告診斷疑似甲狀腺癌患者共44例,經普通CT 診斷考慮甲狀腺癌者24 例,經增強CT診斷考慮甲狀腺癌者30 例。增強CT 在診斷敏感
度、特異度及準確度上均顯著優(yōu)于普通C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方法診斷價值比較(%)
動態(tài)增強掃描顯示,甲狀腺癌組織在平掃期、動脈期及靜脈期的CT 值均低于非甲狀腺癌的CT 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甲狀腺癌與非甲狀腺癌CT 值比較[(±s),Hu]
表3 甲狀腺癌與非甲狀腺癌CT 值比較[(±s),Hu]
分類 平掃期 動脈期 靜脈期甲狀腺癌(n=36)非甲狀腺癌(n=37)t 值P 值51±11.2 94±15.8 11.323 0.002 115±17.6 165±22.3 8.148 0.007 141±24.7 84±19.9 9.356 0.004
病理證實的36 例甲狀腺患者共檢出61 個陽性淋巴結,平掃CT 檢出轉移淋巴結41 個,檢出率為67.21%,增強CT 檢出轉移淋巴結49 個,檢出率為80.33%,增強CT 淋巴轉移檢出率顯著高于普通C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種方法對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檢出情況比較
甲狀腺癌是一種出現于頭頸部的惡性腫瘤,近些年來該病的發(fā)生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且發(fā)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女性發(fā)病率要遠高于男性。甲狀腺程度病理種別較多,甲狀腺癌的病理類型不同,其轉移侵襲能力也會有所不同,在這當中分化良好的患者的存活時間更長。相關調查結果表明[5],乳頭狀腺癌患者預后10 年生存率基本上可超過90%。相比之下,未分化癌患者的預后大部分比較差,患者一般會在發(fā)病后的6~12 個月內死亡[6]。若能早期診斷并治療疾病,能大大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由此可見,臨床上能否采取有效的臨床手段對患者實施早期診斷具有重大意義。
現階段,在甲狀腺癌的術前定性診斷時往往會選擇采取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的方式,借助有創(chuàng)性的穿刺得到病變處的組織,從而實現病理學的確切診斷。盡管其準確率比較高,然而獲取到的組織依舊會由于穿刺技術、腫瘤規(guī)格等諸多因素而受到影響,且或許會導致腫瘤發(fā)生轉移[7]。超聲檢查有無創(chuàng)性、重復性高、價格低、簡便性強等諸多優(yōu)勢,借助對結節(jié)中的鈣化狀況、血流信號、病灶的邊界狀況與形態(tài)規(guī)律的觀察作出關于疾病的判定。然而誤診率比較高,其中以對微小病灶的誤診率最為突出。Lida 等[8]于1983 年對不同甲狀腺疾病與正常甲狀腺組織的CT 值展開了全面的研究,自此之后,CT 掃描在檢查甲狀腺疾病上取得了廣泛的運用。然而,常規(guī)的CT 掃描圖像上甲狀腺癌大部分表現呈低密度結界,且從邊界上看其和正常甲狀腺組織很難分辨開來,特別是一些囊性病變的甲狀腺腺瘤等也往往表現呈不均勻的低密度灶,鑒別難度系數更高[9],要想作出定性診斷,必須結合病灶內鈣化、頸部淋巴結轉移、頸部神經受累等間接征象,難以按照病灶的直接征象實施定性診斷。通過實施動態(tài)增強CT 掃描,可清楚地展現病變部位的組織功能與血流狀態(tài),在進行強化掃描時因使用了自帶碘離子的造影劑,所以功能活躍、血供豐富的正常甲狀腺組織往往會得到顯著強化,而甲狀腺癌組織大部分出自間質組織與上皮組織,比方說乳頭樣癌等,因此攝碘功能弱,CT 影像學上強化大部分不顯著,再加上腫瘤不同部位的功能狀態(tài)存在差異,多體現在不均勻的強化上,和正常甲狀腺組織之間的區(qū)別比較明顯,可清晰地顯示出腫瘤的邊界,顯示出比普通CT 更高的診斷準確率。該研究中增強CT 組不但對甲狀腺癌的診斷檢出率更高,且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優(yōu)于普通CT(P<0.05),與孫海霞[10]的結論相一致,其研究中增強CT 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優(yōu)于普通 CT(P<0.05)。另外,由于甲狀腺的功能特點,靜脈期和動脈期富碘血流的不同,通過比較研究其CT 值后發(fā)現,甲狀腺癌組織的CT 值在動脈期、平掃期與靜脈期都比正常甲狀腺組織低。同時,強化CT 掃描在檢查轉移灶方面的效果比較顯著,平掃轉移淋巴結大部分表現呈低密度影,但是在強化掃描中的表現是順著血管排列的、較為顯著的略強化病灶,呈具有代表性的影像學特點。該研究結果也表明:增強CT 顯示的甲狀腺癌組織在平掃期、 動脈期及靜脈期CT 值均低于非甲狀腺癌的 CT 值(P<0.05),與聶江華[11]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其研究中增強CT 下甲狀腺癌在平掃期、 動脈期及靜脈期均低于非甲狀腺癌(P<0.05);同時,增強 CT 對淋巴結轉出率也高于普通CT(P<0.05)與徐偉等人[12]結果相近(82.46% vs 65.81%,P=0.028)。
綜上所述,與普通CT 掃描檢查相比,增強CT 掃描檢查可獲取到準確的病變鈣化、輪廓、密度及其和附近組織的關系這些信息,甲狀腺癌的診斷陽性率遠超過普通CT,且對淋巴結轉移也能夠早期發(fā)現,建議對疑似甲狀腺癌的患者不要考慮經濟等因素行常規(guī)的增強CT 掃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