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會遇到一些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有時候上課玩手機,有時候不交作業(yè),有時還會發(fā)生打架、罵人現(xiàn)象。我們教師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處分,或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有時干脆來個“冷處理”聽之任之,放任自流。
今天,當我讀了《我的教育理想》的第一章“理想的德育”后,我心里想,我們教師的這些做法是多么“危險”呀。第六條告訴我們:“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心靈的溝通,建立起溫馨的對話、場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能在學校的教育中安營扎寨”,這更使我認識到溝通的緊迫性。
朱永新教授在這一章中寫道:“學生們最不滿意在課堂上和辦公室里用兩種聲音說話的教師。”反思我們的言行,是不是屬于這種“用兩種聲音說話”的老師呢?我們很少與學生用心理距離對話,沒有與學生認真地促膝談心過。他們一旦逃課、曠課,也不去了解他們自身的原因,就讓其叫家長,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呵斥,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到教育的“恐怖”。我們能不能像書中說的那樣:與其給學生規(guī)定諸多“不準如何如何”,還不如讓學生自然地不去“如何如何”。
打開學生的心扉,建設(shè)心靈的橋梁
在我的記憶里,有個學生叫錢捷,性格開朗,上課從不聽課,總是玩手指或者發(fā)呆看窗外。有時問他一些事情或問題,他抬起頭,瞪著大大的眼睛看著你一言不發(fā),任你怎樣小聲耐心地問,或者大聲嚴厲地問,他總是保持沉默,甚至于走開。他經(jīng)常欠交作業(yè),學習成績很差。下課的時候我就觀察,發(fā)現(xiàn)他和同學之間的相處很融洽,談笑風生,和課上與老師的劍拔弩張相比,簡直判若兩人。我就利用自習課或者活動課主動找他談話,剛開始他很防備什么也不說,時間長了,他話就開始多了。當我問他為什么上課不認真聽講時,他告訴我:上課的內(nèi)容他都聽不懂,所以只好以玩打發(fā)時間,還有自習課或者活動課項目太過單一也讓他沒有什么興趣。得到這樣的答案我很意外,這是很多學生的通病,怎么辦呢?首先我找到任課老師,建議他們把內(nèi)容簡單化,同時在活動課或者自習課上增加內(nèi)容,從目前流行的動漫到大家感興趣的球賽,利用電腦放映給他們看。時間一長果然得到顯著的變化,漸漸的,師生間的心理阻隔消失了,實現(xiàn)了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
記得讀過一個臺灣學生的作文《老師,您聽我說》,其中有這樣一些話:“老師,我希望您是一個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架教書的機器;老師,請您不要單看我的成績,更要看我所做的努力;老師,請您經(jīng)常給我一點鼓勵,不要讓您的要求,超過了我的能力?!笨戳诉@位學生的訴說,我想,作為一個班主任,如果能從內(nèi)心去理解學生,關(guān)心學生,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shè)身處地多為學生考慮,那樣學生才會真心真意地去跟你溝通、與你交流,你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進行,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包容
十七八歲的學生特別要面子,你可以批評他,你也可以教育他,但就是不要在同學們面前做這件事,他們把這件事看得非常重,老話說得好:“頭可斷,血可流,面子不能丟。”直白一點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如果能不在教室里處理學生的問題,就盡量不要在教室,更不要在辦公室,因為學生還想在其他老師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他們要面子,我們就給他們面子,他們要形象我們就給他們形象,只要能教育好學生,我們不需要拘于形式和方法,更不需要顧及我們的面子。
呂博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代表,他是個極其聰明又極不用功的學生,上課不聽,課后不做,遲到次數(shù)比較多,聯(lián)系家長電話是空號,聯(lián)系本人手機關(guān)機,而且曾經(jīng)多次被任課老師和學校領(lǐng)導批評頭發(fā)太長。
對他的教育來源于一次對于儀容儀表的整改,那是第三次他向我請假要到校外剪頭發(fā),我同意了,同行的還有其他三位同學。在此之前,已有同學向我反映,他每次去校外剪頭發(fā)是假,玩一趟才是真,頭發(fā)沒有剪而是吹一下風就回來了。(而且更過分的是理發(fā)店9點才開門,他每次去都是7點。)這一次,我還是沒有說什么,簽了請假條。中午回校后,我檢查了他的頭發(fā),沒有變化,我把他帶到一個空教室里,這時我才發(fā)作。首先我表明了對他感到失望,同時也表明了我的態(tài)度,一個人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讓人感到失望,感到不信任,那是很失敗的事。如果再不改,不知道還值不值得大家的信任。只有做事讓人放心的人,才是大家值得交往和信任的人。我對他說:“我沒有在教室也沒有在辦公室里對你說這些話,就是想給你最后一次機會,給你最后一次面子,也是最后一次信任你。”
我把“信任”兩個字講得很重,同時鼓勵他,相信他一定能做到。他真的聽進去了,因為第二天進校我就發(fā)現(xiàn)他把頭發(fā)剪短了。
看到這些變化,我及時在班會課上對他進行了表揚,同時對他近階段的表現(xiàn)進行了點評,原來的遲到大王變成了從不遲到的好學生。通過這件事,讓我感到:一件小事,可以演變成大事,一件大事同樣也能演變成小事。只要我們的老師能夠多一點的寬容,多一點的包容,就能潤物細無聲地化解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同時也能很好地讓學生明白,面子是老師給你的也是你自己爭取的,信任是老師給你的也是你自己贏得的。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明白自己犯了錯,怎樣去改正自己的錯才是最終的目的。
鼓勵也是一種方法
楊春是我2011屆的學生,他最大的問題就是說謊。作業(yè)沒有交,他敢說我就放老師桌子上了,任你怎么找,結(jié)果只有一個——沒有;向我請假,我沒有同意,他敢爬圍墻出去;早上5點從家出發(fā)到學校,原本6點就可以到,結(jié)果他在網(wǎng)吧待了一上午,下午才回學校。對我說的理由更荒謬,說他是從家走到學校的;早操或者升旗儀式他都會在第一時間逃掉或者躲在廁所里。遇到這樣的學生,除了聯(lián)系家長,我想了很多辦法,但在他的面前都一一宣告失敗。
直到有一次班會課上,學校讓我們班推選一名班級手冊記錄員,記錄員要記錄班級一日常規(guī),例如早上遲到人員、早讀課內(nèi)容、課間秩序、課堂紀律、作業(yè)布置、班級衛(wèi)生等等。我一下子想起了他,就對他說:“楊春,你的字寫得不錯,同學之間關(guān)系也處得非常好,關(guān)心同學、尊敬老師。我知道這件事你一定能夠勝任,但就是要犧牲你很多業(yè)余時間了。早上要比其他同學來得早,做的也要比其他同學多,但是班級記錄是關(guān)系全班的大事,你能夠做好嗎?”他遲疑了一下,然后爽快地答應了。之后如我所料,他不僅改掉了他的那些壞毛病,還把記錄工作做得非常好。
小小的一次鼓勵讓他自己做出了改變,可能我在做出決定的時候也沒有意識到,原來鼓勵的能量這么大。鼓勵是一種方法,讓每個人都心向往之,它讓我們漸漸改正了自己的缺點,同時也讓我們忘記過去,努力朝著正確的方向奔跑。
讓他們自己學會成長,插上翅膀飛翔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老師的鼓勵,同學的支持,而對于有些同學而言,一個好的“機會”會讓他們了解自己真正的實力,也會讓他們自己學會長大。
2018年上學期,我們班準備舉行一次校級主題班會,我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班長和紀律委員,并且對他們說:“這是我們班第一次舉行這樣的活動,以前沒有弄過,也沒有經(jīng)驗,更沒有參考模板,我班主任能給你們倆的,只有這次主題設(shè)定和內(nèi)容審核。你們可以去別的班看看,吸取經(jīng)驗,了解一下主題班會的模式,也可以去網(wǎng)上看看?!眱晌煌瑢W一臉茫然,對著我苦笑。
一個星期過去了,他們倆把主題班會的主題確定了,把大綱也制定得差不多了;兩個星期過去了,他們倆把主題涉及到的調(diào)查問卷、活動內(nèi)容也打印好了;第三星期一開始,他們已經(jīng)帶著全班同學開始了排練,節(jié)奏把控得相當快。班長看到我很疑惑,就認真地對我說:“老師,一開始我們也不會啊,就到別的班去看,一個班不行就多看幾個班??炊嗔?,就發(fā)現(xiàn)里面的門道了,主題班會就是要把主題傳遞給大家,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能用視頻,能用語言,也能用小游戲,但是最關(guān)鍵的是,不能用大家都用過的方式,要不然同學們會審美疲勞的。”看著他們自信的樣子,我突然明白過來,也許就是這樣的“機會”才會讓他們?nèi)ネ诰蜃约旱臐撃?,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才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
成長的路上,每個這樣的“機會”都是同學們的一次成長,只有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作為班主任我想讓他們自己去感受。
在做班主任的日子里,我因為學生打架生氣過,因為他們不做作業(yè)批評過,因為他們遲到說謊糾結(jié)過,也因為他們上課睡覺反省過,更因為他們的儀容儀表認真思考過??墒窃谖覂?nèi)心深處,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們,我尋找各種各樣的方法,應對各種各樣的突發(fā)事件。作為班主任的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以自己的主觀判斷而影響了對事件的正確處理。
我始終相信,付出總會有回報,現(xiàn)在的他們也許還不明白,但是總有那么一天,他們能理解作為一個班主任的心。愛是相互的,用愛去澆灌每個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再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去引導,他們自然就會揚起自信的笑容,迎接未來各種各樣的人生挑戰(zhàn)。
(作者單位:溧陽中等專業(yè)學校)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