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圓形陶球體寓意著地球,球體周遭是流動的曲線、炁流、愛心,在蕭勤的藝術作品中,仿佛每個人都能找到在不安的時代巨輪下一處安逸之所。這也正是藝術家想要帶來的觀感——以充滿能量的正向思考度過一切苦厄,迎接新境界的到臨。
進入松美術館的展廳,就是進入了另一個充滿氣場的展覽。展廳中的作品不單單是在架上欣賞,還通過周遭的影像視覺呈現(xiàn)出一個宇宙人蕭勤創(chuàng)造的真實世界,只有步入其中,才能看到這個宇宙的不言而喻的美妙。
蕭勤作為50年代中葉推動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的急先鋒,是在歐洲推動中、西方當代藝術交流的第一人。他的作品源自道家及禪宗的哲學思想,在抽象繪畫領域創(chuàng)造鮮明性格并獲得西方肯定。此外,他還創(chuàng)辦了影響深遠的“龐圖國際藝術運動”,也是唯一一位發(fā)起歐洲現(xiàn)代藝術運動的華人藝術家。
如果要追溯蕭勤的故事,一個無休止的“圓”才是開端。
上世紀六十年代,蕭勤在意大利米蘭發(fā)起“龐圖國際藝術運動”?!褒媹D”是意大利語“點”的音譯,意味著宇宙的開端與基本元素,自此,“圓點”也成為蕭勤這一時期乃至其貫穿終生的代表性符號。
彼時的蕭勤受到歐洲戰(zhàn)后空間主義、奧普藝術、動態(tài)藝術等諸多前衛(wèi)抽象藝術思潮的沖擊,但他卻決心根植于自身的東方文化背景,回歸內(nèi)心自省來探求藝術的本質(zhì),開辟出一條東西文化爭鳴的道路,從而抗衡強大而單一的西方話語。
簡潔明麗的色點及天圓地方的圖形在大面積留白之畫面上流淌,氣韻生動,這次展覽的圖錄封面作品正是蕭勤于1964年在意大利米蘭所創(chuàng)作的一組題為《緣生》的作品。這也是蕭勤依循“禪”的蹤跡,主動而自覺地從東方哲思脈絡中突圍,對中國傳統(tǒng)、東方文明中“緣”的尋根。
蕭勤亦從傳統(tǒng)道家陰陽學說中獲得靈感,在《二元》中,上下兩個“圓”象征著“陰陽”二元,與四道綠色線條的排布可見“兩儀四象”之精髓。在他最為經(jīng)典的幾個系列之中,《靜觀》《勁》《大地》《道之始》等以或圓或方的元素作為畫面主體,暗含中國傳統(tǒng)“天圓地方”理念。
“我是屬于玄學的、宗教底神秘學的、綜合的傾向,我自己的‘二元性可說是從我一出生就開始,從小我就對自己的人生發(fā)生懷疑并時有做探討的需求。”蕭勤如是說。
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蘇聯(lián)宇航員尤里·加加林首次踏進太空,美國“阿波羅”號升空登月,地球上掀起一股宇宙探秘之浪潮。當時年輕的蕭勤亦如孩童般對世界懷揣著鮮活的好奇及希冀,熱切地向往穿越太空秘境、一窺造物秘密的神祇。對西方藝術、哲學、宗教、神秘學、天體物理學的研究與領悟,尤其是對藏傳佛教唐卡藝術的理解,成為了蕭勤回應宇宙本質(zhì)的重要支撐。
1990年經(jīng)歷喪女之痛后,蕭勤從悲歡離合、世事變遷里頓悟,他的宇宙景觀也因此有了新的主題——從宇宙大我,回歸到對人類的終極關懷、對生命真諦的豁達體悟,在千變?nèi)f化的創(chuàng)作形態(tài)里慢慢沉淀,時光流轉(zhuǎn)之下,回歸生命凈土,大道至簡,返璞歸真。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蕭勤手中幻化出的時而混沌初開、時而浩瀚無邊的宇宙聯(lián)想或許正是他對自己人生道途與藝術象限的描摹,也正是他無為卻又無所不為的禪修姿態(tài)的觀照。正如蕭勤所說:“藝術是一件永恒沒有止境的工作與探索研究,它的道路曲折而永遠走不完;正像這個世界、這個宇宙是永遠走不完的一樣?!?p>
松美術館開館以來,每一個展覽都在某種程度上強調(diào)藝術的對話性?!坝钪嫒耸捛凇辈粌H僅是蕭勤對宇宙本質(zhì)的理解與回應,更是古典與現(xiàn)代、東方哲思與西方現(xiàn)代藝術文化的碰撞與對話。
—— 華誼藝術公司副總裁、松美術館負責人王端
在我的理解中,蕭勤把自己想象成外太空的公民,這是他個人對于已經(jīng)被物質(zhì)主義和商業(yè)化滲透且仍在被侵蝕的世界的獨特反抗。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個外星人,給了他超越塵世、超越世俗成功的視角;這讓他能夠在繪畫中想象全新的世界,以此來探索內(nèi)心和宇宙。
—— 聯(lián)合策展人 菲利普·多德
蕭勤向世界發(fā)揚東方美學與宗教哲學,以其偉大精神中提煉出的正面能量影響世人,帶著強大的精神力量榮歸故土。一切正如“ 圓”般回歸初心,又馬不停蹄開始下一個輪回。
—— 聯(lián)合策展人 許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