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霖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實驗中學 361006)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實驗是學習物理知識、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檢驗物理理論的唯一標準.
教師演示:將激光筆打開照到墻壁上,墻壁出現(xiàn)光斑.
接著教師提問:這束激光是通過什么介質(zhì)傳播到墻壁上?
學生:光是通過空氣傳播到墻壁.
教師追問:它的傳播路徑是怎樣的呢?
學生可能會猜測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但是我們并沒有看出光的傳播路徑,那要怎么辦呢?
教師指出:若空氣中有水霧或粉塵,可以將光的傳播路徑顯示出來.為了研究方便,實驗室通常選擇白色硬紙板作為光屏.
教師演示:利用空氣加濕器噴水霧,激光照射到有水霧的空氣中,光的傳播路徑一目了然,如圖1.
學生通過觀察得知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那么光在其他介質(zhì)中如何傳播呢?傳播路徑是否和空氣中一樣呢?
教師演示:光在玻璃磚的傳播路徑(圖2).
教師演示:光在不均勻的液體傳播路徑(圖3)和均勻液體中的傳播路徑(圖4).
學生發(fā)現(xiàn):光必須在均勻的液體中才是沿直線傳播.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總結(jié):光在同種透明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緊接著,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說明了光沿直線傳播,利用光的傳播特點,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師演示手影,播放自制教具小孔成像的視頻,及日食月食形成的動畫演示.并配合光路圖講解.
整個過程,教師配合清晰的實驗現(xiàn)象加以引導,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光在氣體、固體、液體中的傳播特點,進而得出結(jié)論.層層遞進,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分析、總結(jié)能力,不僅讓物理課堂更加有趣,也提高了課堂效率.接著介紹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和應用,并配以光路圖解釋,從生活走向物理,又從物理走向生活,讓學生感受物理和生活息息相關.
教師提問:我們要怎么用符號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呢?
學生根據(jù)觀察應該可以說出畫一條帶箭頭的直線.
教師演示:將激光筆固定在黑板上,沿光的傳播路徑畫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線(圖5).同時指出:光線不是真實存在的線,而是為了便于描述光的傳播路徑而引入的模型,用到了建模法.
教師將激光筆吸在黑板上,巧妙的借助黑板這個光屏,沿著光的傳播路徑用粉筆畫出光線,讓學生清晰明白光線的做法.同時指出“建模法”這種物理學中很重要的研究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起到了啟蒙作用.
教師演示:將光照射到放置于桌面的平面鏡上,在天花板上出現(xiàn)了光斑.
并指出:當光照到物體表面時,被物體表面反射回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同時介紹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并在黑板上多次演示,沿著光的傳播路徑畫出多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讓學生觀察它們的特點.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關于中間的線對稱,從而引入法線.這樣的設計也讓學生明白法線的由來,同時順其自然的進行入射角和反射角的介紹.
教師提問:反射角與入射角之間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用圖6的器材分組實驗,多次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進行實驗,完成表格1,尋找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
實驗前,教師強調(diào)使用激光不能照射到人的眼睛,做好實驗前的安全教育.對于為什么要進行三組實驗,是不是像測物體長度一樣為了求平均?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
表1
實驗結(jié)束后,分享多組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總結(jié)結(jié)論:光在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學生通過實驗也發(fā)現(xiàn),這里多次實驗并不能求平均而是為了避免偶然性尋找普遍規(guī)律.
這個過程中,教師起到引導作用,提出問題,并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實驗步驟以及注意事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通過分組實驗,動手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最終得出結(jié)論.教師給足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生通過動手獲得知識,體驗到了主動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提問: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該如何驗證呢?
學生思考討論得出:需要一個可以折轉(zhuǎn)的光屏.
教師演示:將承接反射光線的光屏向后折轉(zhuǎn)一個角度(圖7).
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承接反射光線的光屏向后折一個角度,光屏上接不到反射光線,光屏再折回來,又可以觀察到反射光線.由此得出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教師提問:如果讓光沿反射光線的方向入射,那么反射光線會如何?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教師演示:讓光從左側(cè)60度角入射,觀察光的傳播路徑(圖8),再讓光從右側(cè)60度角入射,觀察光的傳播路徑(圖9).
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就總結(jié)出:光在反射時,光路可逆.
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及光路可逆,這兩點是學生比較難掌握的,也是做題時的易錯點.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整個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物理課堂更加生動有效,同時也發(fā)散了學生的物理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