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蓉 李中迪
摘要:典型宣傳是我黨在宣傳報道工作的法寶和武器。進入新時代,社會輿論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變化,引領輿論導向、樹立典型榜樣對于新聞宣傳戰(zhàn)線更加重要,典型宣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越來越強。在全媒體時代,典型宣傳更要注重故事性、思想性,如何通過細節(jié)和故事打動讀者,講好新聞故事,是本文探討的主題。
關鍵詞:典型宣傳 新聞故事 犧牲民警馬金濤
一、典型宣傳報道理論
1.來源:典型宣傳報道理論來源于毛澤東新聞思想,是毛澤東同志黨報理論指導實際的重要成果,在多個關鍵時期發(fā)揮著重要導向作用,是我黨在宣傳報道工作的法寶和武器。
進入新時代,社會輿論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變化,引領輿論導向、樹立典型榜樣對于宣傳工作更加重要,典型宣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越來越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對做好典型宣傳作出重要指示,典型宣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越來越強。[1]
2.定義:典型宣傳,是指對實際生活中既具有現(xiàn)實普遍性又具有某種特質的人和事進行突出報道的一種宣傳方式。[2]自開展典型宣傳以來,通過對先進典型、模范代表、優(yōu)秀團體的宣傳引領,著力加強了普通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對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發(fā)揮著獨特的示范、激勵、引導作用。
3.實踐:多年來,我們黨和新聞宣傳單位始終以加強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為目標,集中報刊臺網(wǎng)端優(yōu)勢力量,對各條戰(zhàn)線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人物進行集中宣傳和推廣,特別是自2014年開始由中宣部集中組織宣傳的全國重大先進典型“時代楷模”,成為我們黨對先進典型宣傳的又一重大創(chuàng)新和突破,在人民群眾中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力。
二、典型宣傳報道變遷
典型宣傳報道自我黨從延安時期開展以來,一直是黨在宣傳工作中的重要法寶和武器。一直以來,我黨都尤其重視典型宣傳報道,從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鐵人王進喜、牢記周總理囑托堅持科學實驗的吳吉昌、造林模范潘從正,再到孔繁森、張鳴岐、包起帆、趙雪芳、韓素云、李素麗、吳天祥、袁隆平、邱娥國、鐘南山、楊利偉、許振超等戰(zhàn)斗在各條戰(zhàn)線、不同崗位的先進典型,在人民群眾心中樹立起了不凡的巍峨形象。
隨著新聞媒體發(fā)展的不斷變遷,典型宣傳報道的方式也發(fā)生著深刻變化。從一篇文章到一部紀錄片、到一部微電影、再到一部微動漫,報道方式不斷豐富和多樣化,讓典型宣傳更加適應時代變遷,從各個層面讓老百姓對典型人物認識更加全面,從而在全社會凝聚起更加強大的精神合力。
三、典型人物烈士馬金濤新聞宣傳報道情況
馬金濤,男,1988年10月出生,2013年9月參加公安工作,生前系貴州省貴陽市公安局花溪分局貴筑派出所民警。2018年12月20日,馬金濤同志在執(zhí)行抓捕涉毒人員任務中,不幸英勇犧牲,2020年4月17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根據(jù)《烈士褒揚條例》等相關規(guī)定,同意評定馬金濤同志為烈士。
馬金濤英勇犧牲的消息迅速在貴陽市、貴州省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多家新聞媒體對其犧牲經(jīng)過進行還原的同時,著重報道貴陽市民自發(fā)參與吊唁、送別馬金濤的感人場面。
2019年4月,在公安部組織下,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如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青年報、法制日報等以及貴州省內主要新聞媒體貴州日報、多彩貴州網(wǎng)再次對馬金濤同志展開典型宣傳報道,集中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
4月6日當天,《人民日報》4版推出《“扎根基層就要干出樣子”——追記貴陽市公安局貴筑派出所民警馬金濤》,新華社推出《“為什么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警察”——追記貴陽市貴筑派出所民警馬金濤》,環(huán)球網(wǎng)推出《“時代先鋒”馬金濤:忠誠鑄警魂 熱血護平安》;4月8日,中國青年報推出《清明節(jié)祭公安英烈:離開馬金濤的100天》;而此前,法制日報推出《他將燦爛的人生定格在抓捕現(xiàn)場——追記貴州省貴陽市公安局因公犧牲民警馬金濤》;4月4日-5日,貴州日報先后推出《“新時代好民警”馬金濤的故事(上)追夢—用不知疲倦的雙腳和融入血脈的信念》、《“新時代好民警”馬金濤的故事(下)鑄魂——為了胸前的黨徽和頭上的警徽》上下篇。
四、主流媒體關于馬金濤宣傳報道中的共性和差異
1、共性:在主流媒體關于馬金濤典型宣傳報道中,有很多新聞報道方向是共通的。
從報道結構上: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稿件都從馬金濤的學生時代、警察生涯、市民追思三個方面著手,勾勒了馬金濤短暫而英勇的一生,從馬金濤的成長經(jīng)歷回溯他為什么在關鍵時刻敢于向前、不怕犧牲。
從報道內容上:無論是人民日報、新華社還是中國青年報、貴州日報,都著重于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馬金濤抓捕前和抓捕現(xiàn)場犧牲場景,二是馬金濤和家庭尤其是妻子與女兒之間令人動容的親情,三是馬金濤作為民警服務當?shù)厝罕姷氖论E,四是貴陽市民對馬金濤英勇犧牲的追思和懷念。
在報道細節(jié)上:多家媒體在對馬金濤的宣傳報道中都提到了有關馬金濤的多個關鍵詞和細節(jié),一是馬金濤的年齡,作為一名年僅30歲的青年民警,他參加工作才短短5年,而立之年卻倒在抓捕現(xiàn)場,讓人惋惜和感嘆;二是“十萬個為什么”作為一個高頻詞出現(xiàn)在眾多新聞報道里,通過同事對他這一稱呼的解釋,讓馬金濤在工作中積極主動、努力學習的勁頭被讀者感知;三是不會說貴陽話的河南娃,馬金濤是河南人,在貴州上完大學后留在貴州工作,也娶了一位貴州女孩,在他工作之初,因為不會說貴陽話,導致在轄區(qū)的工作難以開展,后來經(jīng)過不斷的學習,他克服了語言上的障礙,練就了一口“河南味的貴陽話”,從這個細節(jié)展現(xiàn)的是馬金濤積極主動投身工作的熱情和努力;四是最貴的花圈,通過對前來吊唁市民采訪的現(xiàn)場,用最貴的花圈上寫著“人民英雄人民愛”的細節(jié),展現(xiàn)轄區(qū)居民對馬金濤的尊敬和感佩。
2、差異:在多家媒體的新聞報道中,除了共性材料的選取外,同時也存在一些差異性。一是側重點不同,不同媒體對該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材料選取有不同的側重,比如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側重于作為一名基層民警的馬金濤從求學到成長再到犧牲的全過程,通過幾個側面反映他的工作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而法制日報和中國青年報選取了大量馬金濤妻子劉麗回憶雙方相處過程的細節(jié)材料,從一個普通家庭的角度勾勒馬金濤工作之外的丈夫和父親形象,以情動人;而貴州日報作為貴州省級黨報,推出上下篇報道,從馬金濤警察夢的探尋和犧牲精神的養(yǎng)成兩個主題為引領,把馬金濤短暫的一生融入進去,其中使用了部分獨家采訪的內容,如馬金濤大學時的老師同學的采訪,對他日記、微信、黨支部發(fā)言材料梳理等。
五、典型宣傳講好新聞故事的寫作三原則
1、忠于人物本身,不故意拔高人物形象
縱觀對馬金濤的宣傳報道,在對馬金濤的宣傳中多使用“門外漢成了大伙稱贊的‘小馬警官”、“老百姓說找他辦事準靠譜”、“為什么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警察”、追記貴陽市公安局貴筑派出所民警馬金濤這樣的表述。
馬金濤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在自己的轄區(qū)盡心盡力為轄區(qū)群眾做好服務。在危險的抓捕行動中主動請纓、毫不退縮。他既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又代表著因公犧牲、負重前行的所有公安英烈。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好故事必須有氣度、高度和溫度,把握當下,立足現(xiàn)實,從平民的角度,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將故事呈現(xiàn)在受眾面前。[3]正如對馬金濤的宣傳報道,就是要報道好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他為老百姓做的小事和實事,報道好他平凡的成長經(jīng)歷中,對于雷鋒精神、犧牲精神的內在追求。
2、貼近群眾生活,不使用過于華麗的辭藻
在對馬金濤的典型宣傳中,眾多新聞媒體在報道中都使用了“小馬哥”、“小馬”、“門外漢”這樣的詞語,類似的表達首先符合馬金濤的年齡定位,作為一個剛剛30歲的年輕民警,他還處于學習提升的過程中,對他的定位和宣傳應該符合其成長經(jīng)歷,其次這樣的表達更符合馬金濤作為一名社區(qū)民警的身份定位,在社區(qū)里的大爺大媽眼中,馬金濤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都可以找他。
典型宣傳既要忠實于生活的復雜,但又不是簡單地截取,還要有情感,要有價值觀的喚醒作為支撐。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典型宣傳的生命。[4]因此在典型宣傳中,應盡量使用平實的語言,貼近人民群眾的真實生活,讓讀者感受到典型人物就在自己身邊,就是自己平時生活中接觸到的普通人,從而體會到典型人物身上難能可貴的品質和精神追求。
3、多用直接引語,讓讀者自己勾勒形象
“為你點亮生命的燭光,你在遙遠的他鄉(xiāng),點亮愛的光;為你照亮前路的漫長荒涼,你的脈搏、心跳在花溪的土地上流淌……”噩耗傳出,一對教師夫婦,譜寫出這首《為你點亮》。
“小馬,實在對不住了,這里最貴的花圈就是這個,叔叔本來想給你送個更好的?!?/p>
“以前只知道他很忙,但不知道到底在忙什么,現(xiàn)在終于明白,他卻走了……”
“你未走完的路,我們會一直走下去!”
在《人民日報》推出的《“扎根基層就要干出樣子”》一文的最后一個部分,分別用一對教師夫婦、一對老年夫婦、妻子劉麗、徒弟唐立平的4句直接引語,表達他們對馬金濤的懷念,也借用他們的話,告知讀者,馬金濤在普通市民和親人戰(zhàn)友的心目中,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民警察、丈夫、老師。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著多重身份,除了工作身份,還有家庭身份、朋友身份乃至師徒身份,每一個身份與之對應的人,都是工作生活中最親近和熟悉的人,運用直接引語,不僅可以讓宣傳報道更具真實性,更具可讀性,更可以讓讀者根據(jù)每一個人的感言,勾勒典型人物的形象,從而打動讀者的內心。
六、典型宣傳要運用新媒體語言講好新聞故事
1、變文字為畫面,從平面到立體
當前,我國的手機網(wǎng)民已達9億規(guī)模之巨,身處信息時代,媒體行業(yè)發(fā)展日新月異,早已進入“四全媒體”時代。在媒體融合進程日趨加快的當下,要做好典型宣傳,講好新聞故事,更要用好用活新媒體語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變文字為畫面,讓宣傳報道實現(xiàn)從平面到立體的轉變。
變文字為畫面,其實就是轉變媒體表達方式,從傳統(tǒng)媒體的文字表達轉變?yōu)槎桃曨l表達。當前,眾多短視頻新媒體平臺深受群眾喜愛,主力軍要進入主戰(zhàn)場,就必須掌握短視頻制作和表達的技能,讓典型宣傳的觸角延伸到老百姓喜愛的新媒體平臺上去。通過短視頻表達,也能讓典型人物更加立體和豐滿,讓群眾能夠更加直觀地接受典型人物的形象。
2、變單一為多元,從一面到多面
典型人物宣傳,在以前往往是高大上的大而全形象,只注重對該人物某一面的集中表達,從而讓人物形象過于單一。當前,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多樣化表達,可以對典型人物進行多元化宣傳,對典型人物的每一面選擇相應適合的新媒體表達方式。比如對黃大發(fā)修渠的過程,可以用視頻和動畫,著重展現(xiàn)地形的崎嶇和修渠的艱難程度,而在對黃大發(fā)30年如一日,借錢湊糧只為修好渠時,則可以用細膩的文字和筆觸,把他對修渠的執(zhí)著和對群眾冷暖的關心藏于字里行間。
英雄不只一面,典型也有多面,通過多元化的表達,讓讀者看到典型人物的多個形象,能夠更好地引起讀者的共鳴,讓英雄的精神更好地抵達群眾的心里。
3、變長繁為簡短,從高大到平民
一直以來,典型人物的宣傳往往借助雄文和長篇紀錄片等形式,事無巨細地表達典型的工作和生活,借此展現(xiàn)典型人物的先進性。然而,進入媒體融合新時代,人民群眾的閱讀習慣發(fā)生了巨大轉變,圖片新聞、一句話新聞、短視頻新聞成為老百姓接受度最高的新聞形式,以往需要2000字贅述的先進事跡,可能只需要一張具有沖擊力的海報和一句凝練的話語,就足以讓讀者記住,一部長篇紀錄片的傳播力、影響力,可能只需要一個15秒的短視頻就可以實現(xiàn)。
變冗長繁復為簡單短小,不是要去掉典型人物的先進性,而是要刪繁就簡,提煉出最精彩的話語和鏡頭,為典型宣傳服務。
七、結語
新聞價值如何最大化的表達出來?“講好新聞故事”無疑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在典型宣傳的報道中,更是如此。只有抓住人物最核心的閃光點,用最適宜的新聞表達講好人物的新聞故事,才能吸引讀者、抓住讀者,讓典型人物的思想和光芒如細雨般滋潤讀者的心田,讓典型宣傳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fā)揮其應有作用。
注 釋
[1]查正亮.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先進典型報道[J].西部廣播電視,2018,436(20):45+47.
[2]劉漢俊.堅持“三貼近”原則加強和改進典型宣傳[J].新聞戰(zhàn)線,2004(06):12-14.
[3]萬雪松.融媒體時代如何講好新聞故事[J].科技傳播,2020,v.12;No.259(10):113-114.
[4]武俊堂,顧道遠.真實是講好新聞故事的基石[J].傳媒論壇,2019.
(作者單位: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