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牛年吉祥!大家好,我是今年的送福使者,這個春節(jié)我和你們一起過。今天我們就聊聊,古代春節(jié)那些有趣的事兒!
是誰寫下第一副春聯(lián)?
每逢過年,人們便會在大門兩旁貼上春聯(lián),在家里掛幾幅年畫。
其實,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在過年的時候往家門上貼畫的習俗。左面貼神荼(shū)像,右面貼郁壘(lǜ)像,也有的人在家門上掛兩塊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郁壘”。神荼、郁壘是兩位神仙,人們把他們的像貼在門上,希望能除禍消災。
古人過年吃什么?
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方的年夜飯會有自己的特色。西晉時期,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是“五辛盤”,由蔥、姜、蒜、蘿卜、韭菜五種味道辛辣的蔬菜組成。西晉人認為,氣味辛辣的蔬菜利于散發(fā)五臟之氣,有益身體健康。唐代人在春節(jié)歡聚的時候,會吃“膠牙餳(táng)”,就是現(xiàn)在的麥芽糖。
在北方的很多地區(qū),人們習慣過年吃餃子,有“更歲交子,新舊交替”的含義。餃子長得有點像銀元寶,吃餃子也是希望未來能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南方人則習慣吃年糕,寓意“年年高”。而在廣東一帶,年夜飯常常會有肉丸、魚丸、蝦丸,意為“連中三元”,學習成績越來越好。
廟會是如何形成的?
過年的時候,除了去親戚家做客,我最喜歡的就是逛廟會了!
廟會是從古代的“社祭”演變而來,“社”指的是土地之神。人們在祭祀土地神的時候,會舉辦隆重的儀式,載歌載舞,周圍的百姓紛紛趕來觀看。人多的地方,商販自然也多了起來,久而久之,廟會的祭神色彩淡化了,商業(yè)氣息反而越來越濃。
春節(jié)廟會上,小孩子們圍在賣風車、泥人、糖人等玩具的攤子前,年輕人則挑選自己喜愛的絨花、絹花頭飾。還有很多民間藝人在賣力地表演雜技、武術、相聲、評書等,觀眾摩肩接踵,不時鼓掌叫好,氣氛熱鬧又歡樂。
瞧這三位藝人,正在表演精彩的雜技呢!左邊的女藝人倒立在十二張疊在一起的桌案上;中間的女藝人手持長巾,踏著兩面小鼓翩翩起舞,而她腳下兩面鼓的周圍還倒扣著七個盤子;最右邊的那位正在拋接三枚小球……
新年第一天,皇帝要做什么?
過年期間,皇宮里也特別熱鬧,有很多慶?;顒印C磕甑拇竽瓿跻?,皇宮里都要舉行一個特殊的儀式——明窗開筆。
儀式中,皇帝親自點燃“玉燭長調”燭臺,在“金甌永固”杯中注滿屠蘇酒,用“萬年枝”玉筆,先以紅墨、再以黑墨寫幾句吉祥話,祈求新的一年政通人和、萬事如意。之后還要看一看今年的日歷,表示新的一年已經(jīng)開始,應該做好一年的規(guī)劃。在開筆儀式結束之后,燭臺、金甌永固杯和玉筆會被小心地收藏起來,以備來年使用。
現(xiàn)在,人們不必等到年夜飯,每天都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飯菜,也不必等到廟會,商場里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商品出售。但人們對春節(jié)依然保留了一份期盼——作為農(nóng)歷新年的開始,春節(jié)不僅僅是吃喝玩樂的節(jié)日,它代表的,是闔家團圓,是辭舊迎新,是對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