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海濤
大慶康復醫(yī)院,黑龍江 大慶 163453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臨床多發(fā)疾病,患者多因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或者突然間受力不均導致疾病發(fā)作[1]。疾病的深層病因分析,與患者腰椎鍵盤長期勞損及骨質進行性退變有關。疾病可引發(fā)患者下肢放射痛、馬尾神經痛以及腰痛等不同程度的疼痛,還會限制其活動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2]。臨床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其中,牽引治療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常用方法,本研究在此基礎上,結合推拿進行綜合治療,觀察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100例病例均篩選自本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入組時間為2019年3月-2020年2月。以隨機抽簽法分組,各50例。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5-62歲,平均(43.0±4.2)歲。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3-60歲,平均(43.3±3.8)歲。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證實。排除標準:存在其他骨病患者;腰椎、脊柱不穩(wěn)定者或者伴隨其他骨質疏松疾病者;對治療方法不耐受者;不能長期堅持治療者。分組資料,存在同質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以牽引治療。使用多功能腰椎牽引儀實施牽引,引導患者仰臥于牽引床上,下肢伸直,定位病灶,將患者胸部及臀部固定,啟動儀器。治療時,根據患者體重指標確定牽引力,治療時間在30min之內,并在治療后指導患者靜臥30min,進行腰部運動指導,做好拉伸工作。每天一次。
1.2.2 觀察組 觀察組結合推拿治療。方法為,指導患者保持俯臥位,并采用按、壓、揉、推等推拿手法,對患者脊柱兩側以及下肢外側進行推拿。推拿的重點部位集中在腰部穴位,包括阿是穴、俞穴、膀胱經,腰大肌部位的環(huán)跳穴、委中穴以及承扶穴、承山穴等。每次推拿時以患者感覺到酸痛為宜。推拿完畢后2.2 比較兩組患兒的生活質量 觀察組生活質量中身體功能、心理功能和溝通能力以及社會活力情況明顯優(yōu)于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兒的生活質量(n,%)
隨著科學的進步,多年醫(yī)學臨床調查圍產期導致患兒腦損傷相關因素包括:多于母體因素、生產方式以及遺傳等因素有關,表現在產婦高齡是否有孕高癥、難產、感染,患兒是否早產、臍帶繞頸或是羊水少。國外數據表明,新生兒患有先天性腦損傷占9%,出生后占14%,若不及時治療,會出現更多并發(fā)癥[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中身體功能、心理功能和溝通能力以及社會活力明顯優(yōu)于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8.18%(54/5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18%(43/55),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于圍產期腦損傷小兒應用康復治療臨床效果顯著,不僅提高治療有效率,同時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應用與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