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偉
“爸爸,幸福是個什么樣子?”6歲的兒子突然蹦出這么一句來。我?guī)缀跏遣患偎妓鞯鼗卮?,幸福啊,就是你歪著小腦瓜兒,笑著叫爸爸的樣子!兒子若有所思,而我也陷入了沉思:是啊,幸福該是個什么樣子?
偶然間看到文友小靜寫的一篇關于雪的隨筆,其中用質樸、平實的語言,描述了她心中關于幸福的樣子:冰天雪地里,同小伙伴們在外面玩游戲,新衣服被弄臟弄濕。父親找過來,雖口中訓斥,卻仍將她凍得通紅的小手握在自己的大手里呵氣取暖。而她則嘻笑著鉆進父親那溫暖的懷抱里,頑皮地撓他癢癢,父女倆一路鬧著笑著。而在廚房里幫她烘棉鞋的母親也聞聲出來,笑罵他倆真是沒大沒小,一對癡子!光陰荏苒,轉眼間,小女孩長大了,事業(yè)有成了。正當她想著回報父母恩情的時候,那個疼她愛她護著她,像大樹一樣替她遮風擋雨的老父親,卻永遠地倒下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在生離死別的大苦大悲面前,曾經(jīng)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家人擠在一起的日子,卻成了她心中回不去的從前,人生最美好的歲月。
看完這則小故事,我心頭暖暖的,而鼻子卻又發(fā)酸,突然想起作家畢淑敏說過的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是啊,父母在,家就在,哪怕七老八十,在父母面前,我們永遠都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那個他們放在心尖尖上的娃兒。就像某音上前段時間流行的一則短視頻:視頻的主角往往是人到中年,甚至兩鬢斑白,他(她)會貌似理性地拋出來一個問題:你知道人世間最幸福的事是什么?當你還在思索的時候,他們會馬上回過頭去,暖暖地喊上一聲:爸,或者媽!語氣里充滿著自豪感和確定性。而他們身后的那位老人,總會適時地、慈祥地應上一聲:“哎!”一時間,小小的房間里充斥著暖暖的、濃濃的親情和愛。
而那一刻,看視頻的人往往也會報以會心的微笑,絕不吝予雙擊加關注?;蛟S人心都是相通的,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接受視頻所傳遞的理念:真正的幸福,不是門前有豪車,也不是穿金戴銀,而是當你叫“爸、媽”時,身后有人回應。
其實我也享受這種在家被父母嘮叨,偶爾跟他們撒撒嬌的感覺。盡管我已人到中年,頭發(fā)泛白,盡管有時候我也覺得他們有點煩。那天,我要去參加文學社團的年會,主持人預先關照我說,最好能自由發(fā)揮、暢所欲言。但我這人呢,偏內向、靦腆,很少在公開場合發(fā)言,所以我婉拒了他們的好意,說最多啊就是照稿念念。說實話,就是照稿念,我也怕自己出洋相。于是決定在家中二老面前“試試水”,對著他們先發(fā)個言。我念了一遍,老爸老媽都肯定了我吐字清晰、聲音洪亮的特點,但在機關單位上過班的老爸,也特別指出了我語速過快、念稿不抬頭的缺點,并強調一定要多讀多練,熟能生巧,最好是能脫稿發(fā)言。最后二老給我加油鼓勁,說我一定行。果然,經(jīng)過他們的指點,年會上的我,順利地完成了發(fā)言。神奇的是,竟然一點也沒有磕絆,還有老師夸我講得好。我知道,我只是念得好,這其中還有二老的功勞。
當我和妻子參加完年會,在深沉的夜色中,攜手走在回家的那條石子路上時,我的心情是愉快的。轉過一個彎,忽然看見昏黃的路燈下,一個熟悉的略顯佝僂的身影立在大門前,哦,那是我的老母親!她知道我們快要回來了,特地下來幫我們開好門。老母親一邊走一邊嘮叨:怕你們沒吃飽,飯菜熱在鍋里。大兒子在寫作業(yè),小兒子我們給哄睡了。早點休息,明天還要早起……后面的聽不太清了,但我知道,我是一直被他們惦記著!那一刻,我是真心覺得:做爸媽的兒子真好!也只有在這時候,我覺得自己還年輕、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