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學業(yè)、情感、職業(yè)以及社會關系等多方面的現(xiàn)實與精神壓力,加之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對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重視程度不夠,導致部分大學生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心理健康問題是大學生安全事故的重要誘發(fā)因素之一。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并且建構(gòu)安全心理狀態(tài),從而有利于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
當大學生個體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時,其安全心理建設也無法保障,極易因為心理安全感的缺失而做出一些偏激甚至錯誤的行為,從而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造成校園安全管理隱患。從安全心理的角度強化個體行為管理是必要的,《安全心理與行為管理》一書對安全心理與個體行為管理之間的關系與作用機制進行了探討。人的安全心理與個體內(nèi)在因素有關,包括性格、情緒、精神、生理狀況、價值觀念以及心理狀態(tài)等,例如當一個人處于極度憤怒或者恐懼的情緒中時,其心理是缺乏安全感的,從而行為也會更具攻擊性;人的安全心理還與外在環(huán)境有關,包括疲勞程度、噪聲、色彩、照明以及環(huán)境的壓抑與開闊程度等。基于對個體安全心理的觀察與預測來對該個體行為進行管理,在安全管理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與意義。
該書作者指出,安全心理對個體行為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而心理安全屬于心理健康范疇。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幫助其建立安全心理狀態(tài),從而有利于推動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建設。大學生開始獨立生活,需要獨自面對學習與生活等多個方面的壓力。部分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茫然無措,既不會自己采用合理措施排遣壓力,也不愿意適度向教師家長求助,甚至會在某些因素刺激下選擇極端、錯誤的處理方式,釀成安全事故,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傷害,也給學校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部分大學生在遇到感情挫折、學業(yè)壓力、求職壓力的時候,容易產(chǎn)生沮喪情緒并做出一些錯誤的不安全行為,將自身置于危險之中,也給學校安全管理帶來挑戰(zhàn)。部分大學生極度缺乏安全感,面對各種現(xiàn)實與心理壓力時,容易陷入害怕與惶恐的情緒中,無法保持正常的安全心理狀態(tài),精神高度緊張,極易誘發(fā)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對自身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與求助,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做出極端、錯誤行為,并最終付出沉重的代價。大學生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敲響了高校安全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鐘,若是他們接受過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懂得遇到心理健康問題時該如何處理,或許校園安全悲劇就不會發(fā)生。當代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必須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建立安全心理狀態(tài),從心理層面消除校園安全管理的負面風險因素。
筆者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安全管理要合理融合起來,一方面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例如建立心理健康評估與監(jiān)測機制,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檢測與評估,若是發(fā)現(xiàn)有心理健康問題,則由學校心理健康教師提供專業(yè)疏導,引導學生早日解決心理健康問題,重建積極樂觀的心理態(tài)度;另一方面要提高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例如在安全管理團隊中設置心理健康教育顧問,為安全心理建設工作提供實用建議,并且從學生個性心理、校園環(huán)境等多個層面來促進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改善。通常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透徹到位,則校園安全管理工作也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校園安全管理制度中重視并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個體安全心理建設作用顯著,可以化解諸多校園安全風險因素。
培養(yǎng)大學生既要重視學知識,更要有健康積極的心理。高校為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大學生人才,需通過加強校園安全管理來為大學生成長提供一個優(yōu)質(zhì)的求學環(huán)境,同時更要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畢竟大學生尚處于生命的成長期,他們面對各種心理壓力時可能會做出一些錯誤的選擇,高校應承擔起相關責任,為大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其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