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賁
人類情緒演變史專家莎拉·查尼說,人類曾經(jīng)有過的一些情緒(她列舉了七種),有的已經(jīng)永遠消逝在歷史長河中了。她舉了兩個例子。
一個是acedia(怠惰、慵懶、無精打采)。今天,人們代之以其他一些用來指懶惰或精神萎靡的用詞,如“消沉”或“心灰意冷”。其實,集體性的精神萎靡不振,至今仍然是一種不難觀察到的社會情緒。在一個思想空洞、人人滿足于物質(zhì)享樂、沒有信仰和高尚追求的現(xiàn)代社會里,人們普遍的精神狀態(tài)并不比以前好到哪里去。
另一個是frenzy(狂躁、狂亂、狂熱、癲狂)。這特指一種莫名其妙的怒氣:“帶著frenzy情緒的人非常焦躁不安,激動易怒,有時會暴怒發(fā)作,橫沖直撞,鬧出很大動靜?!毕啾戎拢F(xiàn)代人的怒氣不那么突發(fā),“傾向于把情緒理解為內(nèi)在的、自己可以設法掩飾和隱藏的東西?!?/p>
“消沉”和“暴戾”都可以說是一種社會情緒。人為什么會有社會性情緒呢?進化心理學者們相信,社會性情緒與原始情緒(如基本的喜怒哀樂、害怕、信任、驚喜)一樣,也是人類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演化而來。這種情緒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會有所增強或減弱,但并不能消除。所以想要只通過“教育”就改變那些消極的社會情緒是不可能的。要鼓勵社會中一般人的積極情緒,抑制他們的消極情緒,就需要改善社會環(huán)境,讓社會變得更公正,更正義,建立和維持更健全的法治秩序。
進化論的基本信條是適者生存。如果一種情緒有益于人們的現(xiàn)實生存,它就會因為“有用”而被保存在種群的基因里?!跋痢焙汀氨╈濉钡挠锰幨亲屓藗兡軌蜻m應逆境,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不但指稱它們的詞語可能消失,其本身也可能被更“有用”的積極情緒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