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
哈佛大學著名學者哈里克說:“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習而一事無成,這是因為拖延能殺傷人的積極性?!?/p>
你是一個做事愛拖延的人嗎?假如你像大多數人一樣,那么給出的答案肯定為“是”。拖延令人討厭,卻又無比強大。當你遇到糟糕的狀況時,你總是說“我應該做它,但現(xiàn)在已經太晚了”,那么,你的拖延癥的形成則不能歸咎于外在力量的影響,它完全是由你自己的因素造成的。
拖延是一個導致你一事無成的惡魔,很少有人能坦率地承認自己是不拖延的。
著名音樂人高曉松說:“每次打開跑步機決心鍛煉減肥,就覺得應該先彈會兒琴,打開琴又覺得光彈琴不寫歌浪費,于是打開電腦,然后上網亂看個把小時;腦子被攪亂了,無法寫作,便上樓吃飯,吃完飯腦袋缺血,必須睡一覺,臨睡前安慰自己,雖然吃完了睡覺就會長肉,但是睡醒了會去跑步機上鍛煉減肥……”
一天有一天要做的事情,昨天有昨天的事,今天有今天的事,明天有明天的事。今天的事情,今天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新的事情在等著你做。
放著今天的事情不做,而要留到以后去做,其實在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就足以把今天的工作做好。所以,把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實際上是很不劃算的。有些事情在當初來做會感到快樂、有趣,如果拖延了幾個星期再去做,便會感到痛苦、艱辛了。寫信就是一例,一收到來信就回復,是最為容易的,但如果一再拖延,那封信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回復了。因此,許多大公司都規(guī)定,一切商業(yè)信函必須于當天回復,不能讓這些信函擱到第二天。
事實上,每個人都能下決心做成事,但只有少數人能夠一以貫之地去執(zhí)行他的決心,而也只有這少數人是最后的成事者。
當一個形象強烈的意念突然出現(xiàn)在一個作家腦海里時,作家就會生出一種不可遏制的沖動,提起筆來,要把那意念描寫在紙上。但如果他那時因為有些不便,沒有執(zhí)筆來寫,一拖再拖,那么到了后來,那意念就會變得模糊,最后,就會完全從他思想里消逝了。
一個美妙神奇的景象突然躍入一個藝術家的腦海,迅速得如同閃電一般,如果在那一剎那間他把幻想記在紙上,必定有意外的收獲。但如果他拖延著,不愿在當時記下來,那么過了許多日子后他再想創(chuàng)作時,那留在他思想里的好作品或許早已消失了。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說:“取道于‘等一會兒之街,人將走入‘永不之室。”這真是至理名言。
靈感往往轉瞬即逝,所以應該及時抓住,要趁熱打鐵,立即行動,絕不拖延,否則就會錯失良機。
更壞的是,拖延有時會造成悲慘的結局。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英軍上校約翰·洛爾只因為接到探報后沒有立即閱讀,拖延了戰(zhàn)機,結果不僅喪失了守衛(wèi)的特倫頓城,自己也失去了生命。當時,洛爾接到探報,華盛頓已經率軍渡過特拉華河。但當探報送到洛爾手上時,他正在與手下的士兵喝酒,當時的戰(zhàn)爭傳統(tǒng)是深冬季節(jié)特別是圣誕節(jié)前后,雙方不會交戰(zhàn),因此洛爾沒有將這份探報放在心上,而是等酒醒后,才去看這份探報。這時,他才知道大事不妙,等他倉促去召集軍隊的時候,已經太晚了。最后,特倫頓城的英軍不是被殺就是被俘,洛爾上校也在混戰(zhàn)中被打死。就是因為對探報的拖延,洛爾上校失去了他的榮譽、自由和生命!
多云摘自《別讓拖延癥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