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磊,陳歡香,張素娟
(遠安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遠安 444200)
呼吸衰竭患者發(fā)病急,可發(fā)生低氧血癥。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早期機械通氣治療能維持其呼吸功能,減少缺氧對其各個器官造成的損害,顯著降低其死亡率[1]。但進行早期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可因為進行插管等操作而出現(xiàn)肺部感染、咽喉疼痛等并發(fā)癥,從而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咪達唑侖具有抗焦慮、鎮(zhèn)靜、催眠、抗驚厥及松弛肌肉的作用。本文主要是探討為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咪達唑侖聯(lián)合早期機械通氣療法進行治療對其腦耗氧量、肺功能指標及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間遠安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0 例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1 例,女14 例;其年齡為63 ~78 歲,平均年齡為(65.45±2.21)歲。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2 例,女13 例;其年齡為61 ~77 歲,平均年齡為(65.21±2.6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抗病毒、抗菌、營養(yǎng)支持、抗抽搐及抗驚厥等常規(guī)治療。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早期機械通氣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或經口氣管插管。將呼吸機的通氣模式設置為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將吸氣時間設置為0.6 ~0.8 s,將呼氣末正壓力設置為0.38 ~1.18 kPa。根據(jù)患者的血氣指標調節(jié)氧氣的濃度和氧流量。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使用咪達唑侖進行治療,方法是:為患者靜脈推注0.1 mg/kg 負荷劑量的咪達唑侖。之后以2 ~10 μg/(kg·h)的速度持續(xù)為患者靜脈泵注咪達唑侖。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4 h。
治療前后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的腦耗氧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流量峰值(PEF)、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血清高敏C 反應蛋白(Hs-CRP)的水平及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的水平[2]。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腦耗氧量、FVC、FEV1及PEF 相比,P >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腦耗氧量低于對照組患者,其FVC 及FEV1均大于對照組患者,其PEF 高于對照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腦耗氧量及肺功能指標的水平(±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腦耗氧量及肺功能指標的水平(±s)
組別 例數(shù) 時期 腦耗氧(%) FVC(L) FEV1(L) PEF(L/S)觀察組 35 治療前 75.13±16.91 1.81±0.42 1.85±0.22 3.31±0.52治療后 54.56±3.21 3.71±1.31 3.11±0.31 5.72±1.11對照組 35 治療前 75.24±16.96 1.82±0.41 1.81±0.22 3.32±0.52治療后 67.89±9.56 2.45±1.11 2.41±0.21 4.54±1.01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TNF-α、Hs-CRP 及IL-6 的水平相比,P >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TNF-α、Hs-CRP 及IL-6 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時期 TNF-α(ng/ml)Hs-CRP(mg/L) IL-6(pg/mL)觀察組 35 治療前 3.76±0.34 13.25±3.21 162.57±16.71治療后 1.52±0.21 7.19±1.01 61.34±2.16對照組 35 治療前 3.78±0.33 13.23±3.21 162.24±16.42治療后 2.44±0.28 9.21±1.56 121.41±2.45
呼吸衰竭是一種危重癥。導致患者發(fā)生呼吸衰竭的原因是其罹患嚴重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肌肉和神經疾病或發(fā)生意外事故等。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早期機械通氣治療可改善其肺泡的通氣量,增加其潮氣量,降低其機體的耗氧量及顱內壓,緩解其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肺不張、呼吸肌疲勞等情況,從而顯著降低其死亡率。咪達唑侖具有起效速度快、半衰期短的特點[3-4]。咪達唑侖具有抗焦慮、鎮(zhèn)靜、催眠、抗驚厥及松弛肌肉的作用[5-6]。為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咪達唑侖進行治療可降低其呼吸阻力,有利于維持其自主呼吸,防止其發(fā)生低血壓性休克。部分呼吸衰竭患者對進行早期機械通氣治療的耐受性較差,易發(fā)生多種呼吸機相關并發(fā)癥。為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咪達唑侖進行治療還能提高其對早期機械通氣治療的耐受性,降低其躁動的發(fā)生率,提高其治療的舒適度,促使其盡早脫機。需要注意的是,為患者注射咪達唑侖的速度不宜過快。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使用咪達唑侖聯(lián)合早期機械通氣療法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能降低其腦耗氧量,改善其肺功能,減輕其體內的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