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茂月,謝慶富,官朋朋,劉林強
(平度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700)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指由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所導致的心臟病。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是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方式之一。此病患者在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發(fā)生支架內再狹窄的風險較高[1]。目前,臨床上對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發(fā)生支架內再狹窄的患者多是進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本文主要是研究用藥物洗脫球囊對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發(fā)生支架內再狹窄的患者進行PCI 的效果。
選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發(fā)生支架內再狹窄的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接受過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術后發(fā)生支架內再狹窄;病歷資料完整;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合并有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對紫杉醇過敏;病歷資料缺失;隨訪脫落。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40)。在40 例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其年齡為42 ~80 歲,平均年齡為(59.73±4.28)歲。在40 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其年齡為40 ~78 歲,平均年齡為(58.35±4.2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
用普通球囊對對照組患者進行PCI,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了解其支架內再狹窄的詳細情況。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采用Seldinger 技術對其股動脈進行穿刺,將微導絲經(jīng)股動脈置入其冠狀動脈的狹窄部位。沿著微導絲將普通球囊(由強生醫(yī)療器材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食藥監(jiān)械字2012 第377363 號)置入其冠狀動脈的狹窄部位,逐漸充盈球囊,對該部位進行擴張。擴張完畢后,退出球囊和微導絲,對穿刺點進行壓迫止血。用藥物洗脫球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PCI,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了解其支架內再狹窄的詳細情況。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采用Seldinger 技術對其股動脈進行穿刺,將微導絲經(jīng)股動脈置入其冠狀動脈的狹窄部位。沿著微導絲將紫杉醇釋放冠脈球囊(由貝朗醫(yī)療國際貿(mào)易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食藥監(jiān)械字2013 第3775397 號)置入其冠狀動脈的狹窄部位。先釋放球囊表面的紫杉醇,釋放的時間為30 s 左右。完成上述操作后,用球囊對冠狀動脈的狹窄部位進行擴張。擴張完畢后,退出球囊和微導絲,對穿刺點進行壓迫止血。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用顯效、有效和無效評估兩組患者的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胸悶、心絞痛、氣短等癥狀消失,其冠狀動脈的狹窄處擴張≥50%。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胸悶、心絞痛、氣短等癥狀明顯減輕,其冠狀動脈的狹窄處擴張25% ~49%。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胸悶、心絞痛、氣短等癥狀未減輕,其冠狀動脈的狹窄處擴張<25%。(總例數(shù)- 無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總有效率。比較治療后6 個月兩組患者病變冠狀動脈的管徑。比較治療后12 個月內兩組患者支架內二次狹窄的發(fā)生率。
用SPSS 21.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治療后6 個月,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病變冠狀動脈的平均管徑分別為(3.34±0.42)mm 與(2.66±0.14)mm,二者相比,P <0.05。在治療后的12 個月內,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支架內二次狹窄的發(fā)生率分別為5%(2/40)與22.5%(9/40),二者相比,P <0.05。
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發(fā)生支架內再狹窄的風險較高。此類患者在發(fā)生支架內再狹窄后可出現(xiàn)心絞痛、胸悶、氣短等癥狀[2-3]。目前,臨床對此類患者主要是進行PCI。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病變冠狀動脈的管徑和支架內二次狹窄的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用藥物洗脫球囊對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發(fā)生支架內再狹窄的患者進行PCI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藥物洗脫球囊的表面涂有紫杉醇,當球囊到達病變部位后會釋放紫杉醇,起到抑制血管內膜增生、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進而可預防支架內二次狹窄的發(fā)生[4-5]。
綜上所述,用藥物洗脫球囊對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發(fā)生支架內再狹窄的患者進行PCI 能有效地緩解其病情,預防其發(fā)生支架內二次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