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雯
( 新疆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番茄是新疆普遍種植的一種農(nóng)作物。加工番茄屬于新疆的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之一,據(jù)世界番茄醬協(xié)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3 年中國加工番茄產(chǎn)量達450 × 104 t,其中 85%以上產(chǎn)自新疆,新疆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番茄生產(chǎn)基地和番茄醬加工基地。趙多勇等學者通過研究新疆昌吉市、和碩縣、焉耆縣三個番茄產(chǎn)地的重金屬污染情況發(fā)現(xiàn),以上三地的土壤重金屬均有超標現(xiàn)象,其中鎘的超標情況最為嚴重。
Cd 是對植物危害較大的重金屬元素之一,有關(guān)植物受Cd 毒害及植物體內(nèi)緩解Cd 毒害的機制已有大量報道。金屬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簡稱MT)為一類廣泛地存在于生物界的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屬結(jié)合蛋白,尤其對Cd,Zn,Cu,Au,Ag 等有較強的親和力。有很多實驗證明MT 在提高植物重金屬抗性、解除對Cu,Zn,Pb,Ag,Hg,Cd 等重金屬毒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數(shù)MT 在C 端和N 端有兩個富含Cys 的結(jié)構(gòu)域,其中的巰基既可以與重金屬螯合形成無毒或低毒的絡(luò)合物。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濃度Cd 對番茄生長的影響,以及Cd 誘導番茄幼苗體內(nèi)金屬硫蛋白的情況,以闡明番茄幼苗體內(nèi)Cd 毒害的初步機理。
供試植物:番茄“新引98-1 號”。植物培養(yǎng)液為霍格蘭溶液。試驗儀器:人工氣候箱,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光譜儀等。
霍格蘭溶液配制: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鐵元素以100:10:5 配制。
取籽粒飽滿、均勻的番茄種子,用1.2% NaClO 溶液消毒20 min,均勻擺在墊有濾紙的培養(yǎng)皿中,加入適量去離子水,放入人工氣候箱中避光發(fā)芽5 天。選取發(fā)芽情況較好,平均長度在3 cm 左右的番茄芽于三角燒瓶,每個三角燒瓶中放同等根數(shù),加入適量營養(yǎng)液,在人工氣候箱中繼續(xù)培養(yǎng)5d,過程中補充消耗的營養(yǎng)液。人工氣候培養(yǎng)箱條件:光照16 h,溫度28 ℃,濕度:75。暗室8h,溫度20 ℃,濕度70%。
試驗濃度的設(shè)定:處理中,配制Cd 濃度分別為0、1、10 mg/L,霍格蘭溶液培養(yǎng)為對照(CK);采樣時間:分別在0,5,10,15,20 d 取樣,進行測定,每組處理均設(shè)3 個重復(fù)。
1.2.1 番茄發(fā)芽率及根長、芽長的測定
在每個墊有濾紙的培養(yǎng)皿中均勻擺放25 粒未發(fā)芽的外形良好的番茄種子,后每個培養(yǎng)皿中分別加入上述步驟中所配的各種處理溶液10 ml 在人工氣候箱中避光7 天。取出后,數(shù)出成功發(fā)芽的番茄種子個數(shù),記下數(shù)據(jù),算出發(fā)芽率。同時測量根長、芽長數(shù)據(jù),比較不同處理下,番茄種子的萌發(fā)情況。
1.2.2 生物量的測定
將取出的水稻幼苗樣品用自來水和去離水分別沖洗三遍,之后將地上部(后均用莖部代替)與根部剪開。用刻度尺量取根長和莖長并進行記錄后,放入培養(yǎng)皿中。
將培養(yǎng)皿放入烘箱,在110 ℃下殺青30 min 后將溫度調(diào)至90 ℃,繼續(xù)烘干24 h。取出水稻幼苗根部和莖部分別稱取兩部分干重并進行記錄;
1.2.3 葉綠素含量的測定
稱取0.1 g 的葉片,置于10 ml 比色管中,加入10 mL丙酮和無水乙醇等量混合成的提取液,加塞置于4℃冰箱中下進行浸提24 h 后,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在663 nm 和645 nm 處的吸光度,記下數(shù)據(jù)并計算。
1.2.4 番茄體內(nèi)Cd 含量的測定
將樣品的地下部分(根)和地上部分(莖葉)分開,各自保存后烘干,稱重。分別測定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Cd 含量。稱取烘干磨碎后的樣品0.01g ~0.08g 置于消化罐內(nèi),加入4 mL 硝酸和2 mL 雙氧水,靜置5 min,加蓋后消化13 min。將消化液置于錐形瓶中趕酸,冷卻后轉(zhuǎn)移至10ml 容量瓶中,加入1%HNO3定容,靜置30 min 同時做空白試驗。消解后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Cd 含量。
1.2.5 番茄體內(nèi)金屬硫蛋白(MT)含量的測定
金屬硫蛋白(MT)含量的測定:將曝毒后的番茄從燒杯中取出,用剪刀將樣品的地下部分(根)和地上部分(莖)分開,用吸水紙小心將整組番茄根、莖周圍的溶液吸盡,用電子天平稱取番茄根、莖鮮樣組織l g,并置于研缽中,加入0.01 mol/L,pH8.6 的Tris-HCI 緩沖液10 mL,研磨后于4℃冰箱過夜抽提。抽提液于4℃,1×104 r/min 離心30min,收集上清液。上清于100℃水浴加熱2-3 min,再于4℃下,1 ×104 r/min 離心20min。收集上清液,加入3倍體積-20℃預(yù)冷的無水乙醇,-20℃過夜沉淀后,4℃下,1.2×104 r/min 離心20 min。取沉淀加入0.01mol/L Tris-HCl 緩沖液5mL,溶解數(shù)小時后,在4℃下1.5 X 104 r/min離心20min,收集上清即為MT 提取液。取提取液1mL 用Ag 飽和法測定MT 含量。
比較番茄的根長和芽長可知,鎘濃度為10mg/L 較鎘濃度為1mg/L 對番茄種子發(fā)芽的抑制作用更為明顯,相較于對照組CK,低濃度Cd 對根長和芽長的抑制率分別為24.09%和17.73%,而高濃度Cd 對根長和芽長的抑制率分別為36.65%和28.02。比較對照組,在同一鎘濃度和硫濃度下的根長芽長可發(fā)現(xiàn)鎘對番茄幼苗各部分生長狀況抑制能力大小不同,鎘對根長的抑制作用明顯大于對芽長的抑制。
表3 番茄幼苗莖干重隨時間的變化
表2 和3 反映了水稻幼苗根干重、莖干重在不同濃度Cd 下隨時間的變化情況。由表中可知,番茄幼苗根干重和莖干重均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相對于對照組,在番茄幼苗暴露在不同濃度Cd 的情況下,均受到不同情況的抑制,并且由表中可知,高濃度Cd 對番茄幼苗根、莖干重的抑制更明顯。
表4 番茄幼苗根長隨時間的變化
表5 番茄幼苗莖長隨時間的變化
表4 和5 反映了水稻幼苗根長、莖長在不同濃度Cd下隨時間的變化情況。
由圖可知,番茄幼苗根、莖長度隨生長時間的增加而逐漸增長,同時隨著Cd 濃度的增加而減少,說明了高濃度Cd 對水稻幼苗的毒性更大。
番茄幼苗莖干重的變化趨勢與根干重變化趨勢較類似,但由于莖干重數(shù)值與對照組相比,差別并不顯著所以推測,Cd 對根部的毒性大于Cd 對莖部的毒性,主要是因為番茄由根部吸收Cd,而向莖部轉(zhuǎn)移量較少,因此Cd 對番茄幼苗莖的毒性低于對根的毒性。由以上4 張表格可以看出,高濃度Cd 較低濃度Cd 對番茄的毒害更加明顯。
鎘對植物的正常生長有很強的脅迫作用。當小麥和大麥受到鎘脅迫后,種子萌發(fā)率以及根系的生長速度都會下降,且隨著鎘處理濃度的增大和時間的延長會加劇毒性效應(yīng)。
圖1 番茄幼苗葉綠素含量隨時間的變化
由圖1 可知,隨著時間增加到第5 天,不管是對照組還是添加了不同濃度的Cd,番茄體內(nèi)葉綠素均有所上升,這是由于在番茄幼苗從種子萌發(fā)開始逐漸由暗室中未進行光合作用,而通過轉(zhuǎn)移到培養(yǎng)模式后,葉綠素逐漸增多的緣故。
但隨著時間的延長,番茄幼苗的葉綠素在對照組并無顯著變化,而在添加不同濃度Cd 后,高濃度Cd 和低濃度Cd 均對番茄幼苗葉綠素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比高濃度,在低濃度鎘情況下,低濃度鎘對番茄幼苗葉綠素的抑制相對高濃度不明顯。
有研究表明鎘可能破壞植物體內(nèi)合成葉綠素所需要的酶而降低葉綠素的含量,或干擾了葉綠體中的電子載體配對。
圖2 番茄幼苗莖中Cd含量隨時間的變化
圖3 番茄幼苗根中Cd含量隨時間的變化
由圖2、圖3 可以看出,對照組由于未添加Cd,因此番茄幼苗根和莖均未發(fā)現(xiàn)Cd 累積。
而在經(jīng)過Cd 暴露后,番茄幼苗莖部和根部鎘累積隨時間均有所增加,并且Cd 在根部的累積量以及累積速率均高于莖部,高濃度鎘在番茄體內(nèi)的含量明顯高于低濃度鎘在番茄體內(nèi)的累積。
圖4 番茄幼苗MT含量隨時間的變化(低濃度鎘)
圖5 番茄幼苗MT含量隨時間的變化(高濃度鎘)
對比圖4 和圖5,對照組中的金屬硫蛋白極低,而并且隨著時間的增加也沒有出現(xiàn)顯著的變化由此推斷只有在Cd 存在時,金屬硫蛋白才可能被誘導。
而高濃度Cd 所誘導的金屬硫蛋白要高于低濃度Cd誘導產(chǎn)生的金屬硫蛋白,這是由于金屬硫蛋白通過與重金屬結(jié)合可以有效的減輕重金屬對機體的毒害,重金屬濃度越高,誘導產(chǎn)生的金屬硫蛋白越多。從而絡(luò)合Cd,達到緩解Cd 毒害的作用。
添加一定濃度的Cd 的對番茄幼苗的生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高濃度Cd 相較于低濃度Cd 對番茄幼苗的危害程度更高。此外,從Cd 在番茄幼苗體內(nèi)的累積情況來看,低濃度Cd 在番茄幼苗體內(nèi)的含量比高濃度Cd 在番茄幼苗體內(nèi)低,高濃度Cd 誘導產(chǎn)生的金屬硫蛋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