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過去一直是母親唯一置頂?shù)呐笥讶ΑD赣H用整整一個甲子的歲月,守護了她終身相依的男神。如今,患老年癡呆癥的父親離去近兩年了,家這個群就再也沒有更新,父親這位永遠的群主深邃的眼神依然透著一股不可撼動的高冷。
在我們的鼓勵下,已是耄耋之年的母親,近來迷上了微信,還發(fā)展了幾個不同層面的朋友圈。
母親的第一個朋友圈是親戚。這是一個因血統(tǒng)或姻親而形成的朋友圈。如今,她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讓我?guī)ビH戚家做客。不管哪家有什么婚喪喜事,都要叮囑我?guī)ルS個禮,哪怕是一位晚輩骨折住院了,也要再三催我?guī)ヌ酵?/p>
老同事是母親第二個有“技術(shù)含量”的朋友圈。她當過30多年的教師,又在機關(guān)工作多年,一直和同事保持良好的關(guān)系。這個朋友圈信息交流頻繁,孫女特地給奶奶買了一部為老年人定制的“卡布奇諾”手機,85歲的老太太竟然學會了訊飛輸入法,用語音轉(zhuǎn)化為文字,引得她那些老同事紛紛點贊。她和老同事們經(jīng)常在朋友圈里討論國家大事,每天都寫讀書筆記,覺得不過癮時,就讓我請大家相聚面聊。每個月,她都會催促我送她去老干部活動中心參加支部活動,有時候見我漫不經(jīng)心,遲到了幾分鐘,她都會教育我半天。她看到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打開“學習強國”聽新聞,竟然也讓我為她下載了學習強國APP。
老太太掛念的學生是她的第三個朋友圈。30多年教書育人,她教過許多屆學生,于是便投身多個年級的班級朋友圈。這些班級的同學聚會,她都積極參加,享受“眾星拱月”的樂趣。
母親的朋友圏永遠是心形的,透著丹紅,透著溫馨,透著那份不變的愛。
(摘自《北京晚報》張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