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明 董曄華
數(shù)九隆冬,寒風凜冽,在江蘇鹽城市引江工程射陽支線鋪管還土現(xiàn)場,有一位滿頭白發(fā)、埋頭揮土的七旬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用真情感動鹽阜大地,視誠信比命重,堅持10年打工掙錢、替子還債的老黨員潘德江。近日,鹽城市文明辦把他樹為“誠信之星”,推動全市農(nóng)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誠實守信 ”為村民公德主題之一扎實開展。
1943年2月出生的潘德江,1963年參軍、入黨,1968年退伍回鄉(xiāng),曾任大隊民兵營長、村委會主任等職,一直走在帶領鄉(xiāng)親們發(fā)展生產(chǎn)、勤勞致富的前列。2009年,他的兒子罹患肝癌。為了給兒子治病,他不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還欠下21.5萬元的外債,兒子最終因病情惡化病逝。面對巨額的外債,潘德江毅然挑起還債重擔。他謝絕鄉(xiāng)鄰及親友的資助,不辭勞苦地掙錢還債。2011年,老伴戴巧云因患腦溢血癱瘓,兒媳離家出走,家中一老一?。▽O子)要人照料,潘德江已不能外出打工。“在家光種那幾畝責任地能有多少經(jīng)濟收入?”潘德江決定重操舊業(yè),在家養(yǎng)雞養(yǎng)豬,雖說比較辛苦,但畢竟有一定收入。后來老伴去世,孩子住校讀書,他又外出打工。
鄰居們知道,潘德江這 10年為了償還給兒子治病欠下的外債,自己日子過得很苦。平時,一個人在家從不買肉買魚,一天三頓都是喝粥,除了孫子回來才舍得改善一下伙食。周圍鄰居實在看不下去,就隔三差五端點燒好的肉或魚給他,他當時雖接收下來,但時隔不久也會通過幫著干活或給些土特產(chǎn)等辦法答謝。
“若不是有鎮(zhèn)、村關心,僅靠我一人還這債壓力還大呢!”這些年來,要強的潘德江從沒因個人困難向組織張過嘴、伸過手,但鎮(zhèn)、村組織也沒有忘記這位可敬的老黨員、老軍人,先后主動幫他孫子辦理了低保和免費入學就讀手續(xù),使孩子讀書生活有了保障。
截至目前,潘德江已還清為兒子治病欠下的所有債務。他堅持不懈打工掙錢替兒子還債,點亮了一盞“誠信”的明燈,不僅感動著無數(shù)知情的人們,也感動了遠在他鄉(xiāng)的兒媳婦。如今,她已經(jīng)回家,一邊在縣城打工,一邊陪伴守候在孩子身旁,讓孩子又感受到母愛和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