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樂 楊微濤 彭景
產后出血病情發(fā)展快,危害大,如不及時處理,可能導致產婦的再生育能力喪失,甚至誘發(fā)多個器官功能衰竭、DIC 等各種嚴重并發(fā)癥,甚至導致產婦死亡[1]。近十幾年來,我國剖宮產率不斷上升,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合并高齡、疤痕子宮、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易導致宮縮乏力發(fā)生產后出血的產婦明顯增多[2]。隨著醫(yī)療水平的進步,各種外科手術止血方式應用到臨床后,越來越多產后出血的產婦可以避免切除子宮,避免術中術后發(fā)生各種嚴重的并發(fā)癥。然而,各種手術止血操作是否會影響產婦術后子宮的復舊、月經的恢復,是否會增加產后抑郁的發(fā)生風險以及影響術后母乳喂養(yǎng)及再生育能力,值得更進一步的探討[3,4]。子宮捆綁術(B-Lynch 術)操作相對簡便,手術時間短,用于剖宮產術中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目前已在臨床廣泛應用。本研究將對比 B-Lynch術與宮腔填紗止血術的術中和術后各項相關指標,從而探究 B-Lynch 術對剖宮產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術后恢復、產后抑郁、母乳喂養(yǎng)、再次妊娠等方面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剖宮產術中因宮縮乏力產后出血的1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具備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特點,給予持續(xù)子宮按摩、強效促宮縮藥物處理后,子宮收縮依然無好轉;②無母乳喂養(yǎng)相關禁忌,無嚴重的心、腦、肺、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無凝血功能異常,無免疫系統(tǒng)相關疾病等;③告知產婦及委托人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④各項臨床資料完整。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100例產婦隨機分為B-Lynch 術組和宮腔填紗組,各50例。B-Lynch 術組年齡21~42歲,平均(30.65±3.07)歲;孕周35~41周,平均(38.15±4.67)周。宮腔填紗組年齡20~43歲,平均(31.26±4.38)歲;孕周38~41周,平均(37.82±3.18)周。兩組產婦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B-Lynch 術組:予以 B-Lynch 術止血;宮腔填紗組:予以宮腔填紗止血,手術結束后,根據情況必要時可予以陰道內填塞紗條加壓止血。術后定期隨訪所有產婦出院后情況(末次隨訪時間 2020年 11月)。
1.3 觀察指標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24h 的出血量、術后惡露持續(xù)時間、產褥感染率、晚期產后出血率、產后抑郁率、月經復潮時間、經量減少、經期縮短、月經周期改變、母乳喂養(yǎng)率及再次妊娠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 SPSS 16.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出血量、惡露持續(xù)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術中及術后24h 出血量、晚期產后出血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Lynch術組術后惡露持續(xù)時間短于宮腔填紗組,產褥感染率低于宮腔填紗組,產后抑郁率低于宮腔填紗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月經、母乳喂養(yǎng)、再次妊娠情況比較兩組術后月經復潮時間、月經周期改變率、再次妊娠率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Lynch 術組術后經量改變率(主要表現為經量減少)、經期改變率(主要表現為經期縮短)與母乳喂養(yǎng)率均高于宮腔填紗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出血量、惡露持續(xù)時間、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表1 兩組出血量、惡露持續(xù)時間、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組別例數 術中出血量(ml)術后24 h 出血量(ml)惡露持續(xù)時間(d)產褥感染[n(%)]晚期產后出血[n(%)]產后抑郁[n(%)]B-Lynch 術組 50 1095.48±298.68 1123.32±322.59 28.96±7.49 3(6.0) 0(0) 2(4.0)宮腔填紗組 50 1135.20±235.07 1267.36±274.63 34.72±9.42 13(26.0) 2(4.0) 10(20.0)χ2/t -0.748 -0.731 -3.385 7.446 2.041 6.061 P 0.456 0.466 0.010 0.012 0.495 0.028
表2 兩組術后月經、母乳喂養(yǎng)、再次妊娠情況比較[n(%)]
隨著對剖宮產產后出血風險認識的不斷深入[5],對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手術方法包含子宮壓迫(如宮腔填塞、 B-Lynch 術等)、血管的結扎(子宮動脈、髂內動脈等)、根治性子宮切除術以及近年興起的介入治療[6]等技術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臨床。當剖宮產術中出血多,臨床醫(yī)師不僅需考慮如何盡快有效地止血,同時也需綜合考慮所采用的止血方式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不影響產婦術后的生活質量。宮腔填塞的操作時間長,無菌性要求高,術后發(fā)生晚期產后出血及感染風險相對增高[7]。血管的結扎、栓塞可較好地控制出血,但其可能會減少術后子宮及卵巢的血運[8],介入治療對臨床操作技術與醫(yī)院設備要求較高,且存在一定風險,難以普及。子宮切除術雖可止血,但產婦術后喪失生育能力,而 B-Lynch 術可避免子宮切除,能保留其生育功能。
本研究顯示,B-Lynch 術組術中及術后24h 出血量、晚期產后出血率與宮腔填紗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者的止血療效相當。隨訪兩組產婦術后情況,提示 B-Lynch 術組術后惡露持續(xù)時間短于宮腔填紗組,產褥感染率低于宮腔填紗組,說明在產褥感染方面,B-Lynch 術優(yōu)于宮腔填紗。B-Lynch 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不斷得到證實,國內已有少量研究提示其不影響產婦術后的生育功能[9]。本研究提示B-Lynch 術組術后經量減少及經期縮短的發(fā)生率要高于宮腔填紗組,考慮與B-Lynch 術阻斷了部分子宮血供,從而影響子宮內膜的增長,B-Lynch 術機械性壓迫導致子宮前后壁緊貼,從而使部分產婦術后發(fā)生宮腔粘連[10],但B-Lynch 縫合是否會引起卵巢血運異常,從而影響內分泌而致月經異常,仍有待進一步證實。本研究隨訪兩組術后月經周期改變率、再次妊娠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提示接受B-Lynch 術產婦產后抑郁的發(fā)生率低于宮腔填紗組(P<0.05),母乳喂養(yǎng)率高于宮腔填紗組(P<0.05)。宮腔填紗組產后抑郁的發(fā)生率偏高可能與術后宮紗造成的不適、擔心拔出宮紗后再次出血及拔出宮紗時的疼痛不適存在一定的關系,而產后身體及心理均可導致產婦無法配合盡早開奶及母乳的分泌,從而影響母乳喂養(yǎng)。而不能母乳喂養(yǎng)可能會影響母子親密關系的建立,增加產后抑郁的風險。本研究提示 B-Lynch術在產后抑郁及母乳喂養(yǎng)方面要優(yōu)于宮腔填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