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芙蓉
(南平市建陽區(qū)丘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4200)
涉及瓷器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地說是涉及浮雕油滴建盞及其制備工藝。
建盞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建盞造型美觀、釉面多變?nèi)缬钪嬷棋?,相比于其他瓷器具有?dú)特的美,歷經(jīng)千年依然備受推崇[1]。
近幾十年來,陶瓷領(lǐng)域?qū)<?、藝人曾作過大量的恢復(fù)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但良方難找、精品難得的局面仍未徹底改變,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已近乎失傳。
建盞的主要種類有兔毫盞和油滴盞,目前所報(bào)道的制備油滴盞的方法良品率低,且存在如下局限性:第一、配方的選擇和溫度的控制不明晰,很難產(chǎn)生油滴;第二,一般只能制備出銀油滴,很難制備其它色彩的油滴,并且油滴的立體感弱[2]。
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滿天星油滴建盞的制備工藝,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
浮雕油滴建盞,其包括坯體和釉料;所述坯體按重量份數(shù)比包括以下組分制成:高嶺土8~8.5份、黃土2~2.5份;坯體中高嶺土含量高,有利于建盞成品花色艷、潤,細(xì)膩;
所述釉料按重量份數(shù)比包括以下組分制成:釉石70~73份、草木灰5~5.5份、鐵紅9~10份及水68~72份;
所述高嶺土、黃土均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水吉鎮(zhèn);所述釉石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所述釉石按重量百分比主要含有以下成分:SiO264%~68%,Al2O316%~20%,F(xiàn)e2O38%~10%。
優(yōu)選地,所述的浮雕油滴建盞,其包括坯體和釉料;所述坯體按重量份數(shù)比包括以下組分制成:高嶺土8份、黃土2份;所述釉料按重量份數(shù)比包括以下組分制成:釉石70份、草木灰5份、鐵紅10份及水70份。
優(yōu)選地,所述草木灰的制備工藝為:將晾干的如下重量組分:松木9~10份、稻殼1~1.5份及鳳尾草0.5~1份混合,經(jīng)過高溫煅燒,得到粉末狀灰燼,灰燼研磨至100~120目。
上述浮雕油滴建盞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坯體原料按配方稱重混合,加水,攪拌裝置攪拌9~10h,沉淀一周,過90~100目篩,濾水、陳腐;
(2)將陳腐后的坯體原料拉坯,修坯,素?zé)?/p>
(3)釉料按配方稱重混合,按釉料:研磨球=1∶1~1.2的重量比,投入球磨機(jī)研磨8~8.5h,再過100~110目篩,得到釉漿;
(4)施釉(坯體底部不施釉),晾干;
(5)將施釉晾干后的坯體放入電窯爐內(nèi)焙燒,所述焙燒經(jīng)過如下階段:
第一階段:爐溫經(jīng)30min,從常溫升至300℃;再經(jīng)50min,從300℃升至500℃;再經(jīng)50min,從500℃升至800℃;再經(jīng)50min,從800℃升至1000℃;再經(jīng)1h,從1000℃升至1200℃;再經(jīng)80min,從1200℃升至1300℃;
第二階段:1300℃恒溫1h,1h后保持1300℃,從窯爐孔投放3次松柴,每次間隔5min,每次松柴用量為1立方米的窯爐空間投放1090~1100g;投完松柴后1300℃再保溫40min;此階段油滴花斑開始形成。
第三階段:停爐,爐溫降到1180℃,再投松柴,每降20℃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松柴用量為1立方米的窯爐空間投放1090~1100g;此階段,投放松柴,使油滴的晶體更加立體,形成浮雕油滴的效果,且色彩豐富。
第四階段:自然冷卻出窯。
優(yōu)選地,步驟(4)中,所述施釉的厚度為0.4~0.5mm。
本工藝中所述的松柴,又稱為松木根、松樹根、油柴,富含松脂,高溫可劇烈燃燒。投松柴從窯爐孔投,窯爐孔為封閉狀態(tài),投松柴時打開。
本工藝經(jīng)過科學(xué)配比得到合理的配方,采用創(chuàng)新的燒成方式,最終獲得了高品位的浮雕油滴建盞,該建盞油滴粗大炫彩(以紫金色為基礎(chǔ),并閃耀出五彩光澤),析晶徹底,晶體的三維立體感強(qiáng)[3]。
實(shí)施例1
浮雕油滴建盞,其包括坯體和釉料;所述坯體按重量份數(shù)比包括以下組分制成:高嶺土8份、黃土2份;所述釉料按重量份數(shù)比包括以下組分制成:釉石70份、草木灰5份、鐵紅10份及水70份。
所述草木灰的制備工藝為:將晾干的如下重量組分:松木9份、稻殼1.5份及鳳尾草0.5份混合,經(jīng)過高溫煅燒,得到粉末狀灰燼,灰燼研磨至100目。
上述浮雕油滴建盞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坯體原料按配方稱重混合,加水,攪拌裝置攪拌9h,沉淀一周,過90目篩,濾水、陳腐;
(2)將陳腐后的坯體原料拉坯,修坯,素?zé)?/p>
(3)釉料按配方稱重混合,按釉料:研磨球=1∶1.2的重量比,投入球磨機(jī)研磨8h,再過100目篩,得到釉漿;
(4)施釉(坯體底部不施釉),施釉的厚度為0.4~0.5mm,晾干;
(5)將施釉晾干后的坯體放入電窯爐內(nèi)焙燒。
本文工藝流程明晰,易于實(shí)施,重復(fù)性好,良品率較高。
圖1 建盞作品《浮雕油滴》
建盞造型美觀、釉面多變?nèi)缬钪嬷棋?,相比于其他瓷器具有?dú)特的美,歷經(jīng)千年依然備受推崇。但是近幾十年來,陶瓷領(lǐng)域?qū)<?、藝人曾作過大量的恢復(fù)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但良方難找、精品難得的局面仍未徹底改變,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已近乎失傳。本工藝經(jīng)過科學(xué)配比得到合理的配方,并采用創(chuàng)新的燒成方式,最終獲得了高品位的浮雕油滴建盞,同時該建盞燒制流程明晰,易于實(shí)施,重復(fù)性好,良品率較高,非常值得制作者作為創(chuàng)新性技藝不斷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