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鄭州市心血管病醫(yī)院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河南心血管病醫(yī)院450016
AMI是一種臨床常見病,是指冠狀動脈持續(xù)性、急性缺氧、缺血導致的心肌壞死,大部分AMI 患者普遍存在持久、劇烈的心前區(qū)壓榨性疼痛、胸骨后疼痛,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瀕死感、煩躁不安感、恐懼感等[1-2]。PCI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AMI 的主要手段,可有效緩解心肌缺氧、缺血癥狀,降低病死率。但部分AMI 患者在PCI 術后存在不同程度心功能異常,如果康復訓練不及時,容易引發(fā)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一定威脅[3]?;诖?,本研究選取本院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102 例接受 PCI 手術治療的AMI患者,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5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102例接受PCI手術治療的AMI患者,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以雙盲隨機抽樣法分組(每組51 例)。觀察組:女 21 例、男 30 例;年齡(59.62±6.74)歲(42~76歲);梗死部位:13例前壁、20例前間壁、18例后壁;NYHA 分級:28 例Ⅱ級、23 例Ⅲ級。參照組:女 20 例、男31 例;年齡(59.57±6.71)歲(43~75 歲);梗死部位:15 例前壁、19 例前間壁、17 例后壁;NYHA 分級:30 例Ⅱ級、21 例Ⅲ級。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納入標準:均滿足《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療指南》[4]中對AMI 的診斷標準;年齡≥18 周歲;病歷資料完整、齊全;患者家屬已簽署本項研究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免疫性、凝血功能障礙者;處于哺乳期、妊娠期女性;存在既往PCI 手術史或PCI 失敗者;中途從本研究退出者;合并帕金森、癲癇等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重大臟器功能障礙者;術后昏迷或意識不清醒者。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護士在PCI 術后24 h 內(nèi)加強生命體征監(jiān)測,觀察有無心肌缺血等并發(fā)癥,給予彈力帶包扎、壓迫沙袋6 h,術后12 h 患肢制動,鼓勵其及早進行運動鍛煉,不可用力排便,保持健康飲食。
1.2.2 觀察組 (1)認知護理:護士通過文字、微信、海報、視頻等方式向患者講解“AMI、PCI”相關知識,包括誘發(fā)因素、臨床癥狀、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事件、注意事項等,細致、耐心解答患者問題,提高其對AMI、PCI 的認知度,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2)七步法康復訓練:①第一步:術后第2 d,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被動、主動訓練,例如使用便盆、自助洗臉、自主進食等,同時進行床上坐起訓練,升高床頭常識坐起,每次30 min,每天2 次;②第二步:術后第3 d,指導患者床上坐起,在床邊進行清潔身體、短時間閱讀、梳洗等,每次15 min,每天2次;③第三步:術后第4 d,指導患者緩慢行走,行走距離應小于30 m,例如常識性的如廁、排便;④第四步:術后第5 d,指導患者原地踏步,每次10~15 次,例如常識洗澡、自主排便等;⑤第五步:術后第6 d,鼓勵患者步行訓練,每次150 m,嘗試登3 步臺階的階梯訓練,每天2 次;⑥第六步:術后第7 d,鼓勵患者每天步行150 m,嘗試登5步臺階的階梯訓練,每天2 次;⑦第七步:術后第8 d,給予患者每天步行150 m,嘗試登10 步臺階的階梯訓練,每天2 次。訓練期間應注意:訓練之前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如果心率在100次/min以下、血壓穩(wěn)定、無嚴重心律失常,則可繼續(xù)開展康復訓練,訓練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面色蒼白、眩暈、氣短、心悸、胸悶等癥狀,則立刻停止康復訓練,接受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兩組在護理4周后觀察護理效果。(1)心功能指標:包括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S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2)血漿NF-kB、sICAM-1 水平:抽取所有患者5 ml 空腹靜脈血,以3 500 r/min 離心速率、10 cm 離心半徑,離心處理10 min,分離血漿,以ELISA(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NF-kB(核轉(zhuǎn)錄因子-kB)、sICAM-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3)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統(tǒng)計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發(fā)生率。(4)SF-36(簡明健康狀態(tài)調(diào)查量表)評分:包括總體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活力、生理職能、生理功能,每項總分是100 分,得分與生活質(zhì)量呈正相關性[5]。SF-36量表由家屬代評,以現(xiàn)場填寫為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26.0 軟件檢驗,配對或獨立樣本t檢驗計量資料(心功能指標、血漿NF-kB、sICAM-1水平、SF-36評分),以(±s)表示,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以n(%)表示,P<0.05 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功能指標 護理前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4 周后觀察組LVEDD、LVESD 比 參 照 組低 ,LVEF 比 參 照 組高 ,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功能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功能指標對比(±s)
注:與護理前比較,a1t=8.781,P<0.001;a2t=8.085,P<0.001;a3t=18.721,P<0.001;b1t=3.292,P=0.001;b2t=3.255,P=0.002;b3t=12.477,P<0.001
組別 n觀察組 51參照組 51 t值P值LVEDD(mm)護理前51.62±5.62 51.69±5.59 0.063 0.950護理4周后44.26±2.06a1 48.62±3.62b1 7.476<0.001 LVESD(mm)護理前13.62±2.84 13.65±2.81 0.054 0.957護理4周后10.06±1.35a2 12.16±1.67b2 6.984<0.001 LVEF(%)護理前51.26±2.62 51.33±2.69 0.133 0.894護理4周后63.62±3.92a3 57.26±2.07b3 10.246<0.001
2.2 血漿NF-kB、sICAM-1 水平 護理前兩組血漿NF-kB、sICAM-1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4 周后觀察組血漿NF-kB、sICAM-1 水平均比參照組低,均P<0.05,見表2。
2.3 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觀察組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3.92%)比參照組(17.65%)低,χ2=4.993,P=0.025,見表3。
2.4 SF-36 評分 護理前兩組SF-36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4 周后觀察組SF-36 評分比參照組高(P<0.05),見表4。
PCI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AMI的首選方法,可及時疏通閉塞、狹窄的冠狀動脈管腔,改善心肌血液灌注,保障心肌正常供血、供氧[6]。雖然PCI手術在治療AMI中取得了顯著效果,但對于心肌已經(jīng)壞死無法修復的患者,術后容易出現(xiàn)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7-8]。就不完全統(tǒng)計:將近1/3 的AMI患者,PCI 術中存在慢血流或無復流情況,難以滿足心肌完全再灌注的需求,增加術后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9-10]。故對于AMI患者而言,PCI術后進行有效、科學的康復訓練,對促進機體康復意義重大。
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下護士對運動的重視度較低,運動形式單一,綜合康復效果較差。認知護理以多方法、多途徑的形式提高患者對AMI 以及PCI 的認知度,促使其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疾病,有助于穩(wěn)定情緒。七步法康復訓練是一種漸進式的低強度運動,通過被動活動、主動活動等,逐漸增加運動量以及訓練強度,改善全身血液循環(huán)、新陳代謝,減輕心臟負荷,促進血管功能以及心臟功能恢復。本研究顯示:護理 4 周后觀察組 LVEDD、LVESD、血漿 NF-kB、sICAM-1水平均比參照組低,觀察組LVEF、SF-36評分均比參照組高,觀察組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3.92%)比參照組(17.65%)低,均P<0.05,表明認知護理配合七步法康復訓練應用于AMI患者PCI術后護理中可靠、有效。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漿NF-kB、sICAM-1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漿NF-kB、sICAM-1水平比較(±s)
注:與護理前比較,a1t=33.459,P<0.001;a2t=23.224,P<0.001;b1t=16.204,P<0.001;b2t=14.415,P<0.001
組別 n觀察組 51參照組 51 t值P值NF-kB(U/L)護理前5.26±0.62 5.29±0.59 0.250 0.803護理4周后2.26±0.16a1 3.62±0.44b1 20.745<0.001 sICAM-1(ug/mL)護理前168.26±28.62 169.11±28.69 0.150 0.881護理4周后67.26±12.06a2 100.05±18.64b2 10.548<0.001
表3 兩組患者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n(%)]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觀察組 51參照組 51 t值P值護理前51.26±5.62 51.33±5.59 0.063 0.950護理4周后85.26±6.46 69.26±4.07 14.965<0.001 t值28.357 18.518 P值<0.001<0.001
綜上所述,AMI患者PCI術后認知護理配合七步法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漿NF-kB、sICAM-1 含量,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改善生活質(zhì)量,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