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羅欲承 游琨
興化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225700
血流感染是病原微生物在人體免疫力低下或者暴露性外傷時,侵入血流后繁殖釋放毒素和代謝產物造成高熱、中毒等一系列全身炎癥反應的綜合征,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因此早期明確診斷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PCT 是臨床重要的炎癥指標,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在血流感染早期診斷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血培養(yǎng)雖然是血流感染診斷的金標準,但在血流感染的早期,因為血液內菌量少、受采血時機及采血量等影響,培養(yǎng)大多為陰性,其優(yōu)點是能明確致病菌的種類,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李婷等[1]研究表明血培養(yǎng)陽性的患者其降鈣素原的濃度明顯升高,因此如將二者聯(lián)合應用在血流感染的診斷中將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指導臨床正確使用抗生素,對縮短患者療程,改善患者生命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通過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HIS)收集患者的病史和檢驗資料,收集2018 年1 至12 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同時進行PCT 及血培養(yǎng)檢測的病例454 例,檢測時抽取患者血培養(yǎng)與PCT 檢測時間間隔均<24 h 的病例。對454 病例進行回顧性的分析比較,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儀器與試劑 貝克曼庫爾特AU5800 全自動生化流水線,試劑是配套標準品和質控品。梅里埃BacT/ALERT-3D 全自動血培養(yǎng)儀;血培養(yǎng)瓶是梅里埃進口的成人及兒童需氧及兼性厭氧瓶。
1.3 方法 用真空管采集患者空腹的血液樣本5 ml,分離血清,應用全自動生化流水線免疫比濁法進行血清PCT 的定量檢測。判定標準:PCT<0.5 ng/ml 為陰性,PCT≥0.5 ng/ml為陽性[2-3]。在患者寒顫發(fā)熱時進行采血5~10 ml注入瓶內,放入血培養(yǎng)儀器內孵育,培養(yǎng)周期為5 d,儀器連續(xù)監(jiān)測瓶內細菌生長代謝的情況,如有細菌生長儀器則自動報警,取出陽性瓶轉種平皿,放入35℃溫箱培養(yǎng)18~24 h,取其菌落采用VTEK-Compact 2 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進行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如無菌生長則5 d之后儀器界面顯示陰性,報告無細菌生長。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2.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培養(yǎng)與PCT 的檢測結果 454 例PCT 檢測結果顯示陽性197 例,占總病例的43.4%(197/454),454 例血培養(yǎng)陽性病例46 例,占總病例的10.1%(46/454),血培養(yǎng)陽性病例中PCT檢出的敏感性為76.1%(35/46),見表1。
2.2 血培養(yǎng)陽性和陰性病例中PCT 的檢測結果的比較 46 例血培養(yǎng)陽性病例中35 例PCT 呈陽性,檢出率為76.1%,408 例血培養(yǎng)陰性病例中PCT 檢出率為39.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275,P<0.05)。
表1 血培養(yǎng)和PCT檢測結果對比
2.3 PCT在血培養(yǎng)陽性病例中的不同細菌中的檢測結果 46 例血培養(yǎng)陽性病例中檢出革蘭陰性菌16 例,當中15 例 PCT≥0.5 ng/ml,檢出率為 93.8%。革蘭陽性菌 30 例,當中20 例PCT≥0.5 ng/ml,檢出率為66.7%。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07,P<0.05),見表2。
表2 不同細菌中PCT的檢測結果[n(%)]
PCT 作為細菌感染的炎性指標,早已被臨床認可。當皮膚、黏膜和一些局部感染時并不升高,只有當全身感染時升高明顯,其在臨床全身炎癥感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好[4],同時也是評估重癥患者病情預后的重要指標。但因個體差異,也可能有個別患者出現(xiàn)血流感染,而PCT 的濃度水平未見明顯變化的情況[5]。
在臨床,一般血流感染的患者雖然存在發(fā)熱、血象及CRP 升高等一系列炎癥反應,但這些全身多種炎癥的反應大多沒有特異性反應,故目前臨床仍然把血培養(yǎng)作為一種最可靠的血流感染的診斷方法[6-7]。血培養(yǎng)陽性標本經過分離培養(yǎng)后能夠鑒定致病菌的種類,再聯(lián)合應用藥敏試驗,則可指導臨床抗生素的使用[8-9]。血培養(yǎng)雖然有諸多優(yōu)點但因為培養(yǎng)與鑒定耗時較長且目前雙側雙瓶執(zhí)行力度不夠,僅憑單瓶檢測陽性率較低,如果只用血培養(yǎng)來診斷血流感染將延誤治療。如將血清降鈣素原與其聯(lián)合檢測用于血流感染診斷中則更能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并能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生素。
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454 例PCT 檢測結果顯示陽性197 例,占總病例的43.4%,高于血培養(yǎng)陽性病例所占總比率(10.1%),說明PCT在炎癥的早期起到了預警作用。
46 例血培養(yǎng)陽性病例中PCT 的檢出率為76.1%,高于陰性病例(39.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血培養(yǎng)陽性標本中PCT 的檢出率明顯高于陰性組[10],表明PCT的檢測和血培養(yǎng)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因此當臨床檢測到PCT 陽性時應該同時抽取血培養(yǎng),以便為臨床提供更為準確的檢測結果和合理應用抗生素的有力證據(jù)。
表2結果顯示 G-菌組 PCT≥0.5 ng/ml 的檢出率為93.8%,而G+組的檢出率為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菌中PCT≥10.0 ng/ml 的比率為62.5%,遠高于G+菌的33.3%,通過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G-菌感染者的PCT 檢出值明顯高于G+菌感染者,這與相關研究一致[11-12]。導致二者PCT 水平的差異可能是G-菌和G+細胞壁不同,正常人PCT低于0.05 ng/ml,由甲狀腺C細胞分泌釋放,當其受到一些炎癥因子及細菌毒素刺激時可大量釋放入血液中。G-菌細胞壁主要產生內毒素,當菌體裂解時釋放的大量內毒素可刺激甲狀腺C 細胞、肝臟單核巨噬細胞及腸道和肺等甲狀腺以外的組織釋放大量PCT,是導致血液中PCT 值升高的主要原因[13]。由于G+菌細胞壁組成不同于G-菌,只產生外毒素,所以在炎癥感染時血液中PCT 的檢出值明顯低于G-菌。因此PCT 的檢出水平對于鑒定細菌的種類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血清PCT 的檢測方便快捷,血培養(yǎng)結果特異性高,直接鑒定到菌種類型并同時給出藥敏結果,聯(lián)合檢測不但能提高診斷的陽性率,還可以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生素。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