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建設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徽文化”是徽州(古稱新安郡)人在歷史進程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精神財富的總和,其內(nèi)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其以義統(tǒng)利的義利觀、公私兼顧的公私觀、民富國強的家國觀、遵守契約的誠信觀、賈而好儒的人才觀、沖突融合的和合觀等理念,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范。
傳統(tǒng)地域文化是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在地方習俗和環(huán)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漸積淀的結(jié)果。地域建筑就是地域文化的產(chǎn)物。高速公路設計過程中應采用傳統(tǒng)地域建筑的符號,傳承地域文化,形成具有鮮明地域建筑特色,體現(xiàn)當?shù)厝宋牧曀缀臀幕瘋鞒械脑O計理念。
馬鞍山長江大橋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總長36.274km,項目投資71億元。2008年12月28日動工興建,2013年12月31日建成通車。千百年來,洶涌澎湃的長江天險、激流浩蕩的自然屏障無情地阻隔著人們的交流、交往。大橋的通車,沿線人民歡欣鼓舞、拍手稱快,從此,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將邁向更加幸福的康莊大道。
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創(chuàng)造了多個“世界第一”,獲得多項嘉獎。2016年馬鞍山長江大橋獲得第33屆國際橋梁大會最高獎項喬治·理查德森獎,該獎被譽為橋梁界的“諾貝爾獎”。大橋的設計者匠心獨運,多項設計體現(xiàn)徽派特色。
安徽省的“徽”字,拆開來看看,“山”“水”“人”“文”全部包括,而這也正是徽派建筑的核心之所在。該橋景觀方案主旨要素是體現(xiàn)人文歷史,直觀體現(xiàn)徽派獨特建筑風格和徽文化深厚人文底蘊,從而展現(xiàn)“山”“水”“人”“文”的完美統(tǒng)一。
左汊主橋橋塔(如圖1)“H”型索塔,安徽的“徽”字的首字母。且整體采用了素雅的古典造型,門式主塔設計延用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精粹,并在橫梁處深入挖掘徽派文化內(nèi)涵,萃取徽派文化符號,并應用了徽派建筑中的多個元素,使得跨江通途——馬鞍山長江大橋更具安徽省地域文化特征。
圖1 左汊主橋?qū)嵕?/p>
右汊主橋(如圖 2)“A”型索塔,采用三塔拱形塔斜拉橋。左汊右汊相得益彰,遙相呼應,“A”字母和“H”字母正好同安徽的漢語拼音首字母“A-H”相一致,同時也包含有馬鞍山的“鞍”字發(fā)音,由此看出本橋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另外,三個拱形索塔構(gòu)成的“3A”字母,寓意著結(jié)構(gòu)安全、社會安定和人民安居。真可謂構(gòu)思精妙,創(chuàng)意深遠。
圖2 右汊主橋和引橋橋墩實景
大橋引橋根據(jù)跨堤和墩高的要求,分別采用了70m,50m,45m,40m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結(jié)構(gòu)形式,橋墩設計為手形,時刻張開大手,用力托起一條正在空中漫舞的巨龍。
大橋主體構(gòu)件設計運用了基于符號學的設計方法,精妙融入徽派屬性。
1.2.1 徽派元素用于左汊橋梁
如圖3、圖4所示。
圖3 左汊主橋橋塔與徽派牌樓對比
圖4 左汊主橋橋塔上橫梁
橋塔整體采用了古樸素雅的古典造型,映襯了鋼城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內(nèi)涵,高大雄偉的巨型橋塔,流暢的線條,強烈的襯托了鋼城的現(xiàn)代和擔當。
在橫梁的施工中,融入了徽派建筑中的牌樓元素,以航標燈作為裝飾,航標燈層次感與橫梁的造型和諧統(tǒng)一,給人視覺的享受,視線得到延展。
1.2.2 徽派元素用于右汊橋梁
如圖5所示。
圖5 右汊主橋主塔形象造型
右汊大橋采用拱形橋塔結(jié)構(gòu),契合中國古典拱門形式,烘托出中華民族謙和、好客、善良的民族品格。斜拉索的布置采用直線和曲線相搭配的形式即沿塔柱錨固為曲線,梁上錨固為直線,組成曲面形狀,全橋的3個主塔與斜拉索共形成了12個曲面,車輛行駛其中,仿佛穿越一條條時光隧道。
G3京臺高速銅陵至黃山段高速公路位于安徽省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風景線上,全長224.67km,項目投資115.45億元。2003年11月18日動工興建,2007年9月28日建成通車。是安徽省連接江淮、貫通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兩山一湖內(nèi)連中華、外通世界的旅游長廊。項目設計與建設榮獲詹天佑獎、魯班獎等多項省、部級獎項,項目還被評為“建國六十周年公路交通勘察設計經(jīng)典工程”,取得了極高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
應段大都穿行在群山峽谷之中(如圖6所示),道路線形設計和建設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避則遠繞、迎則擦碰。經(jīng)過精心研究,決定采用道路順脈、橋梁越水、隧道穿山的基本方法,有效地做到順應地形、分而不遠、離又不近、順勢而為,盡可能使該段高速公路的設計與建設充分融入并吸收徽派文化要領精髓,公路、山川、河流、溪谷間巧妙結(jié)合、融為一體,并與徽州的古道、古村落、古樹等自然人文相互和諧。
圖6 山谷中線形
如圖7所示,為加強環(huán)境保護,實現(xiàn)和諧一致,設計中采用道路生態(tài)恢復技術(shù),優(yōu)先選擇綠色防護措施,采用放緩邊坡率并植草防護形式。通車后本土化的植物達到80%,全線綠化覆蓋率達99.7%,棄土場恢復利用率達90%。
圖7 邊坡隧道口生態(tài)
太平湖大橋(如圖8、圖9所示)為G3京臺高速銅陵至黃山段全線規(guī)模最大、技術(shù)含量最高的橋梁,大橋的建成使其成為自然景觀中的標志性建筑,大橋在設計過程中,結(jié)合實際的地形和山體情況,采用拱橋形式,既順暢又不顯突然。結(jié)合橋位區(qū)群山疊翠、萬綠松濤的自然景觀,設計者運用“撞色”的原理,紅綠色彩相映襯,極大的反差,突顯了冷暖色的對比和平衡,并產(chǎn)生出“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視角效果?!包S山情侶”太平湖是華東地區(qū)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安徽省湖面最大、湖水最深、生態(tài)最美的人工湖。太平湖大橋位于太平湖的上游峽谷口,為保護水源,大橋設計為一跨拱橋結(jié)構(gòu),避免了湖中設墩。極目遠眺,群山環(huán)繞中一彎曲線若隱若現(xiàn),待到橋頭,一座巨大的鋼結(jié)構(gòu)物躍然眼前,又仿佛一道靚麗的彩虹劃過天空,讓人神往,叫人驚奇。在這里,“靜”與“動”巧奪天工。
圖8 太平湖大橋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色彩搭配
圖9 太平湖大橋連心橋剛?cè)岵鷿煜?/p>
龍瀑隧道(如圖10所示)位于山體斜坡上,傍山臨崖,設計者結(jié)合實際地形進行詳細勘察并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了半明半暗的通透式隧道,行車視覺良好,隧道也無需設置通風、采光系統(tǒng),而且整體結(jié)構(gòu)簡潔美觀,巧妙地實現(xiàn)了開山、鋪路、跳崖的多方面功能,形成了山上車輛行、山下溪水流的和諧景觀。
圖10 龍瀑隧道
馳騁于徽州人文的腹地,貫通世界聞名的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黃山、九華山,域內(nèi)山石含情、水墨飄香,粉墻黛瓦、悠久底蘊。本著“承載徽文化、融入山水間”的設計目標,在這條風景如畫的綠色長廊上,成功地將徽派景觀串聯(lián)起來,濃縮為“行走銅黃,一覽徽州;走在高速,人入畫中”的美麗彩卷。G3京臺高速銅陵至黃山段在設計時充分考慮當?shù)氐牡赜蛭幕厣⑷谌氲椒諈^(qū)、停車區(qū)、觀景臺、收費站和隧道洞門等專項設計中,選用徽雕、徽州建筑、徽商文化、牌坊等作為設計元素,吸收徽派建筑的精華。如青陽收費站、皖贛收費站、皖浙主線收費站等,分別采用獨特的蓮花瓣、迎客松(圖11所示)等造型建設收費雨棚,熱情接待四方賓客,誠摯歡迎游覽觀光美麗的九華山和黃山自然景觀;在停車區(qū)和觀景臺,充分利用廢棄的土方平整出寬闊的場地,塑造出了一系列極富當?shù)匚幕滋N的雕塑小品,反映出早期徽商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和曾經(jīng)有過的輝煌;此外,在服務區(qū),有意識地不人為造平,利用舊有的山崗地形,刻意地做成錯落有致的徽式建筑格局,展示了徽州文化、徽茶故里的系列文化作品;另外,G3京臺高速銅陵至黃山段全線隧道洞門,各具徽派特色,有徽式馬頭墻蝴蝶瓦式、仿徽州古橋式、仿徽州山石式。既與自然景觀相親近,又弘揚了徽派文化特色,動靜結(jié)合、天人合一,為G3京臺高速銅陵至黃山段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如圖12所示),也成為一條傳承徽風皖韻、弘揚夢里徽州的新景點。
圖11 收費站人文景觀
圖12 隧道人文景觀
本文通過對馬鞍山長江大橋造型設計建設中的徽派特色、銅黃高速公路——“人文高速”的楷模的描述,闡述了安徽交通人在公路建設中緊緊圍繞“融入山水間,承載徽文化,構(gòu)建新走廊”的理念,將徽派建筑、徽雕、徽商文化、牌坊等傳統(tǒng)元素融入到高速公路沿途的橋梁、路標、廣告牌、服務區(qū)建筑之中的新理念,并向人們展示歷史與現(xiàn)實、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斑斕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