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德彬
一棟樓房的物理高度與精神高度不一定相同。
比如遵義會議會址——這棟二層的中西式樓房。
今天我起得很早,看秋陽攜手秋風,梳洗天空。
不是霜結寒秋的那個遙遠的早晨,不是西風慘烈,長空雁叫。
此時,只有蔚藍,蔚藍一如往事的告白。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當那些肩扛補丁、面有菜色、神情莊重的軍人走進會場,20來個平米的小小屋子,霎時變成思想交鋒的天空——
風云際會,電閃雷鳴。
他,輕輕撣去那支劣質(zhì)煙卷上的煙灰,以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萬千戰(zhàn)士死不瞑目的生命吶喊,泣血陳詞,雄辯滔滔。
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中,一個曾被逼得低頭曲背的人,重新直立。而同樣彎腰曲背的一支鐵流,也跟著他,摒棄了左傾、教條和背離中國實情的紙上談兵,站了起來。
雨息風止。新陽,朗照這棟樓房的房檐窗欞,朗照“小龍山”盤繞的古老山城,朗照日后的萬水千山。
一群精英,從此,清醒地站在母親的山河,審視軍情、國情和世界,獨立思考,獨自決斷,不再盲人瞎馬,夜半深池。
這棟只有兩層的樓房,在今天的遵義城,看上去很矮。而它——
永遠雄踞在中國革命史的制高點,雄踞在真理和歷史的上空。
速度,是拓展生存維度的動力。
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坐著牛車,踩著列國風雨,宣示他的仁政主張,而牛的速度,圣人也無奈。
赴京趕考的書生,或腳,或馬,或驢,一步步丈量,關山難越的夏雨秋霜。
在飛機奢侈火車短缺的時代,三十多年前,有人寫詩說——
中國的公路,呼喚汽車!
中國的汽車,呼喚公路!
當公路、汽車,和日益輻射的飛機與火車的軌跡,背起速度奔跑之后,讓世界驚嘆的動車,為我們的夢想,加速。
遠去了,閉關鎖國,鐵鏈橫江;走出了,“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
且來一曲“風馬兒”,莫再吟那“聲聲慢”。
七十年,風雨兼程——
飛船已在九天攬月,潛艇已在五洋捉鱉,航母,為鋼鐵翅膀,鋪開沖天的跑道。
人生需要速度,需要有限時空里的無限時空。
未來需要速度,中國腳步,進入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