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梁,吳文川,胡莎莎,盧志承
真菌感染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感染性疾病,部分真菌感染病灶和炎癥、結核、腫瘤病灶難以鑒別,常用Grocott六胺銀染色檢測組織中的真菌來確診。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惡化和廣譜抗生素、抗腫瘤藥物、免疫抑制劑的廣泛使用,以及臨床上侵入性操作的普遍開展,使人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真菌感染性疾病日益增多[1-2]。因此,Grocott六胺銀染色檢測真菌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就需要更高質量的染色效果。為提高染色質量,本文對傳統(tǒng)方法進行了改良,在實踐工作中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1.1 材料選取海南省人民醫(yī)院送檢真菌感染的活檢標本29例,其中肺15例,鼻部4例,扁桃體3例,淋巴結3例,足2例,肝1例,角膜1例。所有標本均經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常規(guī)取材、脫水、透明、浸蠟、包埋。
1.2 主要儀器GZX-GF-MBS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購自上海躍進醫(yī)療器械公司;LEICA CM2245切片機,購自德國徠卡公司;櫻花VIP-6脫水機,購自日本。
1.3 試劑及配制(1)六胺銀原液:將5%硝酸銀5 mL加入到3%六次甲基四胺100 mL內,即形成白色沉淀,慢慢搖動至沉淀溶解變清,用棕色瓶裝,4 ℃保存[3]。(2)傳統(tǒng)六胺銀工作液:六胺銀原液25 mL,蒸餾水25 mL,5%四硼酸鈉2 mL,依次加入,混合后即可使用。(3)改良六胺銀工作液:六胺銀原液10 mL,蒸餾水25 mL,5%四硼酸鈉2 mL,依次加入,混合后即可使用。(4)5%鉻酸水溶液:鉻酸5 g,蒸餾水100 mL。(5)8%鉻酸水溶液:鉻酸8 g,蒸餾水100 mL。(6)0.5%偏重亞硫酸鈉水溶液:偏重亞硫酸鈉0.5 g,蒸餾水100 mL。(7)0.2%氯化金水溶液:氯化金0.2 g,蒸餾水100 mL。(8)0.1%氯化金水溶液:氯化金0.1 g,蒸餾水100 mL。(9)5%硫代硫酸鈉:硫代硫酸鈉5 g,蒸餾水100 mL。(10)橙黃G液:橙黃G 2 g,磷鎢酸5 g,蒸餾水100 mL。
1.4 方法29例蠟塊每例分別4 μm厚切片2張,分成傳統(tǒng)組和改良組,分別按各自的染色方法進行染色。
1.4.1傳統(tǒng)Grocott六胺銀染色法 (1)切片常規(guī)脫蠟至水,蒸餾水洗;(2)5%鉻酸溶液氧化1 h,流水沖洗,再用蒸餾水洗2次;(3)5%偏重亞硫酸鈉水溶液處理1 min;(4)流水沖洗5 min,再用蒸餾水浸洗2次;(5)置入傳統(tǒng)六胺銀工作液1~1.5 h(于45~50 ℃溫箱內),至切片呈黃褐色,鏡下觀察真菌呈黑褐色為止;(6)蒸餾水浸洗3次;(7)滴入0.2%氯化金溶液調色3 min,蒸餾稍洗;(8)5%硫代硫酸鈉處理2 min;(9)流水沖洗5 min;(10)橙黃G液復染30 s,流水稍洗;(11)常規(guī)脫水透明,中性樹膠封固[4]。
1.4.2改良Grocott六胺銀染色法 本實驗主要對以下3個關鍵步驟進行改良:第(2)步改為8%鉻酸溶液氧化20 min;第(5)步改為切片置入預熱至60 ℃的改良六胺銀工作液內,于60 ℃溫箱內作用20~60 min,至切片呈淡黃色,鏡下觀察真菌呈黑褐色為止;第(7)步改為滴入0.1%氯化金溶液調色1 min(顯微鏡下觀察)。其余染色步驟同傳統(tǒng)染色法。
29例標本經兩種方法染色的真菌檢出率均為100%,但改良染色法染色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法。改良染色法真菌呈棕黑至黑色,菌體和背景著色適度,對比明顯而清晰(圖1);傳統(tǒng)染色法真菌呈棕黑至黑色,背景欠清,菌體與組織混雜(圖2)。
圖1 肺組織中隱球菌呈棕黑至黑色,菌體與背景著色對比清晰,改良Grocott六胺銀染色法 圖2 肺組織中隱球菌呈棕黑至黑色,背景欠清,菌體與組織混雜,傳統(tǒng)Grocott六胺銀染色法
在患者活檢組織中找到真菌是診斷真菌感染的金標準,而常規(guī)HE染色中大部分真菌著色不佳,易漏診,需用特殊染色法顯示,最常用的是Grocott六胺銀染色[5-6]。傳統(tǒng)Grocott六胺銀染色存在染色時間過長、易過染、背景不清晰等缺點,為提高染色效果,本科室作了一些改良。
3.1 加強氧化Grocott六胺銀染色的機制是各種真菌菌壁都含有多糖類物質,鉻酸氧化真菌內多糖化合物而暴露出醛基,游離的醛基還原六胺銀的銀離子成黑色的金屬銀而顯色。要在組織切片上清晰顯示真菌,必須做到氧化充分,傳統(tǒng)法是5%鉻酸氧化1 h,改良法用8%鉻酸氧化20 min即可,一方面縮短了染色時間,同時也避免氧化時間過長造成的組織結構破壞;另一方面8%鉻酸有更強的氧化能力,暴露出更多的醛基,增強了染色的敏感性。
3.2 適當降低六胺銀工作液銀濃度傳統(tǒng)法六胺銀工作液中銀的含量較高,真菌著色太快,不易操作,如果溫度過高或染色時間過長都會過染,一旦過染經水洗和氯化金調色,也難以將組織切片上非特異性著色清洗干凈,影響染色效果。傳統(tǒng)法工作液的配制是六胺銀原液25 mL,蒸餾水25 mL,5%四硼酸鈉溶液2 mL;而改良法是六胺銀原液10 mL,蒸餾水25 mL,5%四硼酸鈉溶液2 mL,通過降低原液的量而降低了改良六胺銀工作液中銀的含量,真菌著色反應比較溫和,容易控制溫度和染色時間。
3.3 控制染色的溫度和時間溫度在六胺銀染色中至關重要,溫度在60 ℃以下,組織反應緩慢,浸染時間長,溫度如果更低,則幾乎不反應;溫度過高,組織反應快,易過染,難以控制。六胺銀染色時間的長短受染液的銀濃度和染色溫度影響,染色時間過短,染色反應不足,真菌著色淺,不能清晰顯示出來;染色時間過長,染色反應過度,真菌著色很深,易出現(xiàn)銀鏡反應,切片背景較臟,影響對比度。本科室使用的改良方法是預先打開烤箱將溫度設置為60 ℃,滴上8%鉻酸開始氧化后即配制工作液,放入烤箱中預熱,等操作到浸染步驟時溫度也達到60 ℃,不僅保證工作液質量,又有效地縮短了反應時間。浸染20 min后仔細觀察切片,染成淡黃色即取出,經蒸餾水洗后,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菌體出現(xiàn),如有淡棕色菌體出現(xiàn),每隔5 min取出鏡檢以控制菌體著色深淺,直至認為顯色恰當為止。
3.4 靈活掌握氯化金液調色程度組織經六胺銀工作液浸染后,經氯化金作用可排除組織中的黃色色調,使多余的銀與氯作用產生氯化銀,然后再用硫代硫酸鈉溶液洗去組織上未還原的銀鹽,從而使組織內各種成分顯示得更為清晰,已反應的銀鹽被固定得更加牢固[7]。傳統(tǒng)法使用0.2%氯化金調色3 min,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使用此調色方法容易使著色的真菌顏色變淺呈灰色,影響觀察。改良法用0.1%氯化金調色1 min,在顯微鏡下觀察,多余的黑色沉淀變淺色至消失,蒸餾水稍洗。通過降低氯化金濃度和顯微鏡觀察,能更好把控調色程度,真菌顯示清晰,背景干凈。
3.5 其他提高Grocott六胺銀染色質量,還需注意以下細節(jié):(1)切片脫蠟要徹底,否則影響鉻酸有效氧化,妨礙染色。(2)玻璃器皿,應預先用硫酸洗液浸泡過并沖洗干凈,以避免留有的雜質與銀發(fā)生化學反應,造成染液混濁現(xiàn)象。(3)試劑均為分析純,因為試劑純度越高染色結果越敏感。(4)六胺銀工作液要現(xiàn)配、現(xiàn)用,一般只用1次。(5)嚴格控制染色時間,銀浸染步驟隨時觀察染色進度,及時終止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