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一萌
偶然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秦直道和漢甘泉宮的所在,怦然心動,擇日即從西安驅(qū)車前往。當(dāng)高速路牌上出現(xiàn)“鄭國渠首”的字樣時,如同熱身,逐漸把人的思緒帶回到了那個雄壯鐵血的時代。汽車進入淳化縣境,山路開始出現(xiàn),鉆出一個很長的隧道后,漫山綠樹撲面而來,山頭上飄過幾朵白云,藍天如洗,令人心怡。
先到淳化縣城,飯后登上地處縣中心的宋城墻,城墻寬大厚實,依地形而建,這是當(dāng)年北宋抵御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一個要塞,看了石碑上的介紹,方知淳化二字是從北宋皇帝的年號而來,大概與著名的淳化閣帖屬同一個時期。離開縣城,車子盤旋躍上渭北高原,眼前平坦開闊,屋舍儼然,松柳夾道,雖在炎熱之季,清爽之氣撲面而來。約行二十多公里,在一條長長的鄉(xiāng)村路上駐車小憩,朝北望去,目光越過片片花椒林和玉米地,就看到一群山峰,在陽光照耀下閃著深藍色的光芒,想著那就是甘泉山了。
終于看到了高高矗立的秦直道起點碑。遙想當(dāng)年,秦皇父子、蒙家將帥就是從這里展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的藍圖,且用了兩年的時間就通達漠北(今內(nèi)蒙古大青山),使得匈奴南望而束韁。悠悠白云下,四野空曠無一人,無名的金色花朵一簇簇盛開著,偶爾一只胡子蜂從耳朵邊飛過,嗡嗡聲在這寂靜中仿佛一架飛機。
我們行走在以青石板復(fù)原的直道上,路寬約五十米,非常氣派,兩側(cè)排水溝畔,按規(guī)定植有樹木,既為士卒遮雨納涼,又可涵養(yǎng)水土,鞏固路基,一切都考慮得很細致。秦二世甚至在此修建了林光宮,大約是為了能好好檢閱一批批踏上征途的秦軍勇士吧!可惜,江山傳之萬代終究只是美夢一場,很快這條路上就走來了新的主人。漢武帝時,國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在此興建甘泉宮。
甘泉宮規(guī)模浩大。從考古發(fā)掘看,依北山往南坡一路下來長約三千米、寬約兩千米的面積內(nèi),數(shù)十座宮殿和亭臺樓閣分立其上,成為僅次于帝都長安的一座陪都了。每年農(nóng)歷五月至九月,也就是長安酷暑難耐的時節(jié),皇帝便帶著后宮和百官來此避暑,國家的決策中心也自然遷到這里。不僅如此,因為這里是大漢軍隊和人員北上西出的要津,許多我們耳熟能詳?shù)牡涔示桶l(fā)生在這里,如張騫出使西域,王昭君遠嫁匈奴,出發(fā)之地都在這里。我想若是躺在地上細細聆聽,說不定當(dāng)年皇帝的鼓勵之聲還在草叢間回蕩呢!史料記載,這里也是歷史上漢家天子會見北方少數(shù)民族,搞“統(tǒng)戰(zhàn)”的地方。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時光里,一場又一場干戈化玉帛的活劇在這里隆重上演著,雄偉的宮殿,涼爽的感覺讓那些來自草原的可汗們在敬畏與舒坦中滿意的離去,漢家旗幟更多地飄揚在漠北與西域。這里是皇家的避暑之地,更是國家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智慧之城。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有一種眼熟的感覺,猛然想起一個叫承德的皇家避暑之地,是的,學(xué)得很像,后世這些政治藝術(shù)智慧的起源之地就在這里。作為一個陜西人,長安人,你不想驕傲都不行!順路往里走,兩側(cè)是密密的玉米地,綠油油高與人齊,不由讓你想起小時看抗戰(zhàn)小說常出現(xiàn)的一個詞:青紗帳。青紗帳里一東一西藏著兩件寶貝,東為一只石熊,石料很普通,間雜著五彩石。這種石頭在渭北很多,不名貴,卻很生活化。以大寫意手法雕出的這只熊,與真熊大小相似,活潑潑的令人喜愛。據(jù)介紹,這是整個甘泉宮唯一遺留下來的地面文物,兩千年了,它一直蹲在這里接待了一代又一代尋幽探勝者。西邊為一口農(nóng)家大水缸般的石鼓,孤單單立在莊稼叢中。細看上面有字,經(jīng)專家確認,原來是宋代幾個朋友來此野游,制此鼓勒石以記。倏忽近千年過去了,這石鼓也變成了文物,現(xiàn)在被鐵柵欄圍護了起來,真是往來成古今。
路兩邊出現(xiàn)了兩個巨大的土包,有介紹說是門闕殘留的土堆,也有考證說是武帝欲與上蒼對話的通天臺,還有一說喚此為望娘臺。說門闕是基于常識,很有可能,說通天臺是因為它太高大了,況史料確有武帝在此筑通天臺的記載。再者,這個猜測也很符合這位漢武大帝的做派。浪漫的傳說總比寫實的東西更令人神往,而我則更確信此土臺叫望娘臺可能更真切一些,因為從此臺往東南行約五公里,有一座巨大的高規(guī)格陵冢,里邊的主人就是中國歷史上極富悲劇色彩的漢武帝愛妃鉤弋夫人,因為兒子成了漢昭帝,為防止所謂母后專權(quán),就要在大好年華中被漢武帝逼死。史載昭帝數(shù)十次來此居住,在多少個清晨與黃昏他登上這高臺,望著長眠于斯的母親,應(yīng)該是常常會出現(xiàn)的情景,這一幕比之其它傳說,實在是有著更大的人間親情。
登上這土臺,風(fēng)力驟增,衣衫鼓動似乎要將人吹到空中,四下一望,整個甘泉宮的地形地貌清晰如畫,一座恢弘精美的小長安城立即浮現(xiàn)在你的腦海中。更有趣的是,這城四周不筑高墻,而是以巨大的溝壑形成防御體系。地面上看平平坦坦,但走近溝邊,幾十米寬與深的大溝足以擋住任何入侵者。溝壑是自然沖刷成的,當(dāng)年應(yīng)該省了許多費用,當(dāng)然也有不相連之處,于是我們可以看到有些溝壑的轉(zhuǎn)角處有清晰的人工修削痕跡。下望娘臺欲回,忽見樹叢中壘有土臺,上面放置著大如方桌的一塊玫瑰紅色的巨石,眾人看一眼,皆無言而過,忽有知者驚喜言之,此乃武帝筑紫垣宮(相傳天帝所居之宮)、也就是俗稱玫瑰宮的遺石?。〈蠡锫勚畤K嘖,真無法想象漢武帝劉徹還是個浪漫之人。登車欲回,又見路邊一院墻上懸有本地現(xiàn)在的行政地名:淳化縣鐵爐鄉(xiāng)梁武帝村。有精于史籍者言,應(yīng)該是涼武帝村。大伙嘟囔著說,不管是梁武帝還是涼武帝(注),這地方就一個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