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競艷
出版一部作品的過程,其實是作者和編輯共同成長的過程。
在浩瀚無垠的蔚藍大海上,一個男孩駕駛著潔白的帆船,逐風而行,劈波斬浪一往無前……新作《乘風破浪的男孩》終于問世,看到封面上的這幅圖片,趙菱有些百感交集,思緒又回到了三年前的那個夏天。
2017 年,趙菱在南京市一所小學采訪一位剛剛獲得“江蘇省美德少年”稱號的帆船選手。這位少年從七歲接觸帆船開始,每個周末、節(jié)假日都參加訓練,風雨無阻。男孩的父親是一名軍人,他告訴趙菱:“父親在他的戰(zhàn)場上保衛(wèi)國家,我在帆船賽場上為國爭光。帆船運動是勇敢者的運動,我會努力爭取更多的機會走上國際賽場,展示中國少年的風采。”在采訪過程中,這位青年作家的內(nèi)心被強烈觸動了?!爱敃r我就想,我要以他為原型,寫一群馳騁大海的帆船少年的故事,展現(xiàn)新時代孩子真實鮮活、燦爛明亮的成長狀態(tài),讓成長中的孩子們感受到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p>
從此,對“帆船少年”和“海軍軍人”題材的思考點燃了趙菱的創(chuàng)作激情。為了把小說寫得鮮活、動人、富有生活質(zhì)感,關(guān)于帆船運動和海軍軍人的書籍,她看了幾百萬字。所有能找到的與此有關(guān)的影視作品,包括紀錄片,她都反復觀看、思索,還采訪了許多海軍官兵。她從一個個樸實卻震撼心靈的故事中捕捉靈感,也收集了《乘風破浪的男孩》所需要的大量創(chuàng)作素材。趙菱對這部作品投入了全部的熱情和專注,周末曾一天寫作十九個小時,從天還未亮一直寫到凌晨一點。
然而,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并非一帆風順。小說完成后,趙菱并不滿意,直到第三稿才交給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早在《乘風破浪的男孩》創(chuàng)作之初,責編陳文瑛就覺得這是一個應當抓住的好題材,此后便高度關(guān)注趙菱的寫作情況,幫她搜集素材,聯(lián)系體驗生活,定期跟進創(chuàng)作進度,適時對作品走向予以建議。在讀過初稿后,出版方反饋了修改意見,主要是在人物形象的定位調(diào)整和一些情節(jié)的戲劇沖突營造方面。趙菱花了很大力氣對書稿進行了第四次修改。恰巧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上,中國作家協(xié)會2020 年度98 個重點扶持項目公布,《乘風破浪的男孩》是其中“青年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專項”唯一的兒童文學作品。這個好消息大大提振了編輯團隊和作者的信心。
《乘風破浪的男孩》作為一部現(xiàn)實題材兒童長篇小說,通過男孩秦海心的成長歷程,展現(xiàn)了中國軍人的無私奉獻、默默犧牲和為國堅守,書寫了新時代少年奮勇爭先、永不言敗的精神底色。為了保證作品的嚴謹性,出版社又特地請來海軍方面的專家和資深的出版專家審稿,嚴格把關(guān),還約請了一些大讀者和小讀者試讀,聽取他們的意見。編輯、專家們的細致認真讓趙菱非常感動,“這種工匠精神也讓我深受鼓舞,我二話沒說,繼續(xù)完善這部作品,就像燒窯的工匠、制陶的藝人、刺繡的繡女一樣用心、用情、用功,又經(jīng)過一遍遍的修改、打磨,最終完成了這部作品”。正如《兒童文學》前主編、資深出版人徐德霞所言,作者的真正意圖不僅僅是給我們講一個別開生面的故事,也是借這個故事的外殼,彰顯弘揚一種精神?!八粌H是鼓勵一代少年兒童要像秦海心一樣強身健體,更要在精神上‘補鈣’。忽略了這一點,這部作品就失去了靈魂?!?/p>
八易其稿后,作品得到了質(zhì)的提升。趙菱說,這是到目前為止,她付出心血最多,收獲也最多的一部作品。對于參與這部作品的編輯而言,又何嘗不是呢?
“作為編輯,我也從內(nèi)心深深感謝這位虛心、耐心的青年作家,這漫長的磨稿經(jīng)歷,讓我們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打造一本精品書除了必須的水磨功夫,還要有匠心意識,工匠精神從來都不是只停留在嘴上的?!标愇溺f,“出版一部作品的過程,其實是作者和編輯共同成長的過程。作為致力于打造兒童文學出版高地的專業(yè)少兒社,在出版好作品的過程中使團隊的編輯力得到提升,也算是實實在在的收獲了?!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