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0日,中老鐵路最長橋梁——逢通特大橋連續(xù)梁全部合龍,標志著中老鐵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中老鐵路全線按期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逢通特大橋位于老撾中部的萬象省萬象市境內,是中老鐵路第一長橋,全長7 528.56 m。該橋于2020年7月27日開始施工,2020年10月12日完成首個墩臺澆筑,2021年1月30日完成1 100根樁基施工。截至目前,橋墩已完成182個,共成橋4 910 m,占設計的65.2%。計劃于2021年6月1日前完成所有墩臺施工。
世界首個國際跨境索道——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跨黑龍江(阿穆爾河)索道項目,近期俄羅斯布市方面已進入樁基施工建設階段,黑河市也已開始施工,標志著中俄首條跨境索道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設計運行速度為12 m/s,每小時單向運輸能力達1 788人,年設計運輸能力為250萬人。
項目投用后,將解決兩國邊境冬走浮橋、夏乘輪船、春秋乘坐氣墊船的不便,單次過境時間縮短至10 min以內,進一步加快了中俄兩國交通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對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4月17日,目前國內最寬的公路單體特大橋梁國道204大沽河特大橋工程第一根樁基在膠州大沽河東岸施工現(xiàn)場順利開鉆,標志著項目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作為膠東國際機場配套應急保障通道——藍谷—膠東國際機場快速通道的關鍵節(jié)點,該項目已被列入交通運輸部“十四五”國省干線規(guī)劃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青島北部城區(qū)和膠東國際機場將實現(xiàn)快速聯(lián)通。
項目東起桃源大街,向東順接現(xiàn)狀國道204,由東向西依次跨過沽河大街、沽河左岸綠道、沽河右岸綠道,向西連順現(xiàn)狀國道204,主線后期與藍谷—膠東國際機場快速通道相接,線路全長約3.4 km,雙向十車道,設計速度100 km/h,概算總投資18.82億元,建設工期33個月。
2021年4月19日,貴南高鐵澄江雙線特大橋180 m拱加勁連續(xù)梁鋼管拱最后一組吊桿完成了安裝和張拉,標志著貴南高鐵全線最大跨度的連續(xù)梁提前2個月順利竣工,為6月份全橋竣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貴南高鐵澄江雙線特大橋位于廣西河池市都安縣境內,大橋全長15.5 km,是貴南高鐵全線最長橋梁。大橋設計的180 m拱加勁大跨度連續(xù)梁,是貴南高鐵全線也是目前我國西南地區(qū)最大跨度的連續(xù)梁,該連續(xù)梁由總質量超過6萬 t的鋼筋混凝土梁體和一個高達36 m、跨度長達180 m的鋼管拱組成,是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連續(xù)梁工程。
2021年4月18日凌晨3時,隨著最后一節(jié)梁體澆筑到位,黃黃高鐵控制性工程——巴河特大橋成功合龍。這意味著黃黃高鐵年底通車勝利在望。屆時,黃岡—武漢僅需15 min,境內蘄春、黃梅、武穴、浠水四縣(市)將填補沒有高鐵的空白。
黃岡—黃梅高鐵,簡稱黃黃高鐵,設計速度350 km/h,全長125 km,北起武岡城際黃岡東站,向東南途經浠水、蘄春、武穴、黃梅,接入在建的安九高鐵黃梅東站。
2021年4月15日,福廈高鐵全線最長隧道——楊梅山隧道順利貫通,實現(xiàn)了我國首條跨海高鐵建設的重大突破,打通了福廈高鐵南北阻隔,消除了全線建設瓶頸,為2022年具備開通運營條件奠定了堅實基礎。
楊梅山隧道是福廈高鐵全線最長隧道,地質條件復雜,是全線重點控制的高風險隧道。隧道全長10 669 m,最大埋深398 m,巖爆段長達2 290 m,洞內涌水突泥廣泛分部,存在地質壓力大、高地熱、易塌陷等難題。
2021年4月18日,我國首條下穿洛河隧道——洛陽軌道交通2號線博物館—九都西路站區(qū)間隧道貫通,標志著軌交2號線“咽喉工程”的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此次貫通的洛陽軌道交通2號線博—九區(qū)間隧道全長2 017 m,下穿洛河段長600 m。
洛河是黃河的重要支流,水量豐沛,河床以下地層松散,為富水砂卵石地層,且個體強度高、直徑大,盾構掘進時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工程難度極高、國內罕見。
近日,深莞地鐵6號線支線新中區(qū)間(即“新明醫(yī)院站—中山大學站”)右線順利貫通,較計劃節(jié)點提前4 d。至此,全線8個盾構區(qū)間全部貫通,為下一步鋪軌施工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深莞地鐵6號線支線起自深圳市光明區(qū)6號線光明站,止于深莞邊界,線路全長6.13 km,共設3站4區(qū)間。其中光明站為地鐵6號線支線與地鐵6號線的換乘站。截至目前,全線區(qū)間全部貫通,全線3個車站全部封頂,附屬主體結構完成54%。
深莞地鐵6號線支線預計于2022年建成通車。屆時,深圳、東莞兩地居民的通行將更便捷,深圳北部地區(qū)也將迎來全新的發(fā)展機遇。
2021年4月20日,作為寧波重點工程的北侖區(qū)黃山路西延(富春江路—小浹江路)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工程包含的平風嶺隧道實現(xiàn)了雙線貫通!這標志著該工程由原來的分散施工進入到了整體施工階段。
據悉,平風嶺隧道于2019年6月28日開工建設,隧道全長約1.65 km。洞身采用雙洞分離式,為雙向六車道,最大開挖跨度達18 m。
平風嶺隧道雙線貫通后,預計2021年6月底完成隧道雙線開挖、支護施工,計劃8月底完成隧道雙線二襯,實現(xiàn)主體結構雙線貫通,預計年底能基本完成隧道段工程剩余的施工生產任務。
2021年4月20日,廣州地鐵18號線首通段長軌貫通,該線路將與多條城際鐵路貫通,成為粵港澳大灣區(qū)西岸走廊的骨干線路。據悉,年內廣州將開通地鐵18號線和地鐵22號線首通段、地鐵7號線西延段等3條地鐵新線。
廣州地鐵18號線首通段從南沙區(qū)萬頃沙—廣州東站,全長61.3 km,其中首通段58.3 km,從南到北設置8座車站,共需鋪設軌道130 km。根據規(guī)劃,未來廣州地鐵18號線貫通城際鐵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qū)西岸走廊的骨干線路。其中,萬頃沙站將向南延伸,與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鐵路貫通運營;廣州東站向北延伸,與廣州東至花都天貴城際鐵路貫通運營。
據介紹,廣州地鐵18號線首通段是目前內地時速最高的地鐵線,列車最高運行速度達160 km/h,將實現(xiàn)南沙自貿區(qū)—廣州東站30 min通達的目標。
近日,重慶首條自動駕駛“云巴”示范線在璧山區(qū)開通運營。該示范線正線全長15.4 km,連接軌道璧山站和璧山高鐵站,共設車站15座,均為高架車站。
“云巴”靈活、便捷、小巧,每小時運能6 000~10 000人,最高運行速度80 km/h,與輕軌和地鐵相比,具有建設成本低、建造周期短等優(yōu)勢,能有效緩解城市擁堵難題,對璧山區(qū)構建綠色、智慧、慢行交通格局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