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凝
(廣東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0830)
目前,人口老齡化逐年加劇,最新人口普查顯示,我國人口數量居世界第一,老年人口數量也居世界第一。環(huán)境污染、醫(yī)療體制不健全以及衛(wèi)生健康領域投入不足,使國民對于健康問題更為關注,通過醫(yī)學、心理學等方式幫助國民強身健體。國外學者發(fā)現(xiàn),室外環(huán)境對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祻托跃坝^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紐約中央公園標志性城市公園的建成,逐漸開啟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構建。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市區(qū)高樓鱗次櫛比,城市環(huán)境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產生心理或者生理上的疾病。美國學者很早發(fā)現(xiàn),室外景觀設計對市民身心健康起到關鍵性作用。我國康復性景觀的發(fā)展起步較晚,早期研究康復性景觀設計只停留在對國外研究的引入、老年康體健身活動設施以及醫(yī)療空間的康復性景觀的研究探討上。我國民眾不僅面對身體上的疾病,還承受工作、環(huán)境及家庭壓力等。室外環(huán)境對人們身心健康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根據2021年5月廣東省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情況的通知,廣東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12.35%,較2012年的7.06%提高了50..%點。老齡化進程加快,加上一線城市生活壓力大,使城市病成為近年來人們關注的焦點。筆者從3個方面探討廣東省城市公園康復性景觀的設計方法,并總結設計要點。
廣東省是嶺南園林最為集中的地區(qū),也是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的三大主流園林之一。相較于北方園林的氣勢宏偉、江南園林的清新雅致,嶺南園林講究市井氣息,人們在城市中心看到的多為酒家園林,其將傳統(tǒng)園林和富有生活氣息的實用性空間相結合,形成雅俗共賞的地域特色園林景觀。這種獨具一格的山水文化特色應用在城市公園設計中,更易讓當地市民接受,還可以通過“第二自然”的營造促進民眾的身心健康,達到康復的目的。
嶺南園林現(xiàn)存比較重要的幾處多為明清時期的私園。在空間布局上,以“咫尺山林”的造景形式為主,通過隔景、障景、借景等造景手法,達到步移景異、擴大景深的效果,從而延長游覽路線,形成承上啟下的空間序列。在廣東城市公園中,可以根據傳統(tǒng)園林的造景模式,形成不同的功能空間,市民可以按照路線游覽不同的空間,豐富市民的觀景層次感。在功能布局上,根據需求可以安排休閑游覽區(qū)、濱水觀景區(qū)、娛樂活動區(qū)、康體健身區(qū)等,按照其特點進行設計,可以滿足不同民眾的需求??臻g布局上應有開有合、疏密有致,如嶺南園林平面布局上設計的“留白”,在城市公園中以建筑群、植被或者節(jié)點作為“密”,水域、空曠的草坪等作為“疏”,達到疏密有致的效果。在行為活動上,需要有林下游憩,也需要在開闊草坪上開展健身運動。在自然環(huán)境中可以有效改善身心健康,同時滿足需要私密空間的居民需求,以及部分需要活動、交流談話的人群需求。嶺南園林如四大名園可園、梁園、余蔭山房和清輝園都是小尺度的私園,可以通過空間序列盡最大可能延長游覽路線?,F(xiàn)代公園也可通過園路營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觀效果,讓民眾呼吸豐富的氧氣??梢愿鶕F(xiàn)代人的需求設計健身步道,幫助跑步愛好者增加肺活量、減輕工作壓力,成為城市中重要的“凈肺空間”。它同樣適合有心臟病的老年人,也可有效改善老年骨質疏松等問題。還可以在游憩小路上鋪滿光滑的卵石,在這里經常走動可以達到足底按摩的功效,使人神清氣爽。
嶺南園林的傳統(tǒng)造園技藝有利于傳承和發(fā)揚本土文化,如豐富的嶺南建筑脊飾上,有灰塑、琉璃或者陶制裝飾品,題材多以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間典故、本地水果或自然風景等為主。通過傳統(tǒng)技藝的展現(xiàn),可以讓人沉浸在藝術的氛圍中,不僅增長見識、贊嘆古人的文化藝術造詣,而且心曠神怡、有效釋放壓力,實際上是一種“影視療法”。
植物療愈化設計是康復性景觀設計中最重要的部分,植物的冠幅大小和種植位置構成林緣線,植物的高差變化和種植層次構成林冠線。在室外空間布局上,除了通過地形、構筑物等進行空間營造以外,還可以通過植物來劃分空間。通過植物的豎向變化達到蓄水目的,從而緩解廣東地區(qū)的洪澇災害問題。樹木也是防風防火的天然屏障。通過植物的豎向復層植物種植變化,帶給城市居民豐富的景觀感受。種植的地形盡可能以緩坡形式為主,輔以種植低矮剪型的球狀樹籬。如果需要走到高處,可以在緩坡處安置寬闊低矮的臺階,駁岸處以植物過渡,再配置平靜的湖面,讓市民的體驗感和視覺感都處在舒適的范圍。此外,還需要適當在休閑座椅處種植庭蔭樹。種植闊葉落葉喬木的庭蔭樹,夏季可以乘涼;在日照時間減少的冬季,獨留枝干,陽光可以穿過樹枝照在人身上,適當的光照有利于人們特別是老年人的健康。植物還具有防噪消聲功能。城市居民經常受交通噪聲、市政建設噪聲的侵擾,植物作為有效屏障可以營造城市中的世外桃源,特別能為自閉癥、孤獨癥兒童,以及其他對聲音敏感的人群提供良好的室外活動空間。
植物還可以通過其肌理、質感、顏色、氣味等促進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植物葉片通過形狀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有的常綠植物如側柏、鋪地柏等針葉或鱗葉植物,給人以防御性的安全感;針茅、粉黛亂子草葉片纖細,給人隨風飄揚的感覺,可以種植在安靜休息的區(qū)域,針茅和苔草搭配還能給人平靜安詳之感。植物種類盡量以灌木為主,其次是喬木。特別是小尺度的園中之園,喬木宜以小喬或者中喬為主,尺度適宜,讓人感覺親切而非遙不可及。由于廣東地區(qū)應用的植物種類較多,如小葉欖仁、香樟等多作為行道樹還有小葉紫薇、鳳凰木、白蘭、蓮霧、龍眼等喬木和龍血樹、蜘蛛抱蛋、灰莉、艷山姜、棕竹、鐵角蕨、杜鵑花等灌木。也可以在公園設置多處草坪,為老年人和兒童提供室外活動場地,讓居民更好地接觸大自然,感受自然肌理和質感,起到安撫治愈的作用。少用產生飛絮、帶刺或有毒果實的植物,以防抵抗力低的兒童過敏或中毒。植物味道、色調的選擇對城市居民的心理有很大影響。暖色系植物給人帶來光明、熱情、向上、奔放、喜悅之感,冷色系植物給人以安靜、平和、鎮(zhèn)定之感。暖色系的植物對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有重要作用,顏色交錯的植物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色彩認知。但暖色系過多給人不安、煩躁之感,特別是對于一些精神病患者,更應該注意植物顏色的選擇數量,以2~3種顏色搭配為宜。在安靜休息區(qū),可以選擇種植黃色、綠色、紫色等色系的植物。植物的芳香對人體有益,但不是所有的芳香型植物都可以應用在康復性景觀設計中,過多香氣或者長時間待在香氣環(huán)境中導致呼吸道敏感。在現(xiàn)代公園的美化設計中常選用茉莉,它具有靜氣凝神、緩解壓力的功效;菊花對視力恢復有一定的作用;桂花可以減輕頭疼癥狀;迷迭香可以促進大腦血液循環(huán)和降低血壓。
城市公園康復性景觀設計充分挖掘人們感官感受的潛能,通過刺激聽覺、嗅覺、觸覺等引起人們的心理共鳴,從而達到康復作用。比如風吹竹林聲、瀑布的落水聲、跌水景觀的水聲、鳥鳴聲等,都能觸發(fā)聽覺感知;斑駁的墻體、柔軟的草坪、龜裂的樹皮等可以開發(fā)觸覺感知。這些設計都能使人們更加與大自然親近,緩解身心疲勞。在城市公園康復性景觀設計中,也可以從開發(fā)青少年智力的角度考慮,將兒童區(qū)分成1~3歲,4~6歲,7~12歲不同年齡段進行布局設計。學齡前兒童對于世界處于探索階段,他們通過觸覺來感受世界,在設計中要注意兒童的身體尺度。兒童裝置應注重可參與性,通過活動達到景觀效果,釋放孩子天性,還可以刺激特殊兒童的聽覺、嗅覺、觸覺、視覺。同時,應注重設計多人參與性的活動,可增強自閉癥兒童的互動性,使他們通過和小朋友們互動達到康復目的。在學齡前兒童區(qū)可以設計苗圃栽培區(qū),有利于兒童認識植物,學習修剪植物、花藝栽培等,提高兒童對事物的興趣。城市公園里還可設計小動物喂養(yǎng)區(qū),通過喂養(yǎng)、撫摸動物,培養(yǎng)和小動物的感情,有益于孤獨癥患者的康復治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城市公園景觀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廣東省,城市人口急劇增加,無論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面臨身心壓力,康復性景觀也越來越被重視。針對特殊人群,更應結合場地及社會經濟發(fā)展情況,完善城市公園康復性景觀的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