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琴 徐發(fā)輝
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多年水生或濕生禾本科植物,株稈直立,高1~3 米,根狀莖十分發(fā)達,葉片呈披針狀,大型圓錐花序,著生稠密下垂的小穗,穎果長圓形。其株干挺拔、枝葉茂盛、花型漂亮、姿態(tài)優(yōu)美,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景觀效果,是園林綠化工程中營造濕地景觀的主要植物之一。
1.采集種子
10 月下旬剪取成熟、飽滿的蘆葦穗條,將穗條晾干,放在通風干燥的環(huán)境中貯存,溫度保持在0℃~4℃為宜。
2.育苗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灌溉便利、交通方便、鹽堿含量<0.1%的地塊作為育苗地。對育苗地進行深耕細耙,做成寬1.2 米、深8 厘米~12 厘米的畦,長度依地形地勢而定,四周設置排灌系統(tǒng)。將畦底深翻,施有機肥5~10 公斤/平方米,與土壤混合均勻,耙平作實。
3.播種
播種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氣溫達到5℃以上時進行,每平方米播種7.5~8 克。播種前兩天將育苗地灌水,土壤處于濕潤狀態(tài),將上一年度采集貯存的蘆葦穗條切碎,均勻撒入育苗地,上面覆土0.2 厘米厚。
4.苗田管理
待蘆葦出苗2 厘米后進行灌水,灌水深度以不淹沒幼苗為宜,隨著蘆葦生長,要及時進行間苗,苗高5厘米時,間距保持2 厘米左右;高20 厘米時,間距一般為6 厘米左右。育苗地施肥以氮肥為主,可輔助施少量的磷鉀肥,施肥量以160 公斤~320 公斤/公頃為宜。當年造景的可在蘆葦植株分蘗抽枝后,挖出帶直徑30厘米土坨的青葦進行移栽,第二年造景需要的可在翌年春季氣溫達到10℃以上時進行移栽。
1.根莖挖取
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蘆葦根莖萌蘗前期或萌蘗期,土壤解凍且氣溫達到5℃以上時,在周邊蘆葦塘中挖取蘆葦根莖,挖取時要保持橫根莖完整,挖取的根莖及時收集并灑水保持濕潤,采取遮蔭措施保存或用黑色編織袋收集,避免陽光直射。
2.根莖選優(yōu)
將挖取的根莖用水沖洗干凈,去除顏色變黑、芽點枯萎的老齡級根莖和腐爛死亡的幼、壯齡級根莖,選取根莖顏色黃亮、健壯、芽點飽滿、無病蟲害的幼、壯齡級根莖作為扦插繁殖根莖備用。
3.根莖扦插
扦插繁殖育苗在溫室進行,溫室溫度控制在25±2℃范圍內(nèi),濕度控制在40%~45%之間。繁殖容器選用深度大于30 厘米的塑料盆,長度和寬度根據(jù)插條數(shù)量確定。選取粒徑為1~5 毫米石英砂作為育苗基質(zhì),將基質(zhì)用水沖洗干凈,去除泥沙、碎屑顆粒等雜質(zhì)后放入育苗盆中,厚度10~15 厘米。選取顏色淺黃、直徑5~8 毫米的幼齡級或壯齡級根莖,截成15~25 厘米長的小段作為插條,每個插條保留2 個以上節(jié)點。將截好的插條平鋪在育苗基質(zhì)上,插條間距為一個插條粗細,上面覆蓋一層石英砂,覆蓋厚度以剛好蓋住根莖為宜。利用碳酸氫鈉將水溶液鹽堿度調(diào)至2‰~3‰之間,然后將調(diào)節(jié)好的水溶液澆灌入育苗盆中,水位保持在基質(zhì)表面。培育兩周左右,待插條萌發(fā),幼苗長至20~30 厘米時進行育苗地換床移栽或直接用于造景。
如果造景區(qū)域土壤比較松軟、肥沃,則不用耕翻,清除雜草整平土壤即可;如果造景區(qū)域土壤比較堅實,應排干水層,耕翻、清除雜草并整平土壤。
1.春季移栽
將造景地提前灌水,保持土壤濕潤狀態(tài),人工挖深10~15 厘米的溝或穴,大小依據(jù)所移栽蘆葦苗而定。在春季3~4 月,在蘆葦苗發(fā)芽前從育苗地中挖出,置入穴或溝內(nèi)覆土踩實,栽植株行距為25×25 厘米,每穴2~3 株,也可根據(jù)景觀需要加減栽植密度,栽后澆透水。
2.青葦移栽
在5~7 月蘆葦生長旺盛季節(jié),挖取帶土坨的蘆葦苗裝入黑色塑料袋或者便攜式保鮮箱中運輸至栽植地,并噴灑水保持幼苗表面濕潤。栽植地挖深度不小于30 厘米的溝或穴,大小根據(jù)土坨大小而定,將帶土坨青葦置入,覆土踏實。種植密度根據(jù)造景需要而定,一般應大于春季栽植密度。
插條萌發(fā)新枝長至20~30 厘米時進行大田移栽或直接用于造景。移栽苗起苗時要將橫根莖挖出,移栽時要保持橫莖與新枝完整,以保證成活。將根莖全部置入栽植穴,密度根據(jù)造景需要而定。當年栽植剩余的扦插苗可進行育苗地換床移栽,生長至第二年春季進行移栽造景。
蘆葦高生長達到30 厘米后,灌水層保持5 厘米,水層根據(jù)幼苗生長逐漸加深,適宜水層為30~50 厘米,以不超過50 厘米為宜。立秋以后,蘆葦生長進入生殖生長期,要減少灌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這樣可促進蘆葦秋芽正常發(fā)育。
促進蘆葦生長的肥料主要為氮肥,也可輔助施以少量的磷鉀肥,施肥量為每公頃200~300 公斤。
蘆葦以夏、秋季蚜蟲危害較為嚴重,病害較少。要實時監(jiān)測蟲害發(fā)生時期及危害情況,及時用40%氧化樂果800~1500 倍液噴殺防治,7~10 天噴藥一次。
蘆葦草害主要有蒲草和苔草,可采取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的方法進行防除?;瘜W防治用24-D 丁酯在春季進行噴灑防治,物理防治一般指人工拔除。
進入冬季后,必須對景觀蘆葦進行收割,才能保證翌年春季早萌發(fā)和茁壯生長,收割時要保留5 厘米割茬和一定的枯落物,以保證秋芽正常越冬和枯落物腐熟后形成有機肥返田,補給土壤養(yǎng)分。
蘆葦收割后,應對病蟲害發(fā)生嚴重區(qū)域進行枯落物清除,對清除物進行集中燒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進行燒塘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