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臨川第一中學,江西 臨川 344100)
高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直接影響著學生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以及在其他學科中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一些學生對于語文這門學科懷著輕視的心態(tài),這是因為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只是零碎的知識點,如課文的背誦、重點詞句的記憶等,自然無法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因此,為了落實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有必要轉變教學方式,發(fā)展情感教學。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在整個高中教育中,相比于其他學科,許多學生都對語文課程不感興趣,甚至會在語文課程時間做與課程無關的事。不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是造成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重要原因。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更加重視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和習題練習,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即使教材中已經明確要求了“幫助學生體會文中情感”,教師也只是簡單地總結一下文章的核心思想。這種做法體現了功利化教學的傾向,實際上與語文學科的復雜性相違背,語言當中所承載的情感和美感都無法傳達給學生。學生既無法體會到語文的魅力,學習效果又遲遲沒有落到實處,長期下來,學習興趣自然會消減[1]。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情感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豐富教學形式,讓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記念劉和珍君》時,在學完整篇文章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一方面說“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說“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背景資料,通過多媒體設施等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當時的情感。將整篇文章分成多個部分,讓學生進行朗誦。前一位學生朗誦完畢后,后一位學生接著朗誦自己的部分。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思考自己這一段應該表達的是怎樣的一種思想,或是對劉和珍君的贊揚,或是對段祺瑞政府的批判等,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對于學生具有極大的學習和借鑒意義的。文章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夠表達出人類共通的思想和情感。有時候我們會為一篇文章感動,既是感動于文章中的故事和情感,同時,又是因為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我們在現實中也能真切地體會到,也許故事并不完全相同,但情感體會卻是相通的[2]。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合理地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感受,和文章當中所表達的情感聯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帶給學生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對于課程的認同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基于對課程的喜愛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一必修4當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這篇文章,思考“作者認為父親的愛和母親的愛在根本上有什么區(qū)別?各有什么積極面和消極面?”除了讓學生在文章當中找尋問題的答案,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與父母的相處日常,思考自己與母親的相處方式和與父親的相處方式有什么不同,在實際的相處過程中,自己有什么樣的感受。學生將現實感受和文章內容結合起來思考,看看自己是否認同文章中的觀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寫作課程,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學生認同作者的觀點,就寫出認同的理由以及對于自己的啟發(fā),如果不認同作者的觀點,可以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寫出反對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情感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僅靠文字的形式,未必能夠將豐富的情感進行完全地表達。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特定的文章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場景模擬,讓學生簡單地將文中的場景進行還原,通過對語言情緒的模擬、肢體動作的還原,表達文章情感和學生自己的理解、感受。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豐富學生情感表達的形式,增添語文課堂的樂趣,讓語文課程變化生動、有趣,大大提高語文課堂對于學生的吸引力[3]。同時,學生在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的過程中,也可以重新思考文章內容、體會文內情感,從而產生新的體會、獲得新的感悟。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二必修5當中的《裝在套子里的人》這一節(jié)內容時,在學生學完全文,了解文章內容和文中情感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將自己心中的別里科夫、科瓦連科等人物表演出來。學生需要先根據文章內容分析人物的性格,想一想別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有哪些套子,他為什么要把自己裝在套子里?在對于人物有了具體、清晰的認知后,學生可以從細節(jié)方面將人物表現出來,如別里科夫在和克瓦連科對話時,科瓦連科說話非常不客氣,面對科瓦連科的這種態(tài)度,別里科夫匆匆穿上大衣,臉上帶著恐怖的神情,根據別里科夫的日常性格,學生在模仿其穿大衣的動作時,要將別里科夫心慌意亂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出來。
綜上所述,教師可結合利用肢體語言,豐富學生的情感表達、引入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等策略,開展各類教學計劃,從而實現情感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