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勝 吳 穎 張英豐 操紅纓 袁 捷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學院,廣東廣州 510006
中醫(yī)藥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和科學技術中的一顆璀璨瑰寶,流傳至今,為人們防疾治病,給民眾帶來健康,促進社會的繁榮昌盛。近年來,中醫(yī)藥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備受關注,中醫(yī)藥的應用領域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治病救人,還應用在保健品、食品、化妝品等。鑒于中醫(yī)藥的領域變得寬廣,中藥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fā)也在不斷地發(fā)展,繼而中藥新藥也在不斷地多樣化[1-2]。
中藥新藥的研究與開發(fā)需要具備多學科知識和具有復合型能力的人才,熟知相關中藥、藥品、食品和化妝品研制、申報、生產、經營等法規(guī)。中藥新藥擬進入國內外市場,還應符合相關規(guī)定等[3-5]。開設本課程涉及的領域廣泛、綜合性比較強,從中藥新產品設計、研制、質量評價、注冊,到產品生產、上市銷售、臨床應用全過程的教學是其特色之一。
《中藥新藥研制與開發(fā)》[6]的編寫也體現了綜合性,涉及多學科,如中藥學、中藥藥劑學、中藥藥理學、中藥分析學、中藥毒理學、藥事管理、藥代動力學等。該教材知識全面,邏輯清楚,內容豐富。一本好的教材是順利開展教學的基礎。合理運用教材與科學教學在培養(yǎng)人才中至關重要。廣州中醫(yī)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從1999 年在本科中藥學專業(yè)開設中藥新藥研究課程,并自編校內教材,根據國家中藥新藥注冊要求變化,進行了多次修訂,2016 年在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為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特色創(chuàng)新教材,更名為《中藥新藥研制與開發(fā)》。教材不斷更新與完善,其創(chuàng)新性、綜合性、實用性也在促進教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進。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技術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時效性日益突出。共享理念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同,在互聯網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信息能夠得到高速有效的對接,使得資源提供者和資源需求者得到高效匹配。知識技能共享可以提高社會智力資源的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滿足生產和生活的服務需求[7]。在“互聯網+”的背景下[8],本課程擬采用教材、實踐、網絡資源有機結合起來的“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模式來引領學生學習,這是本課程的另外一種特色。
特色課程需要有特色教學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以往教學現狀提出相應的措施,以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并對取得的成效及意義進行闡述。
本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主要以PPT 形式展示教材知識要點,教師講授,學生聆聽,即單向輸送知識,也叫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這種教學重視教材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但是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開放思維去思考創(chuàng)新性問題[9-11]。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與本課程安排學時不夠,而課程的特色卻是內容多、涉及領域廣、綜合性比較強有關。本課程的實踐教學也只是參照實驗指導進行簡單的驗證性實驗,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難以得到發(fā)揮。而隨著現代醫(yī)學模式的不斷深入、細化,社會需要的醫(yī)藥類人才更偏向于理論、技能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顯然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
目前觀察大學生上本門課程狀態(tài)普遍較差,有拎著早餐進門的,上課低頭玩手機的,趴桌子睡覺的,看課外書的,還有遲到早退的等。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幾方面:第一,本門課程綜合性太強,要掌握的知識點零散且內容比較多;第二,同學們眼光不夠長遠,認為本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離自己比較遠;第三,學生知識面比較窄或教師教學不夠深刻,沒有讓學生意識到本課程的實用性;第四,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刻板不豐富,學生聽多了可能覺得枯燥乏味而導致開小差、逃課等現象的發(fā)生。
上課狀態(tài)如此的學生,課后學習可能更懈怠了。大部分大學生課后復習本課程的知識點及相關內容不多,能夠自主查找本課程相關資料少之又少。學習與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需要同學們合理分配時間,才能有更好的收獲[12]。由于本課程的學習綜合性比較強,課程與課程之間聯系緊密,學生課后自主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本課程的教學質量,更深一層次來講,這不利于中藥的發(fā)展。
大學生是年輕有為的一代人,是為祖國發(fā)展出謀劃策的潛在人才,所以搞好大學生的教育尤為重要。
3.1.1 建立教學團隊 本課程涉及的領域廣、綜合性強,創(chuàng)建教學團隊是明智的選擇。本教材涉及的學科復雜多樣,所以每個相關學科都設立專業(yè)的帶教老師。我校組建8 人教學團隊,理論實驗教師均為博士,包括副教授3 名,教授5 名,均具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經歷,對《中藥新藥研制與開發(fā)》教學內容十分熟悉,經驗豐富。由8 位專職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實施教學及開展教學評價等相關工作。
3.1.2 改進教學方式 教學團隊各專業(yè)老師的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
理論教學不僅讓學生體驗教材的創(chuàng)新性、綜合性,還要提高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的專注性。理論教學在傳統(tǒng)LBL 基礎上,增加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兩種教學模式相結合,即概念性知識實施LBL 模式,如“新藥”的概念、申報資料及申報流程的介紹宜采用LBL 模式;探究性知識實施PBL 教學,如“中藥新藥質量標準研究”“中藥新藥藥理研究”“中藥新藥毒理研究”等研究性內容采用PBL教學。PBL 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通過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生圍繞問題獨立收集資料,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模式[13-14]。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教學體現課程的實用性和探索性。實踐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理論聯系實踐、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本課程的實踐教學主要分為企業(yè)或藥廠參觀和綜合設計性實驗兩部分。如中藥新藥制備工藝研究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yè)或藥廠參觀,組織觀看GMP 實訓車間視頻;中藥新藥質量研究、穩(wěn)定性研究等學生先制訂實驗方案,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綜合設計性實驗。通過實踐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得更透徹,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和運用知識[15-16]。通過實踐與理論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體驗學習樂趣,提高學習興趣和對專業(yè)的歸屬感。
3.1.3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網絡資源可以借助網絡環(huán)境把教育相關的知識、資料、情報、消息集合起來。網絡資源的特點極其突出[17-19]:①網絡存儲的信息密度大、容量大,傳輸速度快,利于教師利用最新資源及實現共享,如最新的中藥新藥注冊分類、實驗指導原則或者更新的有關中藥新藥的法律。②網絡資源的表現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如教學中常用的文本、圖像,但是音頻、視頻、數據庫的利用還不成熟,所以本課程教學探討把這些方面納入考察,特別是數據庫。提倡教學過程將所有利用到的資源包括理論課PPT、藥理毒理等實驗視頻、制劑工藝動畫、新藥或中藥產品新聞報道、中藥研究相關文獻等收集起來建立成數據庫供學生共享。這既有利于教師儲存大量有用的教學資料,也有利于學生從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中有跡可循。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如將整理好的網絡資源上傳于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滿足視覺、聽覺的沖擊,簡化抽象性知識,使學生的學習印象更深刻,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充分運用網絡資源教學也是順應潮流的表現。
就學生學習現狀來看,學生的思考和實踐還是運用得不成熟,歸根到底是缺乏學習積極性。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黨和國家的未來和希望,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尤為重要。
3.2.1 加強培育學生責任感 前面提到的學生上課狀態(tài)不佳、學習不積極等現象,在某種程度上講是學生缺乏責任感的表現。大學生的責任感直接關系到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更深一層來說,還關系到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未來以及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加強培育大學生的責任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①強化思政教育。提倡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并在活動中不斷強化自己的責任感。②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的思維看待事物,學會平衡自己的時間與能力。③引導學生自我定位。讓他們認識自己,清楚自己的道路與方向,讓他們在迷茫中找到自我[20-22]。
3.2.2 宣揚中醫(yī)藥文化的重要性 我校為四大著名中醫(yī)院校之一,同學們能夠來到這里讀書,想必也是對中醫(yī)藥文化頗有了解。但是,在學習上出現懈怠有可能是因為學生對中醫(yī)藥文化的了解不夠深,也許是學生對中醫(yī)藥文化的興趣大不如從前。學生對中醫(yī)藥文化的興趣大減或理解不深也是學習知識過程中缺乏積極性的原因之一。因此,宣揚中醫(yī)藥文化的重要性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課程上,教師可以開展關于中醫(yī)藥文化發(fā)展史的趣味課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列舉市面上比較熱門的中藥產品,還可以列舉中藥產品的國際貿易或出口情況[23-24],讓學生了解中藥產品在國內外使用的情況;可以總結重大醫(yī)療事件中中醫(yī)藥發(fā)揮的作用(如在非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中中醫(yī)藥發(fā)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等),讓學生了解中醫(yī)藥的地位一直有增無減,無可替代。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校應該鼓勵老師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技術。師者,授業(yè)解惑者也。學生的知識層面也許沒有教師的寬廣,但提出的問題有可能是前沿性的。要想全面了解學生,教師可以考慮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通過互換身份,教師可以更深地了解學生的性格、解決問題的思維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等,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技術[25]。因此學校應該鼓勵教師自主學習新時代的知識、技術等,有條件的話,學校可以出面邀請相關專家組織教師統(tǒng)一進行學習。
隨著我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政策的出臺,學校也應該大力支持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26]?!吨兴幮滤幯兄婆c開發(fā)》教材也明顯突出“新”,中藥能夠從古代流傳到現在,也是因為它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從傳統(tǒng)的丸散膏丹的簡單制備技術到現在的包合物、微囊、脂質體、納米等新的技術,都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學生的交際圈有限、能力有限、平臺有限,但是學校不一樣,學??梢詾閷W生提供這些有利條件,可以使學生在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更加順利地往前沖。
優(yōu)秀授課團隊的成立,使教學方式多樣化和教學內容豐富化。團隊中的教師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不僅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同時也保持了同學們上課的新鮮感,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專注性。這為其他綜合性強的課程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本課程的內容本身就很有特色,故授課方式也是特有的,并且在其他特色課程的教學中得到了推廣。授課過程中教師采用理論結合實踐進行教學,且理論授課形式多種多樣、實踐內容豐富,一方面改變了以往課程的枯燥單調,另一方面使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得以扎實、實踐經驗得以積累。
由于網絡資源的特點,數據庫的內容將不斷積累與更新,教師的教學資源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也將會不斷豐富。數據庫的建立健全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教材的創(chuàng)新性和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根據近幾年學生選修本課程的情況來看,人數逐年增漲。在學校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比較有挑戰(zhàn)性的創(chuàng)新設計性實驗開展得也很順利,同學們的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思路清晰、實驗操作規(guī)范。無論實驗結果好壞,同學們都認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多數同學反映這種設計性實驗給了他們充分的實踐、思考、探索機會。這些都表明教學改革還是比較成功的。學生若繼續(xù)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把創(chuàng)新精神充分運用在中藥新藥的研發(fā)上,通過不斷的探討和實踐,中藥新藥的發(fā)展指日可待。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了。做到與時俱進,一方面既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倡導教師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教學,另一方向要關注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通過近年教學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對中藥新藥研發(fā)的興趣和愛好,學生課前課后參與度明顯提升,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高素質、有能力的中醫(yī)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