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林
摘要:房屋建筑地基作為建筑物理結構的重要基石,其穩(wěn)固性、負荷水平以及變形屬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建筑物的安全可靠程度。在處理建筑物地基過程中,相關人員要依據(jù)建筑物物理結構的實際需求,以及地基土的特有屬性,采取針對性的工藝技術,提升地基承載水平。對此,本文將就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處理技術進行闡述。
關鍵詞:房屋工程;地基技術;應用研究
1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1.1土釘墻支護法
在加固地基的過程中,土釘墻施工工藝的主要內(nèi)容是墻體釘?shù)姆胖煤蛯嵤?,為了保證施工的整體質量,要做好土釘墻施工的前期準備工作。首先,在開展施工前,施工人員要對施工現(xiàn)場地質條件進行檢查、勘察,嚴格遵守施工要求,對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土地進行平整。其次,根據(jù)施工位置和施工數(shù)據(jù)鉆孔至數(shù)據(jù)測量位置,然后調(diào)整鉆孔位置,設置鉆桿,要注意避免位置錯位和跑偏。最后,施工人員需嚴格按照施工技術要求,在鋼網(wǎng)上噴涂混凝土。
1.2拋石擠淤法
進行拋石擠淤法施工時,拋石順序為自路堤中部開始,逐次向兩旁展開,使淤泥向兩側擠出。當拋入的片石露出水面后,用重錘夯實或用壓路機等機械碾壓密實,然后在其上鋪設反濾層再行填土。當下臥巖層面具有明顯的橫向坡度時,拋石應從下臥層高的一側向低的一側擴展,并且在低的一側適當高度范圍內(nèi)多拋填一些,以增加其穩(wěn)定性。
1.3粉噴樁技術
粉噴樁是用改制的螺旋鉆機,將鉆桿鉆至設計要求的土層深度,鉆頭到達下部持力層后,用壓縮空氣將水泥粉或生石灰粉經(jīng)鉆桿內(nèi)孔輸送至鉆頭上特制的噴嘴,隨同鉆頭旋轉向四周土體噴射,同時鉆桿以一定的速度提升。鉆頭上的葉片將其四周一定范圍內(nèi)的土體自下而上不斷切割,使之疏松,并與水泥或生石灰粉攪拌混合膠結,硬化后即可形成一定直徑的強度高于原土層的固結體。水泥加固軟土是基于水泥與加固土的物理化學反應,水泥顆粒表面礦物很快與土體中的水發(fā)生水解和水化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水化硅酸鈣、水化鋁酸鈣、水化鐵酸鈣等。水泥的各種水化物生成后,有的自身繼續(xù)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有的與周圍具有一定活性的黏土顆粒發(fā)生反應,形成水泥土的團粒結構,封閉各土團之間的孔隙,形成堅硬的聯(lián)結體,并相互連接形成空間網(wǎng)狀結構,提高土體強度,從而達到良好的軟基加固效果。
1.4強夯法
強夯法施工主要是用重物分別壓實基礎,可有效避免建筑物基礎發(fā)生較大沉降,提高基礎結構的安全性。地基施工人員在應用強夯法時應注意以下問題:首先,結合建筑物地基的排水能力,合理控制地基自重,使地基結構更加可靠;其次,合理控制施工時間,若強夯時間過長,基礎結構容易倒塌,從而降低建筑基礎的施工質量。房屋上部結構的壓力由地基承擔,如果房屋建筑的地基類型不合理,就會降低地基的耐久性,影響地基的承載力。
2施工中的注意事項
2.1優(yōu)化結構設計
地基工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而對于相關人員的要求比較高,施工人員需具備一定的能力和經(jīng)驗才能滿足施工需求。同時,由于地質條件復雜多樣,施工時對結構設計的要求也較高。(1)在設計前需要做好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保障勘察報告相關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并結合勘察的結果有效平衡經(jīng)濟成本和施工質量,以最小的開支獲得最佳的施工效果。要注意的是,需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反復勘察,進而有效減小數(shù)據(jù)偏差。(2)要借助細節(jié)分析,不斷探索問題發(fā)生的原因,這實際也是地基結構設計的核心內(nèi)容。對于設計部門而言,需要有效建立“問題—處理—反饋—確認”機制,在勘察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不斷降低工程問題的發(fā)生率。對于地基基礎工程而言,不合理的設計容易增加技術成本和施工成本,甚至增加施工難度和危險系數(shù)。
針對結構的設計過程,設計人員需要把控兩點,分別是基本建筑的要求和具體施工地的特征,這二者實際上是工程施工的目標和根基,設計人員要采取措施使二者滿足施工要求,避免采用生搬硬套的設計方式,進而達到設計流程自然化的目的。對于設計人員而言,需要分析施工地的水文、氣候、交通和建筑特色等,做出科學的評估,保障設計滿足施工要求。在地基、建筑整體和地質水文方面,設計人員要在整體的視角下不斷審視相關地基結構的設計,并在設計中兼顧人文需求和地質條件,進而科學制訂滿足實際地基建設標準的方案,因地制宜地開展相關設計工作,在全面降低風險的同時,提高施工效率。
2.2加大勘探力度,保障地基建設的穩(wěn)定性
首先,在報告的基礎上,需要借助相關參數(shù)和建筑設計需要,科學計算相關地基載荷,如果地基無法承載相關載荷,就需要將此地基視為軟土地基,同時采取措施及時處理。此種地基通常由淤泥質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組成,而主要的組分需要通過深入勘察和研究加以確定。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結合預期建筑面積計算相關建筑的平均載荷,如計算結果顯示載荷大于平均承載量的4倍,就要結合相關經(jīng)濟原則,采取獨立地基;若最大承載量不足平均承載量的2倍,就要將地基全部面積鋪設于閥形基礎上。其次,在勘察的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整體施工前地基出現(xiàn)了相關問題,可以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這有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率,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相關的勘察人員需要采取階段式的措施來完成相關工作。一是研究地基構造的相關節(jié)點,并做好詳細的記錄;二是結合國內(nèi)外的相關經(jīng)驗和理論基礎,搭建滿足地基建設需要的模型,在此基礎上不斷結合相關建筑的主要特點和具有差異性的勘察方案,在項目完成后針對性地做好檢驗工作,并對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記錄,不斷加強和相關施工人員之間的溝通,強化信息交接工作處理和及時反饋。最后,就施工現(xiàn)場而言,在勘察過程中,勘察人員要對現(xiàn)場條件進行測試、鉆探和抽檢,對這些環(huán)節(jié)要進行嚴格管理,從而減小誤差。
2.3完善整體,加強整體工序管理
為了有效推進地基基礎工程建設,對于所有的施工工序都需要采取嚴格的檢查措施,這樣才能有效進入下一工序。但實際上工程建設的工序較復雜,甚至很多工序具有隱秘性特征,需要強化應用相關建設經(jīng)驗對其進行科學判斷。因此,相關工序驗收工作也是地基工程建設的核心。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相關企業(yè)要對地基施工質量進行有效把控,不斷規(guī)范采購、運輸和驗收等環(huán)節(jié),降低出現(xiàn)劣質工程的概率。
結語
當前,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但同時給建筑行業(yè)帶來了較大的挑戰(zhàn)。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工程是施工的基礎,優(yōu)質的地基工程建設可以保障整體施工的安全性和建筑的穩(wěn)定性,因此,需要不斷探索相關建筑基礎工作,加強研究相關的技術和創(chuàng)新實踐措施,進而有效研發(fā)新技術,不斷為建筑施工質量的提高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碧紅.高層建筑地基勘察設計分析[J].建筑技術開發(fā),2021,48(18):144-145.
[2]蔡傳遠,田鑫柳.高層建筑地基換填加固處理施工技術[J].城市住宅,2021,28(09):187-188.
[3]趙永亮.房屋建筑地基的基礎施工技術[J].中國高新科技,2021(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