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老家后拒絕不了親戚、工作上拒絕不了同事和領(lǐng)導(dǎo)、戀情里也猶猶豫豫不敢對愛人說不……對不少人來說,日常最大的社交苦惱,莫過于如何優(yōu)雅地推掉別人的飯局和各種奇奇怪怪的禮物、邀請,而又不失禮貌呢?
回到老家后拒絕不了親戚、工作上拒絕不了同事和領(lǐng)導(dǎo)、戀情里也猶猶豫豫不敢對愛人說不……這樣的事情,我們每個人可能都經(jīng)歷過。
對不少人來說,日常最大的社交苦惱,莫過于如何優(yōu)雅地推掉別人的飯局和各種奇奇怪怪的禮物、邀請,而又不失禮貌呢?在聚集了13萬人的豆瓣(社區(qū)網(wǎng)站)“推辭學”小組,優(yōu)雅拒絕這件事已經(jīng)成為一門高深的學問。
哪些事情最想推辭
“推辭學”小組的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打工人(上班族)的煩惱很多:“不熟的同學、朋友、同事結(jié)婚了發(fā)來邀請函,不想去怎么拒絕?”“朋友去年欠我的50元還沒還,今年又來借錢怎么推辭?”
哈佛大學曾經(jīng)針對1000多人進行了3年的追蹤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人學會合理拒絕,就能減少90%以上的不必要麻煩,更能減少大量的個人時間和財富上的浪費。反之,沒有掌握拒絕的技巧,他將會在自己的社會關(guān)系中形成“老好人”“可隨意差使的人”“從不懂得拒絕的人”的印象。
在媒體工作的小A最近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原來,她們公司最近承接了一項大型活動,她是策劃兼主持,因此被委任了不少工作。有些并不在她的工作范圍內(nèi),但面對別人的請求,她不忍心拒絕。最后,等到終于把所有人的工作都做完了,她也病倒了,以至于主持工作不得不臨時找人代替。忙里忙外,最后自己份內(nèi)的工作卻完成不了,領(lǐng)導(dǎo)自然不開心。而那些當初求她幫忙的同事中,有些人竟說風涼話:“誰讓她逞強,做不了就早說?。 毙這才發(fā)現(xiàn),因為不會拒絕,反而在別人面前留下了逞強好勝甚至軟弱可欺的形象,有苦說不出。
為何我們很難說不
為何我們很難說不?在《九型人格》一書中,作者將人的主要性格特征分為9個不同類型,其中包括給予者這一類型。不會拒絕的人,性格往往偏向給予者。一個明顯的特征是,他們喜歡通過給予來維持或者強化與身邊人的關(guān)系。無論是朋友還是家人,只要提出一些要求,無論是能夠辦到的,還是超出他們能力范圍之外的,為了不讓對方失望,他們都會答應(yīng)。這會讓他們有一種被需要被依賴的感覺,從而帶來認同與安全感。但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往往要處處犧牲自己,一切圍繞著別人的需求轉(zhuǎn),活得失去自我,人生也陷入被動。
此外,各種社交平臺的出現(xiàn),讓我們的社交圈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大和延伸,但同時也讓我們遇上了不少三觀、生活經(jīng)歷完全不同的陌生人。一方面,我們確實有更多的社交資源;另一方面,受制于各種各樣錯綜復(fù)雜的社交關(guān)系,我們又常常感到疲憊不堪。
怎樣優(yōu)雅地推辭
為何你有時會拒絕失?。繉Υ?,“推辭學”小組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
急于給出回復(fù) 許多人面對自己辦不到或不想做的事,往往會先答應(yīng)下來,導(dǎo)致后續(xù)再想反悔會更加困難。
主動給提出要求的一方遞話茬 在表達完“拒絕”的意思后,有些人會為了緩解尷尬多嘴又問一句,這其實又把自己推回了原點。
把他人或外部原因作為推辭的借口 很多人往往喜歡將借口歸因于“老師不同意”“父母不同意”“朋友找我有事”等,但這反而容易露出馬腳。
那么,想要成功推辭某件事,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
首先,多使用“夾心餅干”式的句式。在對話的開頭,表達愿意幫助對方的意愿,到了中間可以委婉地表達無法幫助的理由,最后用善意、祝福,或給予其他來補償。這樣的方式可以在拒絕別人的同時,仍然表達了“雖然我無法滿足你的要求,但是我仍然在意你”的情感。
其次,巧用身體語言表達歉意。比如使用遺憾的表情或語氣、無奈的微笑或手勢。還可以拍拍對方的肩或拉拉對方的手,來表示關(guān)心。此外,不能提供幫助時,可以給對方另指一條路,比如建議找誰幫忙或提供某些信息,這樣會讓人感覺到你想幫忙的誠意,也會讓拒絕顯得不那么生硬。
最后,雖溫柔但仍要堅定地“拒絕”。即要以明確、肯定的態(tài)度表達出拒絕,不能讓對方誤解,也不要為了顧及面子而沒有徹底拒絕,這樣會讓對方心存期待,最終失望。
一個人在他人心目中“地位”的高低,不取決于你幫助別人的次數(shù),而在于你幫助的質(zhì)量。雪中送炭的付出,才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澎湃新聞網(wǎ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