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振
一個人的能力與努力程度常常是成正比的,越努力就越有能力。一個人有能力而不去努力,到頭來只能是平平庸庸,錯失機遇,浪費時間和青春。因此,在能力與努力之間似乎蘊藏著人生某種格局、結局和某種迥異的情形差別。
一個人的能力是由智力、知識、經驗、膽識、社會技能等因素構成的。體現出來的價值,往大處說,是為社會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取得了哪些方面的突出成就;往小處說,是否能夠自食其力地生存下來、履行正常人的責任擔當,都是能力大小與強弱的體現和展示。
而決定能力大小與強弱的關鍵因素就是努力的程度。有人很努力,能力就越來越強大;有人不努力,能力也就會慢慢被弱化、消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最后變得平庸無為、碌碌一生。
努力的途徑和過程不外乎選準出力的位置,并做到賣力地干活和不停地學習?!俺隽Φ奈恢谩本褪欠较颍百u力地干活”是指態(tài)度,“不停地學習”是具體方式。方向、態(tài)度和方式都正確、得法,一個人的能力就會很快提升上來。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看起來“很努力”,可是能力總也提不上來,原因可能就是方向、態(tài)度和方法等重要環(huán)節(jié)上出現了紕漏和問題。
我見過一個年輕人,朝九晚五地上班,兢兢業(yè)業(yè),業(yè)余時間也報了各種技能學習班。按理說他的業(yè)務能力和崗位能力應該是出類拔萃、遠超一些同事的,可實際上他能力平平,還不如一些學歷低、資歷淺的同事能力強、業(yè)務上手快。我原以為他是智力高、情商低才造成這樣的困境,后來通過詳細了解,才發(fā)現他的努力與能力兩者一點兒也掛不上鉤,學非所用,專業(yè)不對口,根本不能做到學以致用、揚長避短、發(fā)揮專長,學習只是在盲目地“湊證書”“湊文憑”。而且他還喜歡經?!疤邸保f是“敢于接受各種挑戰(zhàn)”,實際上他進入的都是陌生的行業(yè)和不熟悉的崗位,把原先所學專業(yè)和各種努力獲得的知識儲備棄如敝帚,造成重復浪費和反復廢止,所以無論他在一個非專業(yè)領域再怎么努力,能力依然上不來,拔尖不了。一開始方向錯了,態(tài)度和方法再正確,同樣也無濟于事、于事無補。所以,努力還要對準方向發(fā)力,再配之以態(tài)度和方法,能力就會與日俱增。
沒能力,要努力;有能力,也要努力。要想跟上時代的節(jié)奏和步伐,就要在“能力”與“努力”上下硬功夫?!澳芰Α笔怯布芭Α笔擒浖?,只有軟硬兼施,精進不懈,知行合一,革故鼎新,固本培元,才能過上你想要的生活,才能獲取你想要的成功事業(yè)。
(王世全摘自《遼沈晚報》/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