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辛斌
據沙特媒體阿拉比亞電視臺24日報道,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的臺灣長榮海運旗下超大型貨柜輪“長賜”號,目前已被移靠岸邊,已有一艘貨輪通過水道。另據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報道,預計當地時間24、25日,被堵水道可部分恢復通行。
據英國《衛(wèi)報》24日報道,“長賜”號于埃及時間23日上午8時左右進入蘇伊士運河時,在河口南端6海里處疑受瞬間強風吹襲,船身偏離航道意外觸底擱淺,“卡”在蘇伊士運河,造成河道雙向嚴重堵塞,導致100多艘船只無法往來。
不少臺媒用“尷尬”形容長榮目前的處境?!伴L賜”號貨輪是世界最大現役貨柜輪之一,長400米、寬59米,可載送20388個標準集裝箱。長榮海運官網信息顯示,“長賜”號2月下旬從臺灣高雄出發(fā),經青島、上海等港口后,于3月23日北上蘇伊士運河,計劃4月1日到達荷蘭鹿特丹。
事發(fā)后,埃及采取拖引船牽引、挖掘船挖掘河道、試圖讓船頭調整角度等多種方法。埃及媒體開羅24小時援引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官員的話稱,移走“長賜”號可能需要幾天時間。美國海事歷史學家薩爾·梅爾科利亞諾23日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這是有史以來在蘇伊士運河擱淺的最大型船只,實屬罕見,可能會“對全球貿易產生巨大影響”。他表示,如果無法將貨輪拖走,人們就只能卸貨。
“埃及人”網站稱,擱淺事件后,國際油價立馬攀升近3個百分點。同時,由于大量滿載貨物的巨輪都在排隊過河,時間和金錢成本無法預估,由此造成的運輸、貿易和經濟損失也將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英國《金融時報》稱,蘇伊士運河的穿梭吞吐量,平均大概是每日50艘輪船,其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往來東西方的油輪。在“長賜”號癱瘓?zhí)K伊士運河的24小時內,全球石油市場光是卡在蘇伊士運河兩端的能源運量,就有1000萬桶原油遭受影響。
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24日稱,“長賜”號擱淺蘇伊士運河事件凸顯一條貨輪如何“堵死”世界經濟。擱淺事件也為蘇伊士運河的河道安全敲響警鐘。長190公里的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紅海、亞洲和歐洲,是世界最重要的水路之一。如果河道長期受阻,往來亞洲和歐洲之間的海上貨運便不得不遠程繞道南非的好望角,這樣要多出1萬多公里,時間和各類成本將驟增。荷蘭國際集團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帕特森認為,全球約10%的海上石油貿易途經蘇伊士運河,市場可能因此產生影響,但此次事件影響將非常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