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慧
[摘 要]英語課堂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將文本信息與圖形信息有機整合,能使枯燥無味的語言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幫助學生構(gòu)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以及課堂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思維導圖;英語教學;妙用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9-0045-02
思維導圖又稱思維地圖,英文翻譯為The Mind Map,由著名的“大腦先生”英國人東尼·博贊所創(chuàng)。思維導圖能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完美結(jié)合,運用直觀的圖像、較少的文字以及發(fā)散的結(jié)構(gòu)來表現(xiàn)大量文字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使人快速地在大腦中形成全新的思維模式。也就是說,思維導圖能像地圖一樣呈現(xiàn)學習者大腦思考的整個過程,從而加深學習者的記憶,提高學習者的理解能力。同時,思維導圖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能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快速篩選并理清其中的重要信息,有利于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使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幫助學生構(gòu)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認知與理解能力。
那么,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如何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呢?下面,筆者結(jié)合幾個課例,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呈現(xiàn)對話主體內(nèi)容,輔助學生預習課文
預習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常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進行嘗試性學習,而預習的方式也通常是老一套,即跟讀、抄寫和基礎題練習。這樣的預習方式機械、單調(diào)且低效,不符合學生活潑好動、充滿活力、富有朝氣的特點。而使用思維導圖替代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預習,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線條、色彩、圖形、符號等來呈現(xiàn)預習成果,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樣預習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積極探究新知。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At the snack bar》一課,主要圍繞“征詢他人意見”的話題、點餐時的基本用語和一些食品類單詞進行教學。在學生自主預習前,教師讓學生思考“由snack bar能想到些什么”,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適當?shù)念A習指導:(1)小吃店里通常有哪些品種的食物?如fast food,drinks,Chinese food等。(2)點餐時可以用哪些句型?如“Can I help you? please...”等。(3)你還能想到哪些食物?如cake,pie,hot dog等。接下來,學生圍繞教師給出的指導,各自進行思維導圖的框架設計。預習完成后,多數(shù)學生能夠順利地繪制出形式多樣、色彩鮮明、重點突出的思維導圖。如一學生的思維導圖(如下),圖中的食品逼真誘人,歸納的句型也很完整。這樣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既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達到預習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
二、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歸納能力
在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很多單元都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為主要內(nèi)容,如談論節(jié)日活動的《Holiday fun》單元、談論公共標志的《Signs》單元、談論時間的《What time is it?》單元等。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一般是教師講解重點句型,然后讓學生進行操練鞏固,雖然這樣教學也能達成目標,但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在這些話題的教學中,教師恰當?shù)剡\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能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起關于這些話題的語言框架,理清各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7《How much(Story time)》這一板塊內(nèi)容,設計編排以愛心義賣為場景的購物活動,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句型是買賣物品時詢問物品價格的問句及其答句“How much is it/are they? Its/Theyre ... yuan”。由于這一內(nèi)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也是學生較感興趣的話題,所以教師以課文的第一幅圖為例,通過問題“Liu Tao would like these shoes. What does he say?”引出重點句型“How much are they?”及其答句“Theyre ...yuan”。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片,引出重點句型的同時,教師已經(jīng)在黑板上完成了第一幅圖的思維導圖(如下)。接著,教師讓學生觀察這一思維導圖并進行小組討論與概括:“What aspects does this mind map include?”根據(jù)黑板上的思維導圖,學生提出以下四個問題:Who? What? How much? How?這個圖文并茂、趣味性強的思維導圖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學生能很快從圖中提煉出關鍵詞。這樣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三、形成系統(tǒng)語言框架,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英語高年級教材主要以語篇內(nèi)容為主,綜合性較強,對學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要求較高。在高年級的語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避免學生機械地獲取文中關鍵信息的弊端,有利于學生掌握語篇的整體脈絡和細節(jié)信息,建構(gòu)完整且系統(tǒng)的語言框架,并能進行適當?shù)恼Z言拓展。
例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Protect the Earth》一課時,這是一篇環(huán)??破瘴模竟?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句型“We use... to ...”“We should...”“We should not...”的掌握來了解保護地球的一些措施,使學生積累一定的環(huán)保知識,形成環(huán)保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從文中的小標題出發(fā)提出問題“Why should we save water?”,引導學生從文中的段落找到需要節(jié)約用水的原因。接著,教師讓學生圍繞“What should we do?”“What should not we do?”這兩個問題,找到與節(jié)約用水相對應的一些措施,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完成課文第一段的思維導圖(如下)。然后教師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剩余的三個段落,小組討論后共同完成剩下的思維導圖,并鼓勵學生以此為語言框架,結(jié)合新授句型進行適當?shù)难a充與拓展,最后進行班級展示。
展示1:Most of our energy comes from coal and oil. But there is not much coal or oil on Earth. We should save energy. We should use LED lights more. We should turn off the lights in time too. Now we often dont use coal or oil. We use solar energy,ocean energy and wind energy.
展示2:Wood is useful. We use wood to make beds,desks and chairs. We should not cut down too many trees because trees help keep the air clean. We should not waste paper. We should not use too many tissues. We can use hankerchieves instead.
展示3:Plastic is light and convenient,but it cant be recycled. So we should not use too much plastic. We should not throw them anywhere. If animals eat them,they will die. We can use cloth bags and glass bottles.
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的新知識,訓練了語言組織能力,掌握了語篇內(nèi)容,還大膽地進行了補充與創(chuàng)新,真正習得所學知識。
總之,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適時運用思維導圖,將文本信息與圖形信息有機整合,使枯燥無味的語言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幫助學生構(gòu)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認知與理解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