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空間一層的“藝術(shù)書店”。其中陳列中“赤子”發(fā)起的“巡江記·JinJiang blues”計劃所拍攝的照片。這個拍攝計劃是沿著晉江沿岸進行了拍攝和城市考察,邀請了攝影師樂子毅、劉樹奎參與其中。
亞三與阿梅最近有點煩。因為女兒的出生,親朋絡(luò)繹登門道喜,這對泉州城里的文藝璧人不得不在長輩的壓力下,被拉扯在自我對簡利生活方式的鐘情,與習俗中對浩大滿月宴的要求之間?!白詈罂赡苓€是得辦,但我們爭取辦得簡化一點?!眮喨p皺了一下眉頭,手起水落,頓時咖啡香彌散。這位被戲稱為“泉州文藝青年教父”的80后,似乎從小就被這兩股力道拉扯著——離開出生的縣城小鎮(zhèn),來到若即若離的城市;滋養(yǎng)在傳統(tǒng)文化與信仰中,成長在現(xiàn)代文藝與思想里;喝著閩南茶長大,又一頭鉆進咖啡的天地……還好,有磁帶里那些情緒高漲的搖滾樂,有書本中這般關(guān)于陌生世界的好文字,它們帶著這位苦悶的小鎮(zhèn)少年“向外突圍”,腳在土地上,心在云天外。但他的突圍不是背離,而是要把那個“外面”帶回到“這里”。從某種情愫上,他從不愿離開這座城市,“雖然它有種種缺憾,但我總想能做點什么讓它更好,也讓我們更好地生活在這里”。
依循這個念頭,藏在這條尋常巷陌里的“赤子空間”和它樓上的“巴浪魚咖啡”就這樣從泥土里長出來了。如今的“赤子空間”已是泉州城內(nèi)的藝文地標,進門左邊的藝術(shù)書店內(nèi)是亞三青睞的攝影集與藝術(shù)出版物,右邊的買手店里是阿梅親選的國內(nèi)年輕設(shè)計師的服裝作品。但銜接二者的則是原本斜對面被搬遷的理發(fā)店的理發(fā)躺椅,“師傅搬走了,我把這把椅子留下來,如果有鄰人要理發(fā),他們還可以提前約好到這里繼續(xù)剪?!边@想象中不可思議的場景在我坐上去對著鏡子戴上那頂惠安女的簪花帽時卻又變得有點土亦有點洋的有趣起來——立足世界,放眼泉州。
亞三大概也請攝影師朋友為這位理發(fā)師傅拍過照片,就像他們?yōu)閷γ嬗蜅l店家的女兒阿詩拍過的那樣?!澳鞘恰嘧右恢苣陼r,我們做的一個小展覽‘阮(閩南語:我們)這個角頭。當時,我們主動去給周遭鄰居拍肖像,就是想展現(xiàn)出這老城中心巷子里最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毕肫鸢屠唆~剛開時,每次跟人介紹都要借對面油條店的大名:“就在那家好吃的油條店對面??!”如今油條店關(guān)門,卷簾門上還貼著紅紙:本店因發(fā)展需要遷往新店址……有點惋惜,結(jié)果新店不過就在另個拐角,多發(fā)展出炸蒜蓉枝的業(yè)務(wù),阿詩小妹妹也已經(jīng)上小學了。
“我們總希望能把一些新鮮的東西帶回來,種在這里。這些東西在大城市可能很平常,但我們想把它放到這個城市來實驗一下,看它能不能長出來,會長成什么樣。這座城市配得上它們!”這種沒那么精致、甚至有點“野蠻”的生長過程恰恰也讓這些“果實”長得強壯又結(jié)實。就像一條巴浪魚:普通、旺盛、平價、百搭。在這個微風輕拂的晨間,二層咖啡館里流淌著交工樂隊的彈唱聲,白紗簾欲舞不舞,半遮在好似中學課椅的座上,有那么幾分鐘,我們仿怫就站在侯孝賢的電影場景里。
赤子空間與巴浪魚咖啡的創(chuàng)始人亞三,人稱“三爺”,80后,土生土長的閩南小鎮(zhèn)人士,也被當?shù)厝藨蚍Q為“文藝青年教父”。曾做過圖書、音像、廣告、雜志等一系列文藝行當。如今也從文藝青年邁入了文藝中年的道路。
陳設(shè)在赤子空間中的一套傳統(tǒng)理發(fā)躺椅與桌鏡。這是原本在這個社區(qū)內(nèi)兩代人開了70年的小怣理發(fā)廳,因為搬遷,它被“搬進”了“赤子”,繼續(xù)為街坊鄰居提供服務(wù)。
從閩南的咸濕海風里走來,穿行在紅磚燕尾脊的老厝間,亞三與阿梅既困惑又欣然于這種幾無更變的人情。亞三還記得老鄰居們一邊淋著工夫茶一邊回憶昏黃的往事,說起小時候有下南洋的親人帶回來過一種禮物,“泡出來黑黑的、苦苦的,跟我們的濃茶也很像……”那是老人們對于咖啡的記憶,也是亞三做“流動咖啡館”計劃的一種情感鏈接?!拔易隽耸晁囄目臻g和咖啡館,自己的父母卻從沒喝過我的咖啡。所以我想把它帶回到鄉(xiāng)鎮(zhèn)——我來自的地方,在某個公廟或菜場的門口擺攤,請過路人喝上一杯咖啡。我總想象著也許有一天,他們會跟從外地打工回來的孩子聊天,講起上次有個泉州人在那里賣飲料,黑乎乎的,就像我小時候舅公從印尼帶回來的東西……”
自言深受文藝夢“毒害”的亞三經(jīng)歷了從文藝少年到文藝青年再到現(xiàn)在初入文藝中年的飽滿歷程,曾經(jīng)的憤怒與尖銳已然從非黑即白的對立跨入了對層次與程度的拿捏。這是他生活狀態(tài)的變化,也是心態(tài)與思考的變化,“包容度變大,內(nèi)心也更豐滿,但這并不意味著它變成了圓的?!被蛟S“赤子”這個名字就是他對自己的提醒與憧憬,永遠都根值在土地上,永遠都用一顆誠摯的心去擁抱世界,這位滿懷赤子之心的“離人”其實一直都走在歸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