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心理健康教育其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diào)適、升學擇業(yè)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nèi)容。在日益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通過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學校德育工作,浸潤心育環(huán)境、開展心理咨詢、繽紛心育活動,關注孩子們心靈成長,讓芬芳心育,滋養(yǎng)兒童生命成長!
塘橋中心小學創(chuàng)辦于1905年,是一所百年老校。沿著歷史的脈絡溯源,學校創(chuàng)辦人孫翔仲先生在建校10周年時題寫的一幅字“真善美”,是他對教育的一種追求;清代時期塘橋最有聲望的龐氏家族的“思敬”祠堂,是培育出塘橋?qū)W有成就的人最多的地方。這是歷史長河留給塘橋的區(qū)域性教育傳統(tǒng)的文化意蘊——“思敬”文化,它以追求真、善、美為目標,敬畏生命、敬畏教育、敬畏生長。
學校以“思敬文化”為引領,以建“一所適合學生生長的園子:心靈的家園,智慧的田園,兒童的樂園”為辦學愿景。校園內(nèi),校訓石,基因密碼,一石一承載,一塑一寓意,一庭一風景,一區(qū)一創(chuàng)意,身處其間,能感受到校園物態(tài)文化中彌散著的為生命而建、為兒童而建的意蘊。
學校還通過國旗下講話“遭遇挫折我不怕”“愛笑的我最美麗”“爭當陽光小糖果”,在全體師生中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班級定期通過黑板報“心語角”“心語心愿”“我的誠信宣言”“好心情小妙招”等主題,進行心育氛圍布置,學生置身于耳濡目染的環(huán)境中得到心靈的滋養(yǎng),最終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學校有“蘇州市合格心理咨詢室”,7名老師具有蘇州市專(兼)職心理老師資格證,其中一位具有國家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學校成立了“1+X”心育工作者隊伍,即由“1”支心理兼職老師和班主任老師以及任課老師們?yōu)椤癤”的心育教師隊伍,人人都是心育工作者。通過開放“糖果心理咨詢室”,開展個案輔導,設立“糖果心靈信箱”,班主任、任課老師們和孩子們心靈對話,真正關心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讓陽光灑滿每個孩子的心扉。
(一)開放心理咨詢室,享身心快樂
學校的“糖果心理咨詢室”,有著粉色的桌布,卡通的桌椅,點綴的小綠植,個詢區(qū)、沙盤區(qū)、閱讀區(qū)等各功能區(qū)規(guī)劃合理,環(huán)境溫馨而又充滿勃勃生機,每周兩次開放時間,孩子都可以到心理咨詢室,和心理老師面對面咨詢交流,講講遇到的“煩心事”,傾訴心中的委屈,心理老師都會熱情接待,談心交流、真誠建議、疏導溝通,使學生身體和心靈一同健康成長!
(二)開展個案輔導,解心靈密碼
1.開放心靈信箱,輕啟心靈之門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為了走進孩子們心靈深處,讓孩子們有足夠的安全感,能夠暢所欲言,學校在樓梯口設有“小糖果心語箱”,鑰匙由心理老師保管,保護了孩子們的隱私。在這里,能傾聽孩子們最真實的心聲。
2.作業(yè)本心靈對話,寫下溫馨提示
教育家巴特爾說過: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為了走進學生的心靈,作業(yè)本便成了老師和學生“心靈對話”的橋梁。有孩子留言:收發(fā)作業(yè)中組員們不配合,不想擔任組長了。老師會告訴孩子:收發(fā)作業(yè)是小組長的職責所在,同時能夠鍛煉自己的能力。還有孩子留言:我不會,我真笨!短短6個字折射出孩子的極度自卑。老師會告訴孩子:孩子,你行的,有困難找老師。同時,老師會給孩子降低學習要求,一有進步就鼓勵,讓孩子感受到“他可以”,增強自信。
3.開啟團體輔導,暢談體驗感悟
心理學明確: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群體性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nèi)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diào)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適應與發(fā)展的自我成長過程。結(jié)合不同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征,開展心理團輔,用好心理教材,使團體成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成長。
針對低年級學生合作過程中出現(xiàn)以自我為中心、互相推諉、互相指責的現(xiàn)象,開展“合作互助好開心”心理團輔,引導孩子們認識合作的重要性,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知道如何合作,體驗合作帶來的成功喜悅。針對中年級部分學生遇到困難用自暴自棄來應對,開展“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心理團輔,告訴孩子挫折在個人成長路上的不可避免性,是人生的正?,F(xiàn)象,引導學生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堅定意志,尋找方法,提高抗挫能力。針對即將步入青春期的高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成長路上難免會和父母產(chǎn)生矛盾,開展“成長的煩惱,化解和父母的矛盾”心理團輔。通過這些團輔活動幫助孩子們體驗感悟,調(diào)整心態(tài)。
活動是心理發(fā)展的基礎,人的心理品質(zhì)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是密不可分的。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在活動中,培養(yǎng)善于與同學們交往的能力,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給孩子們的童年增添美好色彩。
(一)“心連心”結(jié)對活動
9月開學季,有新同學,也有老同學,為了讓孩子們更快融入并適應新班級,舉辦“班級是我家,我們都愛它”主題班會。大家傾吐著這樣的心聲:“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里,在這充滿希望的日子里,我們相遇了!也許,我們素不相識,但又有什么關系呢?因為張家港這片熱土把我們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班級,就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都要來愛它?!贝蠹疫€親手設計了“心連心友誼卡”,精心設計了新穎的花邊,寫上了個性鮮明的自我介紹和聯(lián)系方式,幫助同學們盡快融入新的班集體。
(二)“糖果心理節(jié)”陽光行動
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lián)辦公室向全國大學生發(fā)出倡議,把每年的5月25日確定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取“5.25”的諧音“我愛我”,意為關愛自我的心理成長和健康。源于此,學校將五月定為校園“糖果心理節(jié)”,每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感悟體驗中滋潤“小糖果們”的心田。有“糖果手繪”心理健康知識手抄報展覽,有“糖果心靈之聲”紅領巾廣播,還有“糖果心理劇”展演等?!疤枪睦砉?jié)”成為了孩子們快樂成長的源泉!
(三)“連心橋”家校攜手活動
古往今來,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都應承擔重要的教育責任,相當一部分孩子的行為偏差,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
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開展家長開放日、家訪活動,開辦家校聯(lián)系小報《連心橋》,開設講座《做個快樂的家長》,引導家長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把積極快樂的情緒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教育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心”的藝術。孩子們置身于濃濃的心育氛圍中,在個案和團輔的疏導中,在繽紛多彩的心育活動中,積極參與,體驗分享,讓心育之花伴隨著孩子的童年,拔節(jié)生長?。ň庉?鳳池)